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皖江示范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加快建设皖北“四化”协调发展先行区,推进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和绿色发展,把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打造成“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
今年1月至2月,我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进出口总额等多项经济指标增幅领先中部、居全国前列。分区域板块来看,皖江示范区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占据67%的比重,增幅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皖北六市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达106.3%,高出全省平均水平近30个百分点。显然,不同区域板块的竞相提速、发力赶超,让全省经济以更加稳健、更具后劲的姿态运行在快速增长的轨道上。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今后5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主要任务,也是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部署。 ”省发改委主任张韶春表示,随着国家战略规划全面覆盖我省各大区域,全省区域发展正在构筑崭新的发展格局。
皖江示范区:再造新优势领跑小康路
——打造五大品牌,实现转型跨越,推动皖江示范区率先建成全面小康
【视点】皖江示范区启动建设时,曾经确立了“三年见成效”的奋斗目标,而中新苏滁现代产业园的建设无疑是一大耀眼成果。这个园区自2012年4月28日启动建设以来,迄今不足1年,已经吸引了一批10亿元以上投资项目,包括投资20亿元的新越光伏材料、11亿元新盛诺光电科技、11.6亿元仙乐生物保健等项目与园区正式签约,国内家用化妆品龙头企业——拉芳集团投资12亿元在园区设立华东销售中心生产基地。如今,皖江示范区正在成为资本、技术、人才等发展要素加速集聚的热点区域:今年1月份,皖江示范区实际到位省外资金177.6亿元,占全省65.0%;新建亿元以上项目51个,占全省68.9%;吸引外商直接投资6亿美元,占全省67.6%。
作为全省区域经济的“龙头”,皖江示范区不断强化着领先优势。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的发展路子越走越宽,省级以上开发区建成区面积由715平方公里扩大到831平方公里,其中,约1/3的开发区已经建设成为产城融合的新城区,扩大了中心城市在经济上的辐射能力和人口上的集聚能力,步入了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更高发展阶段。
根据今年省“两会”作出的部署,我省将着力推动皖江示范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面对更加激烈的区域竞争态势,皖江示范区将通过打造五大品牌,再造区域发展新优势:加快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发展要素,打造“宜业皖江”;健全涵盖企业、行业和政府的信用体系,营建“信用皖江”;培育激发创新创造的文化环境,塑造“文化皖江”。
加快物联网、未来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建设“智慧皖江”。建设高效低耗的生态经济体系、山川秀美的自然生态体系、安全稳定的环境保障体系,构建“生态皖江”。
这既是皖江示范区在更高发展平台上的转型之路,也是全方位集聚发展要素的跨越之路,必将在促进全省区域协调中发挥更大的示范和带动效应。
皖北六市:创业新热土活力增长极
——发展速度领先,经济比重提升,加快建设“四化”协调发展先行区
【视点】 4月7日,中科云智慧(宿州)产业园项目领导小组在宿州召开工作会议。国家发改委专家刘峰在会上表示,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构建立足区域、服务全国的信息化支撑平台,对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中科院云计算中心与宿州市联手建设的这一信息产业平台,落户于宿马现代产业园,是宿州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撑项目。由宿州市与马鞍山市共建的宿马现代产业园,2012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0.3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5亿元;签约项目27个,投资总额304亿元;开工项目28个,投资总额80多亿元。根据规划,这一产业园近期将发展成为集聚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吸纳30万人口的宿州城市副中心,探索农业大市“四化同步”发展的现实路径。
自我省连续出台一系列振兴皖北的政策措施以来,皖北地区发展明显提速,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在全省保持领先,在全省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据省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2年,皖北六市生产总值4885.6亿元,增长12.5%,增幅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总量占全省比重由2011年的28.3%提高到28.4%。皖北地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步伐不断加快。
今后5年,我省将加快皖北“四化”协调发展先行区和沿淮经济带建设。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协调的基础,皖北将着力建设全国重要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新型工业化进程是“四化”协调的关键,皖北将发展壮大能源和煤基新材料、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现代物流和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轻工业,有序承接产业转移,强化工业主导作用。新型城镇化是“四化”协调的支撑,皖北将着力提升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优化调整城镇结构,建立城乡利益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农田保护、城镇建设、产业集聚,促进农村劳动力和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信息化是“四化”协调的保障,皖北将加快农业物联网建设,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不断提升区域竞争力。
“四化”同步发展的新皖北,正在成为支撑全省经济的活力增长极。
皖南、大别山区:建“最美”旅游区圆绿色崛起梦
——推进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和绿色发展,把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打造成“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和世界著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视点】 “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景区游客接待量增长了三成。 ”石台县牯牛降旅游发展公司经理熊健说,2012年,该景区完成了盘山公路工程等5个景区建设项目,为集聚人气提供了有力支撑。石台县居皖南山区深处,交通等基础设施滞后不便曾长期束缚这里旅游业的开发步伐,如今,为积极融入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该县提出要着力打造国内一流生态休闲度假目的地,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2012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3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6%和38%,创历史新高。
根据今年初召开的全省“两会”的部署,今后5年,我省将努力把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打造成“美丽中国”建设先行区和世界著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据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已经具备实现这一发展目标的良好基础。今后,皖南山区将在加强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传承的基础上,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引领、优势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撑、旅游观光农业为基础的绿色产业体系,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产品和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示范区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推进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和绿色发展,促进老区面貌明显改变,是我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着力点。随着大别山革命老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的推进,我省将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等重点领域,加大对老区的扶持力度,促进形成绿色发展、扶贫开发、生态保护“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奋力推动大别山区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