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市农委:
今年我省小麦生产经历了秋冬春连旱的不利气候影响,尤其2月中旬以来,无一次有效降雨,旱情日益严重。目前,我省冬小麦从南到北已进入起身拔节阶段,正是小麦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从近期苗情墒情调查情况看,我省苗情长势不容乐观。全省小麦受旱面积460万亩,占到全省小麦面积的45%,其中严重受旱93万亩,点片死苗面积4.4万亩,苗情比例3:4:3。如果旱情持续下去,苗情有持续恶化的危险。目前距离小麦收获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还要经过多个关口的考验,抗灾夺丰收任务十分艰巨,因此,各级农业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及时深入田间地头,查苗情、查旱情,查病虫情,制定田间管理意见,搞好技术培训和咨询,指导农民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的紧抓,一项措施一项措施的落实,全力以赴夺取今年小麦好收成。
我省小麦中后期管理的指导思想是:立足抗旱,以促为主,千方百计扩大浇灌面积,及时有效地抓住关键时期的水肥管理,积极预防小麦生长后期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取得抗灾夺丰收的胜利。
一、旱地麦田中后期管理
今年我省旱地小麦播种阶段雨水偏少,抢墒播种面积大,播期普遍偏早,但因冬前降温早,播后降雨少,秋苗期地上部分生长受阻,起到了蹲苗作用,个体发育基本正常,无旺苗现象。但冬春连旱,加上早春气温回升快、多风,土壤失墒严重,苗情急转直下,虽然返青早,生育进程提前,但由于干旱,小麦生长严重受阻,表现为春季分蘖少且弱,次生根少,根毛短,群体比常年少。因此,立足抗旱,保群体,争穗大粒多是今后一个时期旱地麦田管理的中心任务。积极挖掘水资源、设施资源,利用高灌、小白龙、拉水车等措施,尽量扩大旱地麦田浇灌面积;充分发挥传统旱作农业措施的作用,中耕镇压,保墒提墒,促进小麦生长,是目前应对干旱的有效措施。
(一)做好锄划保墒,促进个体发育。当前小麦已进入起身拔节期,旱地麦田管理重点是中耕锄划,松土保墒,促苗早发,同时消灭杂草,抑制春蘖生长,确保麦苗稳健生长。中耕时要浅锄勤锄,雨后及时划锄破除板结,尽量减少地表蒸发和土壤水分的散失。处于起身期的中部麦区,可以采取石磙镇压的办法,提墒抗旱保麦,尽量减轻干旱的危害。
(二)旱地晚播弱苗田,应在拔节期间抓住有效降雨过程,每亩撒施或沟施尿素5-7.5公斤。
(三)所有旱地麦田都应在防治红蜘蛛和麦蚜时混喷叶面肥和抗旱保水剂,以减少叶面蒸腾,提高小麦自身抗旱能力,提高成穗数,增加穗粒数和粒重。
(四)地膜小麦要做好中期护膜保墒、后期揭膜防早衰工作。地膜破损会大大降低保墒增温效果,对出现破损或揭膜的地膜麦田应进行培土护膜,并用土封堵膜上较大破洞,减少土壤蒸发,并进行膜侧中耕保墒除草。生育后期为降低地温,延长灌浆时间,预防根系早衰,地膜小麦应在小麦灌浆中期揭掉地膜。
二、水地麦田中后期管理
今年我省水地小麦播期属正常偏早,但播种期间表墒已显不足,部分麦田缺苗断垄严重,再加上播后雨水偏少,冬前降温早,水地小麦普遍个体偏弱,群体偏小。早春气温回升快,返青早,冬前浇过冬水的麦田目前苗情升级快,苗情较好,南部麦区这类麦田已正常拔节;而播种晚又未浇蒙头水或越冬水的麦田,生长发育受到一定影响,拔节推迟,苗情偏弱偏差。因此水地麦田中后期管理上应根据苗情分类指导,巧用肥水,科学管理,构建合理成穗群体,促进穗大、粒多、粒饱。
(一)三类苗以促为主,促弱转壮
亩总茎蘖数小于60万的晚播麦田,管理措施上应以促为主,尽早浇水,并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对已追浇返青肥水的麦田,可在拔节期初期结合浇灌拔节水亩追尿素5公斤左右,促进个体发育,延缓小蘖分化,增加中小蘖成穗,提高亩穗数,促进小花分化,实现穗大粒多。浇水后及时中耕提温保墒,多管齐下增加群体,争取高产。
(二)二类苗促控结合,促壮维稳
亩总茎蘖数60-80万的二类苗麦田,应促控结合,适当将浇水时期推迟到拔节中期,并亩追施尿素5-7.5公斤;对起身期已追肥浇水麦田可只浇拔节水,不施肥,减少小花退化,促进穗大粒多。
(三)一类苗控促结合,维稳防旺
亩茎蘖数80-100万左右的一类苗麦田,应控促结合,如目前土壤墒情较好应将浇水时间推迟到拔节末期,并亩追施尿素5-7.5公斤,以促进大小蘖两极分化,防倒伏或贪青晚熟;土壤墒情较差或出现脱肥症状的麦田,应在拔节初期浇水,并亩追施尿素5-10公斤,以防根系早衰,粒重降低。
(四)旺长苗以控为主,控旺转壮
亩总茎蘖数在100万以上的旺长麦田,应在起身期采取深中耕,深度7-10厘米,切断部分根系,或在起身期喷施“壮丰安”等小麦缓苗剂,起到蹲苗和控制第一节间长度,防止倒伏,促进大小蘖两极分化的效果,以构建合理群体,减少水肥消耗,改善田间通风透光等生态环境,减少病害发生,实现穗大粒多。这类麦田以控为主,一旦发生早衰或脱肥,应立即浇水追肥,防早衰。
(五)合理运筹水分,满足后期生长需要
拔节期要增量灌水,一般亩灌水应不少于60m3,不仅可满足中后期小麦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对水分的需要,而且可预防晚霜冻害(低温冷害),提高成穗数和穗粒数。抽穗扬花期、灌浆期如遇高温干旱,要浇好抽穗扬花水和灌浆水,以保根护叶,防止早衰,提高粒重。
三、中后期抗灾减灾措施
(一)加强病虫害监测与科学防治
据目前各地监测,我省麦区小麦蚜虫和红蜘蛛等虫害点片发生,与常年相比为害较轻。但部分地方偏重发生,许多田块已达到防治指标,随着气温回升,不排除病虫突发暴发,达到危害高峰,因此应加强田间病虫害监测预报,做到早发现,早预防,降低病虫害损失。
(二)清除杂草,减少与小麦争水、争肥、争光
今年我省麦田杂草发生面积大,但以轻度为害为主。但不能低估杂草的为害,一旦温湿度适宜,就会造成较大为害。因此,冬前未进行化学除草或防除不彻底的麦田,起身期应抓住气温稳定在10℃以上的晴好天气开展化学除草。小麦拔节后严禁采用化学除草,而应人工拔除,以彻底清除杂草,减少争水、争肥、争光,降低来年杂草基数。已结籽杂草,拔除后应彻底焚烧,严禁随意丢弃。
(三)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科学预防晚霜冻害
每年4月上中旬,我省南部麦区都不同程度发生晚霜冻害,对处在拔节至孕穗期小麦造成不同程度冻害或冷害,使抽穗延迟或抽出空颖白穗,或麦穗中部分小穗空瘪,仅有部分结实,严重影响产量。因此应采取科学预防和及时补救等措施,降低冻(冷)害造成的损失。低温来临之前采取灌水、烟熏或叶面配施叶面肥、生长调节剂,可有效预防和减轻低温冷害的发生;一旦发生冷害应及时追肥浇水,促进小麦正常灌浆,提高粒重。
(四)抓好后期“一喷三防”,预防干热风,减轻病虫为害
小麦生育后期(5月中下旬到6月上旬)常遇到干热风或雨后青枯,造成叶片青枯逼熟,粒重下降。因此,应密切关注气象预报,巧灌麦黄水,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干热风危害;也可在干热风来临前用醋酸或化学调控剂叶面喷施,或结合病虫害防治开展“一喷三防”提高小麦抗旱、抗热能力,预防干热风,提高粒重。
小麦后期“一喷三防”是预防和减轻病虫害、干热风等危害和预防小麦根系早衰的有效措施之一,因此,应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和天气变化,选用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混合配制,抽穗后叶面喷施2-3次,能有效提高粒重。叶面肥可选用1%-2%尿素 0.2%磷酸二氢钾溶液,每亩40-50公斤叶面喷施。
山西省农业厅
2013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