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聚力打造外向型经济新高地力争年内国家综合保税区“零突破”

发布日期:2013-04-23    浏览次数:5

  记者4月16日从合肥海关获悉,我省关于设立合肥综合保税区的申请,已获得国务院批转海关总署牵头发改委等9部委会审,有望年内获批。呼之欲出的合肥综合保税区在政策优势扶持下,将打造成为大型产业集聚和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实现我省综合保税区“零突破”。

  目前,我省获批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有芜湖出口加工区和去年8月正式封关运行的合肥出口加工区。记者4月16日在合肥出口加工区海关监管场站看到,进出关卡的监管货物紧张有序,海关关员正在对联宝(合肥)电子科技公司出口的一票价值82.5万美元的笔记本电脑进行查验。据关员介绍,目前每天报关单平均150多票,最多时每月报单量高达2938票。封关运行半年多以来,已有包括大项目“联宝”、“崧贸”在内的保税加工、物流等企业入区。

  “对安徽而言,设立综合保税区势在必行,我们力争尽快拿到这块‘金字招牌’。 ”合肥海关副关长肖力告诉记者,2012年,海关特殊监管区对全省外贸拉动率仅为1.6%,制约了外向型经济跨越发展。为支持我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加快建设,近年来,合肥海关抢抓国家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契机,结合省情,研究提出《安徽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建设规划》,高起点、高标准培育、升级一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推动我省对外开放向更高水平、更宽领域迈进。

  “一旦合肥综合保税区正式获批,安徽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力必将凸显。 ”肖力说。在加快推进全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步伐的同时,合肥海关聚力政策和功能优势,引导转移产业向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集中。支持引进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的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进驻,以重、大、新项目带动特殊监管区域的发展,不仅大大节约合肥地区外向型企业的物流成本,提高通关效率,而且加快我省迎接产业转移、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进程,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外贸增长。

  未来的合肥保税区总规划面积4.91平方公里,包括合肥出口加工区和合肥新站区两大园区,将整合优势,实行功能、信息、营运联动。据悉,获批后,这将是继重庆、四川、河南等之后跻身中西部地区国家级方阵的又一块“金字招牌”,无疑可以极大提升我省经济外向度。

  统计显示,2012年,我省实际利用外资86.4亿美元,同比增长30.3%;全省有进出口实绩企业5012家,位列中部第一,其中新增实绩企业1540家,新增10家进出口上亿美元企业,进出口净增100万美元企业达500家。然而,由于未建立综合保税区,一些出口导向型企业不能享受到综合保税区内税收、物流、通关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和便利服务,迫切希望安徽建立这样的外贸平台。

  【短评】

  安装外贸升级新“引擎”

  近年来,我省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规模小,发展慢,对外贸拉动力弱,已经成为制约我省外向型经济跨越发展的“短板”。申报国家综合保税区,是做大做强安徽外向型经济的需要。

  综合保税区是目前我国境内开放层次最高、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的区域。我省产业集聚已形成一定气候,拥有了一批大企业、大项目,加工贸易发展如火如荼,申报国家综合保税区正当其时。下一步,必须全力以赴、加强对接,揽下这个“金字招牌”,通过强化“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高科技支撑”,打造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新引擎,建设产业转型发展引领区和对外开放新高地。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