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质监局、杨凌示范区质监局,咸阳市质监局泾渭分局,韩城市质监局:
现将《2013年标准化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3年3月22日
2013年标准化工作要点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建设西部标准化强省,按照国标委“系统管理、重点突破、整体提升”工作要求和全省质监“1238”总体工作思路,全面推进《陕西省标准化发展战略纲要(2011—2020年)》的实施,特制定本工作要点。
一、总体目标
以建设西部标准化强省为目标,进一步完善“1331”工作体制,不断加强部门横向联合,拓展标准化工作领域,力争制定发布国际标准2项,国家和行业标准30项,地方标准40项;确认“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15家;办理采标证书40个;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个,建设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3个;启动标准化重大基础科研项目1项以上,为建设小康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做出新贡献。
二、重点工作
(一)完善标准化战略实施的组织领导机构。配合省政府办公厅,牵头组织“陕西省标准化战略推进委员会”28个成员单位,召开陕西省标准化战略推进委员会第一次工作会议,分解战略各项重点工作,力争设立“标准化突出贡献奖”,逐步形成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合力推动战略实施的工作格局。各市质监局、杨凌示范区质监局,咸阳市质监局泾渭分局,韩城市质监局也要积极协调当地政府,出台贯彻落实《陕西省标准化发展战略纲要(2011—2020年)》的政策措施;有条件的县级,要力争以当地政府名义发布实施标准化战略的相关政策文件,同时,报请当地政府成立标准化战略组织领导机构,逐步建立本地区标准化工作体制。
(二)创新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运用系统管理的思想,创新建设模式,加强省级第四批、第五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技术指导和示范推广,不断延伸产业链,逐步向综合示范区转变。各市质监局、杨凌示范区质监局要认真做好第四批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完成好第七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第三年度建设和考核验收准备工作,确保高质量通过国家验收,同时,要做好第八批国家级综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的前期调研和资料准备工作。
(三)进一步完善农业标准体系。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陕西省农业标准体系表(2012-2016年)》和《陕西省农业标准制修订计划(2012-2016年)》,做好农业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重点加强九大农业产业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全年制修订农业地方标准不低于30项。
(四)加强企业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指导企业建立完善企业标准体系,有效开展标准实施,不断改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全年完成15家 “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 的确认工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和品牌信誉,组织40个产品采用国际标准生产,并取得采标证书。完善企业执行产品标准登记制度,做好企业标准备案工作。做好企业产品标准网上登记、备案数据库的建立完善工作,做到企业产品标准登记、备案情况网上实时填报,动态监管。
(五)全面开展服务业标准化工作。协调省发改、教育、科技等部门,共同出台全省贯彻落实国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十二五”行动纲要》的政策措施。逐步建立全省十大重点服务产业地方标准体系,今年率先启动旅游、文化演艺、现代物流、家政服务业地方标准体系编制工作,全年制定服务业地方标准不低于10项。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文件要求,与省发改委共同组织编制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培训教材,组织开展业务培训,确保首批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稳步推进。同时,研究确定第二批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重点领域,组织开展第二批省级试点项目的申报与立项评审工作。完成第三批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考核验收准备工作,确保通过国家标准委验收。启动第四批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建设工作。各市级质监局要依据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文件要求,积极协调当地发改、财政部门,争取本地区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的补助经费,做好在建国家级、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的技术指导工作,力争今年启动本地区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促进本地区重点服务产业做大做强。
(六)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工作。围绕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省知识产权局共同探索开展“专利标准化创新试点”工作。通过示范带动,引导科研实力强,成长潜力大的高科技小微企业逐步完善“科研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的企业创新发展模式,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按照《建立和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工作方案》要求,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技术指导,力争年底前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体系》编制工作。同时,组织行业协会、骨干企业探索建立“专利—标准池”,有条件的要逐步成立产业标准联盟,分担研发风险,加快研发进度,共享研发成果,共同制定联盟标准,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不断提升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七)不断完善标准化战略实施的技术和政策支持。继续探索建立标准化在税收、财政方面的政策支持。出台《陕西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试行)》,继续加大对驻陕国家标委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引导驻陕国家标委会更好地服务全省经济发展。协调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科研院所等单位,围绕全省服务业重点产业,组建陕西省服务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八)加强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标准化工作。针对全省工业SO2等重点污染物,不断完善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标准制修订,开展再制造、废弃化学品、电工设备、工业废渣废水和循环冷却水等领域再利用和资源化标准化研究。加快新专利、新技术、新成果的标准转化,通过标准化,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逐步建立重点产业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标准体系,为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绿色陕西提供技术支撑。
(九)加强标准化理论学习。围绕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和全国标准化工作“系统管理、重点突破、整体提升”总体思路,从理论基础和依据,发展思路和模式,体制调整和优化,工作重点和方法等全方面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业务辅导,确保各级标准化工作者都能做到四个统一,即“思想理论统一、奋斗目标统一、重点任务统一、考核评价统一”。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标准化科研工作,启动“中国古代标准化探究—秦代”等一批标准化重大基础科研项目。
(十)西安市质监局重点工作。加快《西安市标准化战略实施五年规划》出台和实施,推动各区县政府、管委会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标准化战略实施方案。完成标准化与城市竞争力研究项目。推动工业标准化提升创新,加强同驻西安的国家标委会的工作互动联系,引导有实力企业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20项以上;全年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8家,组织20个以上产品采用国际标准生产,并取得采标证书。抓好“一区(县)一标准化创新工程”,指导、帮扶国家级、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顺利实施;帮助各县局和相关企业做好12个市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单位的试点创建工作,推动更多的企业参与国家和省级标准化试点工作。
(十一)宝鸡市质监局重点工作。做大做强全市支柱优势特色产业,加快重点企业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步伐。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工作,重点研制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技术、电子信息等产业技术标准,引领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产业集聚为基础,通过“产、学、研”结合,努力形成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同步的标准化成果。选择有条件的企业继续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活动,在装备制造业、能源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领域,推动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全年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2家,组织5个以上产品采用国际标准生产,并取得采标证书。
(十二)咸阳市质监局重点工作。报请市政府成立“咸阳标准化战略推进委员会”,召开首次协商会,建立部门标准化工作联络协调机制,制定《纲要》实施细则,细化各项目标任务,落实牵头部门、负责人和完成时限,共同推进战略实施。尽快建立苹果、桃、石榴等特色农产品技术标准体系。开展咸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摸底,依据摸底情况在重点领域组建技术标准体系工作组,推进重点领域技术标准水平提升。与4个驻咸国家标委会加强协作,召开一次协调会,促进全市工业标准化水平提高。全年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3家,组织10个产品采用国际标准生产,并取得采标证书。培育5家市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企业,抓好4个在建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
(十三)渭南市质监局重点工作。尽快建立苹果、酥梨、葡萄、蔬菜、冬枣等特色农产品技术标准体系。选择有条件的企业继续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活动,支持有色冶金、节能环保、肥料农药、食品加工等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全年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1家,组织3个以上产品采用国际标准生产,并取得采标证书。成立印刷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学习兄弟地市成功经验,组织全市20余家印刷机械制造企业,探索成立产业标准联盟,制定联盟标准,用先进标准引领产业发展。
(十四)铜川市质监局重点工作。选择有条件的企业继续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活动,全年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1家,组织2个产品采用国际标准生产,并取得采标证书。联合相关单位,组织1~2次辖区内旅游业、餐饮业等行业相关服务标准、标志使用规范等方面监督检查活动。
(十五)安康市质监局重点工作。组织制定1项行业标准,建立安康富硒食(产)品标准体系。选择有条件的企业继续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活动,支持新型材料、富硒食品、清洁能源、生物医药、丝绸、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特色产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全年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1家,组织2个以上产品采用国际标准生产,并取得采标证书。以“一山一湖一城”生态旅游产业为重点,加强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积极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促进安康新型服务业快速发展。
(十六)商洛市质监局重点工作。尽快建立核桃、板栗、茶叶、无公害设施蔬菜、中药材等区域优势特色农产品技术标准体系。组织2个以上产品采用国际标准生产,并取得采标证书。完成“商洛市旅游标准化试点城市”项目的各项建设任务,组织相关专家按照《商洛市旅游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评价表》对17个试点单位进行初次预评,确保各项标准得到有效实施,做好项目考核验收的准备。
(十七)汉中市质监局重点工作。推动各县(区)政府制定适合本地区的标准化战略实施方案,成立战略领导机构。积极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工作,全年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1家,组织2个以上产品采用国际标准生产,并取得采标证书。以生态旅游业为重点,探索开展本地区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建设“国内一流文化旅游特色城市”。
(十八)杨凌示范区质监局重点工作。加快推进以增强区域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以健全现代农业标准化服务与推广体系为目标的杨凌“国家农业技术标准验证基地”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农业标准化生产服务应用系统,为全省乃至全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提供现代农业标准化信息交流、专家咨询、质量溯源、标准查询、监测预警和技术培训等服务。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推广体系和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
(十九)延安市质监局重点工作。按照梁家河流域《国家级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要求,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推动梁家河流域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为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地区开展现代农业探索新模式。选择有条件的企业继续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活动,全年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1家,组织3个以上产品采用国际标准生产,并取得采标证书。开展国家级、省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帮助企业建立和实施服务标准体系,规范企业的经营和服务行为,提高服务业标准化管理水平。
(二十)榆林市质监局重点工作。建立长柄扁桃标准体系,在能源化工行业开展节能减排、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工作。选择有条件的企业继续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活动,全年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1家,组织3个以上产品采用国际标准生产,并取得采标证书。开展市级第一批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促进本地区重点服务产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