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环保部发布通知提出,各地要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分解目标任务落实到地方各政府、各有关部门和企业。重点治理京津冀及北京等周边地区在内的部分地区和城市,加快建设国家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到2013年底,环保重点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部建成PM2.5监测点,到2015年覆盖所有地级以上城市。
通知指出,分区施策、分阶段治理的差别化目标任务,确定重点治理地区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重点区域,控制的主要污染物是细颗粒物(PM2.5),其他地区控制的主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PM10)。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山东)是重中之重,环境目标更高、治理措施更严。因此,通知要求各地要加快建设国家空气质量监测网络。
以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企业污染物排放、突发环境事件处置为重点,加大环境信息公开力度。国家每月公布空气质量最差的10个城市和最好的10个城市的名单,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在当地主要媒体及时发布空气质量监测信息。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0月,北京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了35个PM2.5监测点,河北在53个大气监测点安装完成了PM2.5监测设备,天津今年2月底也将PM2.5监测点扩容至27个。北京市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各地设立PM2.5等污染物监测点非常有必要,但更重要的是京津冀及周边城市需要互相披露污染物监测数据,共同协商应对策略,互相监督减排的强度和进度。
按照国务院制定的考核办法,每年初对各省(区、市)上年度治理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和评估结果报国务院同意后,向社会公布。对未通过年度考核的,会同组织部门、监察机关等部门约谈相关负责人,督促整改。对工作不力、履职缺位等导致未能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以及干预、伪造监测数据和没有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严格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业内人士分析,PM2.5全产业链从前端、中端再到后端,涉及众多细分领域:从前端的油品质量改造(生产线提升)、清洁能源替代(LNG替代燃煤)、清洁生产、脱硫脱硝,到中端的监测设备,再到后端的尾气处理技术装置、汽车尾气催化剂、车用尿素,以及生活抗污仪器设备(面罩、家用除尘器)等。
另外,目前496个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监测点位安装的PM2.5设备中,国产仪器仅占15%的份额。我国迫切需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M2.5监测设备。根据去年12月刚刚发布的《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中国政府将投入超过1000亿元,进行大气污染专项综合治理。自1月1日起,我国74个城市已经开始进行全面的空气质量监测。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日前表示,十二五期间,国内要建设近1500多个PM2.5监测点位,前期投入将超过20亿元。业内人士按照国内现有监测点的数目来计算,预计2012~2015年内,国内将有3000多台的需求量。目前,占领大部分国内检测仪器市场的是来自美国的公司,有一定的技术壁垒、价格高昂。为此,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气监测设备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