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沈阳市两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暨全球智造三年行动计划纲要(2014-2016年)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4-10-24    浏览次数:2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沈阳市两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暨全球智造三年行动计划纲要(2014-2016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沈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4年9月30日

  沈阳市两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暨全球智造三年行动计划纲要(2014-2016年)

  两化深度融合是我国当前“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重大举措,“全球智造”是制造业发展趋势和必然要求。为应对国内外装备制造业挑战,破解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难题,促进沈阳工业转型升级、走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将我市打造成为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的通知》(工信部信〔2014〕317号)、《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推进两化融合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沈政发〔2013〕36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纲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动东北振兴的重大决策为指导,以国家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智能制造试验区为契机,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装备智能制造为先驱,围绕“全球智造”,重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重大装备成套能力、基础配套能力及生产性服务业支撑能力,培育一批世界级产品和企业,将我市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

  二、主要原则

  顶层设计,分步实施。从战略高度把握信息化长期规划与现有资源利用的平衡关系。逐步推进,优先突破“最后一公里”瓶颈,强化系统集成和推广应用。

  信息引领,创新驱动。加快促进信息技术引领颠覆性创新的进程,推进生产方式的改革。在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产业衍生等方面实现融合创新。

  对标国际,高端智造。对标国内外两化融合先进地区、行业,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适应国际化新趋势,围绕装备制造提高智能制造水平,打造高端智能产品。

  需求主导,服务转型。以市场需求为驱动力,加快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构建信息驱动、知识驱动、个性化订单驱动的全新制造模式。

  立足全球,虚实集聚。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实现虚拟集聚与实体集聚相结合。既要发挥地理接近的地缘优势,也要网络经济下的虚拟合作,加快融入到全球供应链体系中。

  多方参与,统一领导。完善两化融合市、区两级领导体制和机制,在两化融合主管部门统一领导下,建立上下协同、紧密配合、运转高效的两化深度融合推进体系。

  三、工作目标

  (一)两化融合目标。

  1.近期目标(到2016年底)。争取成为国家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大型企业核心业务流程实现信息化全覆盖;龙头骨干企业信息化综合集成率达到85%以上。

  2.远期目标(到2020年)。服务业比重持续上升;信息化支撑作用明显增强;龙头骨干企业信息化综合集成率达到90%以上。

  (二)行业发展目标。

  1.近期目标(到2016年底)。装备制造业持续稳定,增加值年均增幅不低于12%;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力争超过50%;电子信息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达到3000亿元。

  2.远期目标(到2020年)。向服务型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高端制造转型升级;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力争达到55%;电子信息产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达到4500亿元。

  (三)国际化目标。

  1.近期目标(到2016年底)。建设电子商务下的全球供应链;国际知名度得到提升;打造参与国际竞争的龙头骨干企业20家。

  2.远期目标(到2020年)。龙头骨干企业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打造5-8家世界级企业;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级产品;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

  四、主要任务

  (一)盘活存量夯实基础,衔接“最后一公里”。

  1.加快盘活信息化存量资源。尽快盘活信息孤岛资源,突破信息资源集成和共享中的瓶颈。对于20家重点企业,一是功能扩展,扩大ERP系统应用范围及与其他信息系统的集成;二是集团管控,借助信息化手段强化集团对子公司、分公司的管控,实现核心业务和支撑业务无缝衔接。对于配套企业,尽快与信息技术服务业联合,加快与装备制造信息平台对接。

  2.加强大数据基础建设。一是强化大数据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建立大数据采集机制;三是在铁西区建立大数据中心,为大数据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尤其是为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夯实基础。

  (二)加快提升信息技术能力,应对“全球智造”挑战。

  1.加快工业软件本地化进程。梳理装备制造企业已有的和急需的工业软件产品,比较本地软件与国际同类产品的差距,鼓励沈阳市软件企业面向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嵌入式软件,鼓励装备制造企业组建能够提供自身所需的软件企业,加快工业软件本地化进程。

  2.攻克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和制造难关。从集成电路设计入手,增强芯片自主开发能力,逐步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制造成套先进工艺,带动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与发展。

  3.培育形成物联网和云计算产业链。依托沈阳市物联网产业联盟,大力发展与物联网相关的软件开发、数字识别产品制造,在工业领域应用和推广物联网。依托云计算联盟,整合行业资源,支持大型企业集团私有云平台逐步发展为装备制造行业云平台。

  (三)构筑全球化大数据和研发平台,提供世界级产品与服务。

  1.建立全球产品信息大数据平台。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产品信息大数据平台,并与外部知识平台对接,提升成套装备的智能化设计水平,提供精准营销、互联网金融等生产性服务。

  2.建立国际性研发设计协作平台。加强沈阳机床I5全智能机床操作系统的嵌入应用,与国际装备制造商合资、合作,建立研发中心,拓展国际市场。

  3.搭建装备制造创新产品孵化器平台。依托远大科技园,建立高端装备制造孵化器,引导各类科技资源和资本要素向高端装备制造创新产品集聚,加快突破高端装备工控系统的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能力瓶颈,提高智能装备各模块公共核心技术的攻关能力,提升沈阳市高端装备的自主创新能力。

  4.创新世界级产品的研制机制。利用沈阳市相关产业创业投资基金,采取政府股权投资的方式,探索技术创新的协同机制;借鉴国外利用保险或联合保险转移企业重大创新项目风险的做法,引导装备制造企业和项目业主对首台(套)国产重大技术装备投保。

  (四)提升生产过程的智能化与精益化,建立全球化生产网络。

  1.加快重点企业的全生命周期信息化管理。支持重点企业搭建协同设计、协同制造信息化平台,将全生命周期管理延伸到包括客户、合作伙伴、供应商的产品整体服务过程,全面提升生产过程信息化集成水平,并将信息化手段应用在对装备产品销售后期的远程监控、维护、危机提醒等方面。

  2.加大数字化在装备生产制造中的应用范围。推广数字化装配系统,形成数字化装备生产线;开展数字化工艺管理系统建设,深化数控仿真技术应用,完善数字化试车检验系统、理化检测和产品测试系统。

  3.快速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鼓励装备制造企业与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合作,打造数字化工厂,开展工业机器人在关键生产线的规模应用等先进制造装备创新试点,发展以人机智能交互、柔性敏捷生产等为特征的智能装备制造方式,提升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水平。

  4.全面推进精益生产。运用信息技术实现看板系统、零库存生产、世界级制造等方式,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变化,实现定制式生产。开展虚拟研发、模拟计算,进行数字化制造,加强全方位虚拟技术应用。

  5.建立全球化生产网络。鼓励龙头装备企业积极寻求建立海外分支机构或生产制造合作商的机遇,并购具有潜在市场需求的海外企业。企业研发中心与生产重心同步推进,提高国际市场份额,建立全球化生产网络。

  (五)围绕先进装备“全球智造”,建设示范企业和区域。

  1.前瞻谋划,配合国家级示范工作开展。与各类国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及示范区评定、建设标准相衔接,提前谋划,做好示范项目储备。围绕重点领域,与两化融合专项资金管理紧密结合,对示范项目给予滚动资助。

  2.以评促建,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配合国家两化融合水平测度和沈阳市两化融合评估工作,推动“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建设,沈阳机床、沈鼓集团等配合制定相关装备行业两化融合的国家标准。

  3.点面结合,梯度推进,强化示范效应。由行业协会牵头开展企业两化融合水平测度和等级评定,精选行业典型。推进区域示范,打造铁西区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打造浑南区为国家级“智慧城市”和电子商务基地。

  4.建立推广示范企业评价、交流机制。对示范企业进行资格检查和量化评价,保证其示范效果。加强培训交流和咨询服务,对示范企业、项目的效果进行展示,扩大两化融合示范影响范围,营造社会广泛参与两化融合的氛围。

  (六)加强大数据技术的综合电子商务与物流服务。

  1.借助大数据物联网,创新电子商务平台。以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核心,开展基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的电子商务。建立跨境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支持现有大型企业电子商务平台向装备行业平台转化,同时在配套中小企业中推广电子商务平台应用,实现供应链电子商务化。

  2.开展基于电子商务的综合物流服务。利用沈阳市的地理优势和周边港口资源,加快建设装备制造业国际综合物流集散中心,吸引物流服务商和电商入驻,推进物流服务与产品电子交易集成式发展,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系统服务方案。

  (七)推广网络服务应用,实现产品智能销售和服务。

  1.开展网络金融服务,以智能销售创新盈利模式。以三一国际、沈鼓集团、沈阳机床为试点,优选物联网技术公司进行技术支持,以项目手段培育和开展网络金融服务,实现装备产品的“智卖”,借助其远程、虚拟和安全的交易管理手段开拓装备产业全球市场。

  2.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利用智能技术开展服务,一方面为融资租赁和销售提供安全技术支持,另一方面提高装备产品的可靠性,增强用户对产品的信心,为装备的全球化销售提供有力保障。

  3.建立产品公共服务平台。在铁西区建立产品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加大对目标客户的定制化服务。同时,对产品公共服务平台的数据进行挖掘,帮助企业处理海量的反馈数据,将铁西产品公共服务平台打造成为沈阳品牌系列装备产品的综合服务基地。

  (八)生产性服务外延内拓,加快产业融合发展。

  1.工业企业服务市场外延,提升产业生产服务水平。鼓励重点装备企业逐步分离企业内部优良平台和系统服务内容,为供应链相关或平行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2.以需求为导向,提高企业服务型制造能力。支持重点装备制造企业开展“整机销售、零配件服务、售后维护、信息反馈”四位一体式服务,促进装备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型。

  3.鼓励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回归实体经济,增强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服务水平。鼓励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与装备制造企业密切合作,开展外包、合作业务,以工业应用软件市场为主攻方向,开发具有广泛实用性的工控软件。

  4.以装备制造为重点,开展工业设计及研发服务。重点支持骨干龙头企业建立工业设计中心,提高设计创新能力。依托铁西区建立工业设计产业园,提高工业设计品牌知名度,实现工业设计产业的集聚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协调联动,创新投入机制。

  在市两化融合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加强对市区两级两化融合资源的配置及整合,建立市区两级部门协调联动机制。整合相关产业创业投资基金、金融机构信贷与社会资金,打造两化融合融资平台,形成以政府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长效投融资机制。

  (二)优化政策环境,推动主辅分立。

  为制造企业剥离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从资金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制定扶助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构造其发展的优良政策环境,破解制造企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瓶颈。

  (三)开展信息化统计,保障信息安全。

  进一步加强信息化统计工作,开放统计信息资源联网直报系统;完善两化融合评估系统,搭建考核评估与先进案例示范的综合公开网;配合工信部在全国开展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工作;加强重点领域工业控制系统的信息安全管理。

  (四)完善激励机制,加快人才培养。

  鼓励建立企业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开展CIO职业培训;支持企业和高校、研究院所联合共建实训基地,按照国家信息化职业技能标准培训实用人才。编制信息化人才规划;完善多元化人才使用激励机制,对行业领军人物和团队给予奖励。

  (五)加强行业协会建设,促进企业交流。

  积极推动行业协会建设,调动和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共同研发、示范企业的评审与推广、信息共享与交流等平台功能,促进企业交流与合作。

  (六)加强宣传导向,营造良好氛围。

  加强两化融合的绩效、先进案例宣传,通过互联网、电视、广播、报刊、展览及研讨会等多种形式,营造促进两化融合的社会氛围。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