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不能仅仅局限于单纯的种植、养殖环节,还要广泛参与到农产品加工等环节中去。当然,并不是让所有的村民都去搞加工,善于种养的还是要把地种好、把畜禽养好;而有条件、有能力的村子一定要延长产业链,把富余的劳动力投入到农产品加工生产线上,这样既做到了‘人尽其才’,又夯实了村子的经济实力,归根结底就能让农民发家致富更快些。”几位来自农村基层的代表围绕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建言献策。
“要实现农民转产增收,就得依靠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科技的不断投入。无论经济发展到什么阶段,都应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因地制宜地研发推广优质、高产、高效的农产品新品种,建立‘公司 基地 农户’的经营模式,形成种养加、产供销以及科研、服务在内的完整产业链,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速农业现代化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实现农民增收。”浙江省奉化市萧王庙街道滕头村党委书记傅企平代表说。
“农业发展的前途在集约化和现代企业化,因此,扶持、培养和壮大包括茶业在内的农业龙头企业非常重要。”浙江省武义县柳城畲族镇青炕村村委会主任俞学文代表说,结合自己闯市场的实践,逐渐摸索出了“农户 合作社 基地 加工厂 科研 市场 品牌”的发展模式,通过这样一个产业链,把农业生产的各个要素串联起来,缺一不可。
内蒙古库伦旗库伦镇上勿兰嘎查党支部书记罗海棠代表认为,资金缺乏是目前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瓶颈。如果农民在一亩地上建一栋鸡舍,年收入就可达2万元左右,但前期的一次性投入却要达到七八万元,而农民往往没有这笔资金,这就将农民挡在了增收的道路之外。
“资金的缺乏确实拉了一些地区农业产业化的后腿。”青海省贵德县河阴镇大史家村党委书记毕胜忠代表说,政府应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力度,特别是资金方面的支持。比如向农户提供低息贷款,让农民获得实现产业化的启动资金,或向农牧企业提供税收优惠条件,以降低农户进入门槛等。
不同区域的农业产业化在发展中还存在“地域特点”。辽宁省兴城市四家村党委书记张文成代表说,“现在东北有很多老国有农牧企业,虽然主业是农业,但却是企业身份,既享受不到国家对农民的优惠政策,也得不到国家对工业企业的支持政策,令这些农牧企业目前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上。遇到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这些企业就会出现经营效益低下。”
“农村富余劳动力多了,不一定就离开村子去城市打工。大力发展本地农产品加工产业,让这些劳动力就近打工,收购、搬运、包装、跑运输等等,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让每个人都成为产业链上的工人,增加他们的工资收入。”俞学文代表说。
对于如何加大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和返乡农民工一起致富,代表们建议:首先,银行在农业企业贷款上要有针对性、突破性。目前农业贷款的政策银行只有农业发展银行,所以农业企业贷款很难,对农业的发展不利。建议国家出台针对农业发展的贷款担保机制,解决农业贷款难的问题;其次,政府要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加大农业的科技扶持和投入。如让农业科研院所全方位、多渠道、多形式地和农业企业合作,也可让农业企业参与到科研院所里去搞科研,从根本上解决农业成果转化慢、转化难的问题,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农业建设。唯此,才能促使“以工扶农,以商扶农”,才能让农民在亦“工”亦“农”中尽快发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