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古建走出国门,怎么看?

发布日期:2013-04-09    浏览次数:4

  据多家媒体报道,成龙20年前在古徽州区域购买了10幢明清古建筑,材料多为紫檀木等名贵木材,有200年到400年的历史。成龙准备将其中4幢徽派古建筑构件捐给新加坡一所高校,市值过亿。

  这一消息引发社会各界争议,也再次引起人们对皖南古民居保护的关注。

  皖南古民居早年流失多

  黄山市的前身是徽州地区,是徽派建筑的发源地。据有关方面调查,古徽州区域内现有1022个古村落,散落着6908幢古建筑及100多座牌坊。

  业内专家介绍,徽派建筑多集中在以黄山市为中心的皖南一带,以古民居、古祠堂、古牌坊为代表,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古民居,以黛瓦、粉壁、马头墙为表型特征,以砖雕、木雕、石雕为装饰特色,集中反映了古徽州的山地特征、风水意愿和地域美饰倾向,是承载徽州文化的“活化石”,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其中,黟县的西递、宏村作为皖南古村落及其古民居的代表,于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填补了全球在此类遗产上的空白。

  古徽州区域内古建筑点多、面广、量大,保护和管理的难度很大,根据分级保护的相关规定,未列入省保以上的古民居保护经费基本靠当地政府自筹,而皖南地区经济普遍欠发达,古建筑保护经费严重短缺。据了解,早年间,许多精明的建筑商、民间收藏者意识到徽派古建筑的不可再生性和独特审美价值,便利用当时相关保护制度和管理机制不健全的空当,大到整幢搬迁、小到构件收藏争先收购,每年流失的数量不下100幢。或许,作为国际著名演员的成龙自己也没有料到,当年无意间收购徽派古建筑,会在20年后成为影视圈外的新闻主角。

  能否出国门关键看等级

  早在1997年9月,省人大常委会就颁布《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明确界定1911年以前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民用建筑物均在保护之列,并规定严禁走私、盗窃和违法买卖古民居建筑构件、附属文物,对无法实施原址保护的古民居,经批准可以按原状易地迁移保护,其中属于文物保护单位的,应报省政府及国家有关方面批准;不属于文物保护单位的,应经县级政府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批准。

  根据媒体披露的相关情况,成龙收购的徽派古建筑当属皖南古民居保护范围,但成龙收购时我省古民居的相关保护条例尚未出台。业内专家认为,成龙收藏的徽派古建筑能否走出国门,关键看这些古建筑的保护等级,如果是文物,肯定不行。另有专家建议,即使这些古建筑本身不是文物,离开本地就失去其存在的价值,迁建地址最好选择国内。

  黄山市文物局负责人介绍,黄山市政府2003年出台了古民居保护暂行办法,此后又结合实施“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出台了加大古民居保护力度的7个规范性文件,明确规定古民居及其构件不能流出市外。

  各界反响大在乎情与理

  成龙捐赠徽派古建筑的微博发出后,引起数千网友的关注。大多数网友希望成龙能够改变主意,让徽派古建筑留在中国。

  “新加坡的气候不宜长期保存砖木结构的徽派古建筑,再说这些古建筑本来就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不捐回国内,是对国人感情的一种伤害。 ”对成龙的做法持有异议的网友,更多考虑的是感情因素。还有一些网友考虑到徽派古建筑的固有特性,认为徽派古建筑只有放在皖南这个原生态的环境中,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也有一些网友对成龙的做法表示理解。黄山市民张先生认为,这不算是一种流失,如果新加坡能够很好地保护这些古建筑,进行科学研究,也是一种宣传和展示,可以让更多的国际友人了解徽文化和徽派建筑。

  一位专门从事徽州古建筑研究的专家介绍,文物保护有多种方式,比如黄山市探索的重点保护、挂牌保护、异地保护、集中保护等模式,都是一种传承。他认为多年前已经流失出去的古民居构件,只要保护下来了,只要不损毁,对徽州文化同样也是一种传承。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