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打造“合芜蚌人才特区” 自主创新促崛起

发布日期:2013-04-23    浏览次数:4

  “我2005年就回国考察过,当时感觉创业的时机还不成熟。现在,各方面条件已经具备了。 ”国家“千人计划”引进人才吴周令曾经历出国留学生、美国大学教授和跨国公司高管的多重身份转换。如今,他的身份是合肥知常光电科技公司创始人、首席科学家。

  作为美国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杰出贡献奖获得者、激光物理学家,吸引吴周令回到祖国来到安徽这个内陆省份创业的重要原因,是这里正在积极建设的“合芜蚌人才特区”。

  安徽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是我国继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和上海张江之后,第四个国家级自主创新重点区域。 2012年3月,安徽启动“合芜蚌人才特区”建设,打破原有体制机制,以系统性的“六大工程”、“十项政策”引进、培育高端领军人才,为全省创新驱动战略提供核心人才资源

  吴周令的公司是“合芜蚌人才特区”孕育的首批“婴儿”。“无论是汽车发动机齿轮,还是计算机芯片、手机屏幕的制造,都离不开激光加工和检测设备。目前国内还只能生产中低端激光设备,我们的目标就是进入高端市场替代进口,但这需要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环境支持。 ”吴周令说,安徽“人才特区”的政策全面而具体,大到创业资金支持、科研补贴、税收减免,小到住房、教育、医疗等生活“绿色通道”,一流的政府服务和生活质量,使我们能心无旁骛的搞研发、办企业,还能不断吸收到新的人才。

  合肥知常光电公司成立1年来,已成功研发出多种填补国内空白的精密激光加工设备,申请发明专利近50项。 “更重要的是,我们建立起一支以海外尖端人才为核心,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博士、硕士为中坚的技术团队。 ”吴周令说,公司的发展速度超出了他的预期。

  作为区域发展战略中的人才体制创新,安徽“合芜蚌人才特区”突破了多项政策限制,以市场化人才评价、人力资本作价入股、个人所得税优惠等方式激发科技人才积极性与潜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产品涌现。

  “新的人才政策使科研人员有热情去创业、去做应用型开发,而不像以前,搞科研主要是为了写论文、评职称,然后往往束之高阁。 ”受政策激励,中科院等离子体所资深研究员冯士芬与多名同事联合创办了合肥聚能新能源公司。依靠长期积累的技术优势,公司在国内光伏产业遭遇动荡的背景下成功“逆市而上”,2012年项目中标额超过3亿元。

  据统计,在“人才特区”建设推动下,安徽合芜蚌试验区去年一年新增高端科技人才7800多人,引进、当选国家“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人才56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87家,大大增强了全省的经济活力。今年前两个月,安徽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增长中占比已达三分之一强,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5.5%,增幅居全国第四、中部首位。

  安徽省人才办副主任罗太忠介绍,安徽今年将进一步试点科技人才股权转让和分红激励政策,发挥政府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的杠杆作用,把“合芜蚌人才特区”建设向纵深推进。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