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建质函〔2013〕15号
各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建委)、规划局:
为了进一步规范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送审报告的格式与内容,经研究,现将《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送审报告格式与内容》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3年1月7日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
送审报告格式与内容
一、封面、扉页与汇总表
(一)封面
×××工程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送审报告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日期:
(二)扉页
工程名称:×××
设计单位:×××(盖章)
报告编写人:(打印并签字)
结构专业负责人:(打印并签字)
建筑专业负责人:(打印并签字)
项目负责人:(打印并签字)
技术总负责人:(打印并签字)
编写单位法定代表人:(打印并签字)
建筑结构注册人员章
(三)专项审查汇总表
超限高层建筑工程初步设计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汇总表
工程名称 |
|
申报人 |
|
|
申报时间 |
|
联系方式 |
|
|
建设单位 |
|
建筑面积 |
|
|
设计单位 |
|
设防烈度 |
|
|
勘察单位 |
|
设防类别 |
|
|
建设地点 |
|
建筑高度,层数 |
|
|
场地类别液化判别 |
|
平面规则性 |
|
|
基础持力层 |
|
竖向规则性 |
|
|
结构类型 |
|
抗震等级 |
|
|
计算软件 |
|
材料强度(范围) |
|
|
计算参数 |
|
梁截面 |
|
|
地上总重剪力系数(%) |
|
柱截面 |
|
|
自振周期(s) |
|
墙厚 |
|
|
最大层间位移角 |
|
钢梁柱支撑 |
|
|
扭转位移比(偏心5%) |
|
短柱穿层柱 |
|
|
时程分析 |
波形峰值 |
|
转换层刚度比 |
|
剪力比较 |
|
错层 |
|
|
位移比较 |
|
连体含连廊 |
|
|
弹塑性位移角 |
|
加强层刚度比 |
|
|
框架承担的比例 |
|
多塔上下偏心 |
|
|
大跨空间结构 |
|
|||
超限内容 |
|
|||
超限设计简要说明 |
(性能设计目标简述;超限工程设计的主要加强措施,有待解决的问题等) |
说明:根据具体超限高层建筑工程,表中项目内容可以增加。
二、目录
三、正文内容
(一)工程概况
1、工程简要介绍。
2、小区规划平面布置图,建筑结构平面图、立面图与剖面图。
(二)设计依据
1、现行国家与省相关规范、标准。
2、建筑工程规划许可手续。
(三)设计条件
1、设计荷载:包括楼(屋)面使用荷载、风荷载、雪荷载、其它特殊的荷载等。
2、地震作用:包括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分类、抗震设防标准等。
3、结构使用年限与结构安全等级等。
4、勘察报告相关数据:包括岩土分层、场地类别、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地下水位、液化判别、湿陷判别、持力层名称与埋深、场地有利不利评判,地基承载力等。
(四)基础设计
主楼与裙楼的基础类型、地基持力层、地基处理的方法与基本参数、基础埋深、桩型与单桩承载力、底板(承台)相关参数等。
(五)结构体系与布置
1、抗侧力体系:包括布置、抽减墙柱、构件截面尺寸、材料及强度等。
2、楼(屋)盖体系:包括布置、错层、开洞、构件截面尺寸、材料及强度等。
(六)结构超限判定及应对措施
依据“山西省抗震设防超限高层建筑工程界定规定”(晋建质字[2011]221号),就相关条款逐一界定,以表格的形式列出。
针对超限内容提出应对措施。
(七)结构抗震性能目标
1、结构总体抗震设防性能目标。
⑴ 在预期水准(如中震、大震或某些重现期的地震)的地震作用下结构、部位或结构构件的承载力、变形、损坏程度及延性的要求。
罕遇地震下的结构抗震性能水准不应超过《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表3.11.2中结构抗震性能水准4。
⑵ 选择预期水准的地震作用设计参数时,中震和大震可仍按规范的设计参数采用。
⑶ 水平转换构件在大震下受弯、受剪极限承载力复核;竖向构件和关键部位构件在中震下偏压、偏拉、受剪屈服承载力复核,同时受剪截面满足大震下的截面控制条件;竖向构件和关键部位构件中震下偏压、偏拉、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复核。
⑷ 确定延性构造等级。中震时出现小偏心受拉的混凝土构件应采用《高层混凝土结构规程》中规定的特一级构造,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标准值时宜设置型钢。
⑸ 按抗震性能目标论证抗震措施(如内力增大系数、配筋率、配箍率和含钢率)的合理可行性。
2、关键构件的抗震设防性能目标。
底部加强部位的重要竖向构件、水平转换构件及与其相连竖向支承构件、大跨连体结构的连接体及与其相连竖向支承构件、大悬挑结构的主要悬挑构件、加强层伸臂和周边环带结构的竖向支承构件、承托上部多个楼层框架柱的腰桁架、长短柱在同一楼层且数量相当时该层各个长短柱、扭转变形很大部位的竖向(斜向)构件、重要的斜撑构件、不同结构间连接等。
性能目标以表格的形式列出。
(八)结构计算与分析
1、小震、中震下各用两个程序进行结构计算。大震下应进行弹塑性结构计算,其中高度小于200m可采用静力或动力弹塑性分析;高度超过200m应采用动力弹塑性分析;高度超过300m应做两个独立的动力弹塑性分析。
计算应以构件的实际承载力为基础,着重于发现薄弱部位和提出相应加强措施。
2、软件名称和版本,力学模型,电算的原始参数(是否考虑扭转耦连、周期折减系数、地震作用修正系数、内力调整系数、输入地震时程记录的时间、台站名称和峰值加速度等),结构自振特性(周期,扭转周期比,必要的振型)、位移、扭转位移比、结构总重力和地震剪力系数、楼层刚度比、墙体(或筒体)和框架承担的地震作用分配等。
3、对高度超过200m的混合结构、特殊复杂的结构、大跨空间结构、静载下竖向压缩变形差异较大的结构等,应进行重力荷载下的施工模拟分析。
4、对计算结果应进行分析。采用时程分析时,其结果应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进行总剪力和层剪力沿高度分布等的比较。对多个软件的计算结果应加以比较,按规范的要求确认其合理、有效性,并按包络设计取其较大值。
(九)抗震加强措施
1、主体结构总体布置、抗震体系与措施。
对抗震等级、内力调整、轴压比、剪压比、钢材的材质选取等方面的加强,根据烈度、超限程度和构件在结构中所处部位及其破坏影响的不同,区别对待、综合考虑。
2、竖向结构体系与措施。根据结构的实际情况,采用增设芯柱、约束边缘构件、型钢混凝土或钢管混凝土构件,以及减震耗能部件等提高延性的措施。
3、水平结构体系与措施。
4、加强层结构体系与措施。
5、薄弱层结构体系与措施。
6、薄弱部位、薄弱构件的抗震措施。
(十)结论
四、计算书与初步设计图纸
(一)结构计算书
(二)建筑、结构初步设计图纸
五、几点说明与要求
(一)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上述格式与内容可以增加。
(二)技术与分析的结果尽量用数据、表格进行说明。
(三)需进行抗震试验研究的工程,应提交抗震试验研究报告。
(四)当参考国外有关抗震设计标准、工程实例和震害资料及技术程序时,应进行详实的说明。
(五)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当结构安全与建筑形体等方面出现矛盾时,应以安全为重;建筑方案(包括局部方案)设计应服从结构安全的需要。
(六)明确提出比现行规范、规程的规定更严格、更针对性强的抗震措施或预期性能目标。
(七)对超高很多或结构体系特别复杂、结构类型特殊的工程,宜要求进行实际结构工程的动力特性测试。
(八) 本文未涉及的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超限高层建筑工程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技术要点》(建质[2010]109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