为了让粮食能够卖上个好价钱,储粮已经成为村民们的一个习惯。但因粮食储存不当,造成粮食发霉,出现鸡啄、鼠咬等现象,使粮食的价格降低,给村民们造成的损失不容忽视。
韩良家种了3.5垧地。过年前觉得玉米价格相对往年较低就没有卖,于是就把粮食存了起来。他家的玉米整齐地堆放在院子里,没有什么储存设备,在农村这种储存方式叫做“地趴粮”。在玉米堆的边缘的玉米棒脱粒现象严重,而且玉米堆通风效果差,要时常将玉米“倒堆”来防止玉米发生霉变。老鼠还时常在玉米堆上连吃带拿,算下来,一年要损失上千元。
和韩良家相比,村民倪文普和邵文和家中的粮食因存储方式得当则增收了不少。66岁的倪文普是村里出了名的勤快人,家里的玉米芯都一根根地摆放整齐,对于存粮,老倪有自己的高招:在老倪家的院子里,一个用铁丝网和木杆子做成的架子甚是显眼,架子里装满了金灿灿的玉米。据老倪介绍,这是大家常说的,“苞米楼子”,它可为储存粮食起了大用处,每年他们家卖的都是水分少的粮食,每斤比“地趴粮”要多赚一到两毛钱。老倪说:“这种玉米楼子不但能防鼠害,而且通风效果好。”
和倪文普相比较,邵文和的储粮方式则更加科学,在邵文和家中格外醒目的则是两个蓝色的大“箱子”。“箱子”里装满了玉米棒。随手掰开一穗玉米,米粒干爽,没有发霉变质的迹象。箱底离地有几十公分高,地上没有玉米粒。邵文和说:“这科学储粮仓可真是个好东西,防鼠性能好,通风降水明显,既经济实用又能保证储粮安全而且占地少。有了科学储粮仓,就不怕粮食发霉、变质,可以根据市场行情出售。”
据松原市粮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科学粮仓是农户最佳科学储粮方法之一,它具有自然通风、降水防霉、鸡啄不出、鼠咬不到、安装快捷、装粮出粮方便等特点。此外,农户科学储粮仓没有煤电损耗,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对节能环保、发展低碳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松原市是重点产粮地之一,全市农村农户储粮数量很大,这使得粮食产后管理成为直接关系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而新型粮仓的建成使用就成了农民的一笔新增收入。所以这项工作对农民来说显得格外重要。
经专家测算,玉米经过一个存储期,能使损耗由10%左右降至2%,一个单仓减少损失约0.7吨(大型仓)。全市农户如果普遍使用科学储粮仓,按全松原市年产700万吨粮食计算,每年可减少损耗56万吨左右,大约相当于一个宁江区的粮食产量,分担到每个农户,户均增收约在2000元以上。
另外,以大仓型科学储粮仓为例(设计容积为22立方米可装玉米穗2.6万斤左右,折合玉米粒1.8万斤左右),造价是4000元,国家和省财政每仓补贴约2266元,占56.66%,剩余1734元,由县区财政承担50%(县、区财政没有承担能力的,由农户自行承担),农户承担50%,对农户来说非常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