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种粮大户李勇今年承包的1600多亩小麦喜获丰收,成了当地响当当的“粮王”。日前,他算了一笔账:一季小麦遇严重灾害绝收,最多是赔270元,这个赔付额对普通农户来说还可以接受。但大户产量更高,成本也高,这样的赔付标准就太低,起不到大的保障作用。“我的小麦正常年景亩产可以达到1300斤,也就是1300元左右。如果绝收,270元的赔付额太低了。”合肥市肥西县种粮大户刘中跃也认为,种粮大户投入大风险更大,现在的赔偿还不足土地流转费用的一半,大户跟一家一户农民买同样的农业保险不划算,应该相应提高保费,提高赔付率。这两位种粮大户呼吁农险“升级版”,反映了广大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主的共同心声。
近年来,农业新型主体加速发展,带动规模经营比重上升。一般说,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规模较大,初期一次性投入多,尤其是土地流转费较高,且种植大户常年单产平均比分散经营农户高10%至20%以上,一旦遭受天灾人祸,往往会血本无还,一蹶不振。所以,迫切需要政府出台政策性保险“升级版”来帮助抵御风险。然而,现有的农业保险覆盖面太小,保险产品太少,且赔付比例太低,无法满足农业新型主体对农业风险的保障新需求。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安徽省大力打造农险“升级版”,极大提高了农业保险保障水平。目前,种植业承保面积已占全省种植面积95%左右,成为全国首个大宗农作物承保面积达到一亿亩,基本实现全覆盖的省份。并且,在国内率先实现了通过财政“一卡通”打卡赔付,开发农业保险地理信息系统,综合运用无人机、雷达、遥感等现代科技手段,通过采集和监测农业、气象、水文等基础数据,提高了保险勘察和理赔的效率;推行保险与信贷结合,为种植大户提供了一条融资渠道;农保部门还推出种植业补充保险产品,提高种植大户的风险保障能力。浙江省下一步将在“农民可接受,财政能承受”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范围,研究高温旱灾纳入明年的政策性保险事宜。
安徽、浙江省大胆闯,敢于试农险“升级版”之举,值得肯定和倡导。因此,有关部门和保险公司应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抓紧研发保障水平相对较高、符合规模经营需求的农业保险新产品,逐步由保成本向保产量、保收益推进,由传统农作物保险向现代风险管理制度演变。要重点突破,试点现行,针对不同区域的自然灾害建立差异化的巨灾保险体系,比如在地震多发区建立地震巨灾保险制度,在东南沿海探索台风保险制度;加大特色农业保险产品开发推广力度,着力探索形成农业保险与涉农信贷结合,支持规模经营的长效机制,推动财政补贴等政策机制完善,以保障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