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通化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把狠抓落实作为加强农村建设、发展农业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环节,以改革创新精神、特色发展方式和为民务实的态度推动全市“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抓粮食生产任务落实。全市今年落实粮食播种面积470万亩,其中玉米290万亩、水稻140万亩。粮食产量达到36亿斤阶段性水平,其中辉南县、柳河县保持10亿斤以上。优化种植业结构,发展经济作物58万亩、优质特用粮食440万亩、甜玉米7万亩。推广实用技术,落实高光效20万亩、万亩高产示范方41个、重大粮食增产技术300万亩。强化防灾减灾工作,对易发多发的自然灾害,科学制定工作预案,发布预警信息,落实防灾减灾措施。
抓农特产业发展任务落实。园艺特产业发展继续实施人参产业振兴工程,推进标准化种植,突出打造企业主体,加大品牌开发和推广力度,不断完善流通体系,强化科技支撑。今年,人参产业产值预计突破130亿元、增长30%。依托康元生物,加快总投资2.1亿元的长白山林蛙产业园建设。实施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工程,加快通天鸭绿江河谷、柳河汇源果汁两大葡萄基地和通化县禾韵蓝莓及医药企业中药材基地建设,中药材、葡萄、蓝莓、五味子等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到55万亩。实施食药用菌产业提速工程,在县(市、区)建设高标准食药用菌生产基地10个,新发展食药用菌50万平方米、总面积达到550万平方米,产值达到5亿元。实施“菜篮子”建设工程,新增棚膜蔬菜4000亩,蔬菜种植突破36万亩。预计今年园艺特产业实现产值170亿元、增长7%;畜牧业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新改扩建标准化牧业小区200个。推进畜禽总量规模、质量效益“双提升”,加快卓越现代农牧业、康华肉种鸡及孵化场等项目建设,推进产业升级。加快无疫区建设,打造全省重要的食源性优质安全畜禽养殖基地。今年,牧业产值预计突破150亿元、增长10%以上;林业产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重点推进集安、辉南、柳河、通化县等地的蜂蜜、山核桃、大榛子、林下参、红松果林、林药间作等发展模式,提高林地经营规模。申请“长白山林蛙”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推进林蛙药食同源产品开发。加快发展森林旅游业,推进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健康养生等产业发展。突出抓好木材精深加工业,加大对木王家具、方圆木业等龙头企业扶持,促进林产品加工升级。预计今年林业产业产值突破300亿元、增长10%以上;稻米产业借助黄金水稻带、辉南龙湾等地理区位优势,重点推进蛙田、国信、江达等龙头企业建设发展,通过市场化整合年加工能力不足3000吨的加工企业,打造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程度较高的通化稻米产业。预计今年龙头企业种植基地发展到50万亩,加工稻米达到65万吨,实现产值25亿元;农产品加工业注重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240户。完善益胜非林地栽参、柳俐粮食现代物流等总投资近30亿元的20项产业化项目,推进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东昌区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及集安市、辉南县、通化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业产值预计突破430亿元、增长15%以上。
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落实。强化水利工程建设,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强化浑江干流市区公安局段和通化县沿江村段、鸭绿江集安城区下段等主要江河堤防维修加固,通天河、保安河等17个中小河流治理,通化县英额布和东江灌区渠系改造等工程。同时,新开工165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7.44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加强生态建设,继续加强造林绿化、中幼林抚育、绿美村屯建设等工作,全年植树造林10.4万亩,绿化标准化村屯35个。
继续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借鉴推广通化县农村环境卫生保洁经验,探索建立长效机制。继续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确保5000农户住上“暖心房”。
抓农村改革任务落实。完成2014年农村土地确权试点的总结完善和检查验收工作,适时颁发土地承包权证和经营权证,进一步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工作开展。利用当前有效时间,抓紧开展入户调查,3月底前完成22个乡镇、198个行政村的试点工作;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整合和落实政策,重点扶持各具特色的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为骨干,以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为纽带,以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今年,全市种养大户将达到700户以上、家庭农场达到1200户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4000个以上;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巩固林权主体改革成果,深化配套改革。引导和扶持林农发展专业合作社、股份制林场、家庭合作林场等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各种专业协会,落实相关政策,推动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探索解决林地流转、林木采伐的政策性制约因素,推动林业经济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加快种业改革,推进种业事企分离,强化科研公益基础地位,推进种业市场化、商业化,完成市农科院与通农公司事企分离改革任务。探索农村金融和保险改革,继续推进土地收益权、林权抵押贷款,进一步探索林地、参地物权融资试点。
抓农民增收任务落实。在稳定家庭经营收入方面,重点支持农户优化种植养殖结构,推动发展庭院经济、棚膜经济、观光旅游等多种经营,夯实农民收入基础。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采取保底收购、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让农民更多分享加工销售收益。在发展劳务经济方面,不断改善农民创业环境,搞好“订单”和定向培训,增强就业创业技能,促进就地就近转移。今年,全市将培训农民50万人次,转移农村劳动力23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670元,增长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