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白领回归田园创新业

发布日期:2015-03-27    浏览次数:2

  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北京和长春的年薪几十万元的高级白领工作,回到家乡偏远山村艰苦创业,蛟河市土本特牧业公司经理潘迪纲和妻子周锐两人的跌宕人生,一直是周围人津津乐道的热点话题。央视10套科教频道《讲述》栏目组以《另一种活法:我的田园生活》为题,制作和播发了3期纪录片,报道了他们两人的传奇人生。

  经过5年的打拼,目前,潘迪纲两人在蛟河市漂河镇和松江镇建有绿化树种植、笨鸡散养、林蛙养殖3个农牧业基地,正在筹建“原食初品”有机产品销售平台,固定资产已经达到1000万元。

  今年38岁的潘迪纲是在蛟河市漂河镇二道河子村出生和长大的。大学毕业后,他和来自通化市的大学毕业生周锐结了婚,在长春一家IP公司担任网络工程师。周锐先后在长春一家杂志社和电视台担任编辑和记者,随后又到北京工作,在一家广告公司担任策划总监,年薪20多万,一做就是6年。

  几年下来,聚少离多的生活和在大城市的工作压力,让夫妻俩疲惫不堪。2009年,两人回到潘迪纲老家过年,感受到家乡人的亲切和农村大好的创业形势。这种感觉促使两人产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2010年初,两人双双辞职,卖了长春的90平方米楼房,回到漂河镇老家,开始了回归田园的创业生活。

  两人的起步项目是家乡土特产品网上销售。因为精通网络,潘迪纲开了一家网店,经销黑木耳、林蛙等蛟河市的土特产品,当年就收入了40多万元。

  2010年,蛟河市漂河镇发生洪水灾害,两人决定投资种植绿化树。目前,两人的绿化树达2.4万株,种植面积达到15公顷。今年,这些绿化树进入成熟销售期,预计纯利润500多万元。

  在管护苗木期间,两人发现林地杂草妨碍绿化树成长,就想到在林下养殖笨鸡,既能除草又有收入。于是,两人在林地里尝试散养了3000只笨鸡。为扩大养殖规模,夫妻俩多处踏查寻找适合笨鸡大规模散养的场地,最终发现松江镇插树岭村的一处林蛙养殖场非常适合。两人从承包人手中购买了养蛙场,在此养笨鸡和林蛙,笨鸡最大规模时达到8000只。

  “像祖辈那样从事农业生产,或者跟风市场做大众化的农业项目,这都不是我俩的创业定位。我俩的定位是有机产品和原生态土特产品,路子是上规模、创品牌、走市场。”潘迪纲说。

  按照这一思路,两人注册了“土本特”商标,成立了蛟河市土本特牧业公司、通化市本土本特土特产销售公司、吉林省原食初品餐饮文化公司。“我们打算用几年时间,依托现有的笨鸡散养基地,在吉林市、长春市、通化市等城市建立线上和线下联动,以及集生产、销售、餐饮为一体的经营模式,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带动家乡土特产业的发展壮大。”潘迪纲说。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