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中心 » 国家 » 农业部 » 正文

张桃林副部长在全国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15-05-18    浏览次数:1

  这次会议,是在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部署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中央关于科技管理改革的总体要求,全面总结农业科技教育工作新成绩,系统分析新形势新要求,研究部署新常态下的农业科技教育工作,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刚才,8位代表做了很好的发言,介绍了很多好经验好做法,大家要相互启发、相互借鉴。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农业科技教育工作新成绩

  近年来,全国农业科教系统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完善体制机制、提高创新能力、增强服务效率等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实践,保持了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1%,粮食亩产提高到359公斤,品种对提高单产的贡献率达到43%。农业科技取得的显著成就,有力支撑了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农业科技创新引领能力明显提升。立足保障粮食安全、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取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研成果,为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提升国际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构建了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等种质资源“分子身份证”数据库,获得了一批抗虫、抗除草剂、优质和高产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及重要育种价值的关键基因,打破了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的垄断。培育出Y两优900、大恒肉鸡等一批优质农作物和畜禽水产新品种,创建了800余项关键技术和轻简化技术,形成了180套具有区域特色的三大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超级稻实现百亩连片平均亩产1026.7公斤,国产转基因抗虫棉品种份额达99%以上,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创新重大病虫害生物防治新技术,研发了禽流感、猪蓝耳病等一批动物疫苗,保障了产业稳定发展。研发了农业节水增效、面源污染防治、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技术,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保护了农田环境,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技术推广与成果转化成效显著。大力贯彻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法》,加大“一个衔接、两个覆盖”政策落实力度,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取得新的成效。机构队伍进一步健全,目前全国有农技推广机构7.9万个,其中县乡7.6万个;实有农技人员58万人,87%的农技人员具有中专及以上学历;农技推广“特岗计划”稳步推进,2014年全国招聘特岗农技人员1.1万名。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三分之二的乡级农技推广机构以县为主管理,实现了管人与管事的统一;“专家 农技人员 科技示范户”的工作机制和“包村联户”的服务模式在全国普遍推行。投入保障进一步增强,全国94%的农技推广机构已纳入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中央每年投入农技推广补助经费26亿元,各地近年也投入约100亿元支持农技推广工作,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有钱养兵打仗”逐步常态化;中央投入58亿元建设经费,支持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加强条件建设,极大改善了工作条件,丰富了服务手段。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年推广新品种27.8万个次、新技术18.1万个次,开展技术培训58万次,培训3.5亿人次,有效推进了农业科技快速进村、入户、到田,为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持续提高单产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进一步加快,继续实施超级稻“双增一百”、东北地区玉米“双增二百”等科技服务行动,建设了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中心,启动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提升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和信息化水平。

  (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开创新局面。为解决“谁来种地”问题,我部在开展试点工作基础上,2014年正式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及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骨干农民为重点对象,构建教育培养、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培育制度,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0万人,为现代农业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编制了《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条件能力建设规划(2014-2020年)》,加快空中课堂、田间课堂、流动课堂和智慧农民云平台一体化建设,农民教育培训手段更加丰富。

  (四)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稳步推进。加强美丽乡村试点创建,建设了1100个美丽乡村试点、总结出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进一步丰富和提升了新农村建设内涵。成功举办美丽乡村博览会、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等一系列有影响的活动。推进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加大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和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力度,扎实推进外来入侵物种防控管理。农村沼气事业快速发展,农村沼气年生产量可达160多亿立方米,年减排二氧化碳6300万吨。大力推动秸秆综合利用,2014年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78%。加强地膜回收利用,初步构建了地膜回收加工体系。

  (五)农业科技监管和作风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各级农业部门和农业科研教学单位下大气力加强经费监管,推动了经费使用规章制度建设,优化了农业科技系统行风,营造了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良好科研生态。2014年,我部组织了近年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的农业科研项目经费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了一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推动完善了项目管理和经费使用等相关制度建设。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地区各部门大力支持、合力推进的结果,是广大农业科教工作者刻苦攻关、热心服务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农业部、代表韩长赋部长,向全国广大农业科教工作者表示亲切慰问,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农业科教工作的财政部、科技部等部门表示衷心感谢!

  在推进农业科教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全国农业科教战线从实际出发,为增强创新水平、提高服务效率、构建良好的体制机制,探索了符合实际的新路子,概括起来有四条:

  一是坚持改革创新,把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农业科教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大力推进农业科技管理改革创新,建立健全决策、执行、评价相对分开、互相监督的运行机制,实行全程公开透明的组织模式,把科技力量配置由重复分散转向科学分工与联合协作相结合,把科技投入由过度竞争转向稳定支持与适度竞争相结合,推进了以产业发展为导向的科技要素优化组合,激发了创新潜力,提高了创新效率。

  二是立足产业需求,把支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作为农业科教工作的首要职责。坚持从产业特点出发,把是否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作为检验农业科技进步成效的重要标准。完善对重点产业、关键生产环节的项目的稳定支持,注重科技产出在生产中的实际贡献,为广大科研人员营造潜心钻研科技、安心服务生产的良好氛围,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快速转化。

  三是加强自身建设,把体系建设和方法创新作为提高农业科教管理服务水平的根本举措。在全国农业科教系统全面施行体系工作法,有效增强了农业科教系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了体系的整体优势。整合资源、完善机制,建设了100个集自主创新、集成示范、推广应用、教育培训于一体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促进了科技与生产、集成与示范、培训与推广的紧密结合。

  四是强化联合协作,把内部联合和外部合作作为推动农业科教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政策创设、制度建设、经费投入等方面,积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凝聚共识,争取支持,形成了合力支持农业科教事业发展的良好局面。以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实施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为抓手,整合优势科教资源、巩固联合协作机制,开创了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新格局。

  二、准确把握加快农业科技进步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业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对农业科技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新形势,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担当意识,努力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一)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农业科技提出新要求。我国农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更加依靠科技创新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新阶段,必须加快创新步伐,夯实现代农业发展的科技基础。

  一是中央有明确的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是党中央放眼世界、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他指出“要突破自身发展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就在于创新,关键要靠科技力量”。从国内国外经济社会发展形势来看,“无创新,则无出路”,创新驱动是形势所迫,更是大势所趋。面对蓬勃兴起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会稍纵即逝,抓住了就是机遇,抓不住就是挑战。创新,已经成为全社会的主旋律、总基调和最强音。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同步”的短板,我国农业资源禀赋决定了未来农业发展,不能再走拼资源、拼消耗的老路,必须依靠科技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我们要切实增强“非走自主创新道路不可”的历史担当,坚定不移地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努力“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全面提升我国农业核心竞争力,支撑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

  二是农业发展迫切需要。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持续向好,但也要看到,制约发展的长期性矛盾仍然很多,各种新的风险在积聚。表现在“两块天花板、一块地板、两个紧箍咒”,首先是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封顶效应显现,主要农产品价格开始高于国外农产品进口到岸完税以后的价格,国内农产品涨价空间不大。其次是“黄箱”支持遇到“天花板”,按照我国加入WTO时的承诺,部分农产品补贴的黄线开始逼近。一块“地板”是农业生产成本处在上升通道,土地租金、劳动力价格、投入品价格等快速上升,导致农产品价格水涨船高。两个“紧箍咒”是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制约,红灯开始亮起。我国农业长期以单纯追求产量为主,水土资源过度利用,生态环境透支严重,农业面源污染日益突出,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制约。原有的农业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改弦更张,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更多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实现农业的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

  三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近年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发展迅猛,并向农业领域不断渗透,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以基因组学等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已经成为国际关注的研究热点,成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实现了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有机融合,推动跨入智慧农业阶段。农业可持续发展技术成为全球共识,立体种养与高效利用、健康养殖与循环再生、节能降耗与防控污染等技术模式应运而生,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幅提高。以太阳能、风能和沼气等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为主的低碳农业技术蓬勃发展,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围绕这些重点研究领域,发达国家已开始了新一轮战略部署,美国制定实施了2012-2017年农业科技战略计划,欧盟已经出台了“地平线2020”科技计划,大力研发核心关键技术,抢占农业产业的战略制高点。面对世界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竞争态势,我们必须加强顶层设计、明确主攻方向,迎头赶上,在未来世界农业科技及产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二)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对农业科技提出新需求。大力推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关键是要依靠科技同步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但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农业科技力量总体布局不平衡,难以适应农业“转方式、调结构”的新要求。从农业各产业来看,长期以来,农作物尤其是粮食作物始终是科技投入的重点。虽然畜牧业、渔业的总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40%,但畜牧业、渔业的科技投入远远与产业贡献不相适应。园艺等经济作物的科技投入也一直难以满足产业发展需要,与其在农业发展尤其是促进农民增收中所发挥的作用不相适应。从农业生产环节来看,农业新品种培育、病虫害防控等方面投入的科技力量较多,但高效种养、资源环境、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控制等科技力量投入较少。例如,全国有水稻育种课题组600多个、小麦育种课题组500多个、玉米育种课题组800多个,而水稻栽培课题组不足100个,其他农作物则更少。农产品加工科研起步晚,农业资源环境、质量安全控制等科研基础则更加薄弱。从农业学科领域来看,对农业生命科学、生物技术重视较多,但对农业信息化、农业机械化技术等重视不够,科技投入少,科技实力弱。例如,国外农机产品7000多种,我国农机产品约为3500种,其中仅10%左右国产整机的技术水平,达到20世纪90年代发达国家水平。棉油糖、果蔬茶种植和收获机械化水平不足10%。从农业科研类型来看,主要集中在农业关键技术开发方面,而农业基础性工作和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较少,农业技术试验示范、中试熟化环节明显不足。例如,我国农业基础研究投入不足4%,种质资源保存、长期定位观测等农业基础性科技工作更是严重缺乏经费支持。农业科技要适应新常态、满足新要求,就必须调整优化科技力量布局,优化农业科技投入,有力地支撑引领农业“转方式、调结构”。

  (三)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效率,对农业科技管理改革提出新期盼。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一靠人才,二靠条件,关键在于管理创新,树立正确导向,营造良好环境。必须全面深化改革,依靠管理创新大幅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效率。

  一是贯彻落实中央科技管理改革的战略部署。去年以来,中央加快了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步伐,陆续出台了《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等重要文件,从厘清政府科技管理职能、整合优化科技计划体系等方面对我国科技管理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对构建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制度环境和政策法律体系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中央精神,按照科技管理改革的总体要求,有序推进农业科技管理改革,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影响和制约农业科技发展的一系列体制机制问题,激发农业科技创新活力,加快提升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效率。

  二是农业科技事业发展亟待管理创新。我国农业科技发展成效显著,但长期困扰农业科技发展的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仍没有根本解决。农业科技资源分散低效,我国农业科技领域分工不明、各自为战、重复创新等现象较为普遍,跨部门、跨区域、跨单位、跨学科的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力度不够,亟待通过管理改革,搭建形成全国分工协作的“一盘棋”农业科研工作新格局、创建覆盖科研上中下游“一条龙”农业科研组织模式、构建多学科集成的“一体化”农业科技综合解决方案。稳定支持力度不够,发达国家农业科研机构稳定性科研经费占科研中投入比重高达70%以上,竞争性科研经费不足30%。而我国农业科技的稳定性支持不足,科研人员多忙于写本子、报项目,精力过于分散,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科研评价导向偏离,目前,争取课题经费、发表论文、培育品种、获得专利权等仍然是农业科技人员年度考核、职称晋升和奖项推荐的主要指标,亟待深化改革、完善评价导向,引导农业科技创新更加注重问题导向和产业需求。

  三是依靠管理创新推进科技创新是国际普遍经验。二战期间,美国政府组织的“曼哈顿计划”取得巨大成功,让各国看到了政府抓科技的巨大效应。1945年,美国发表了《科学:无止境的前沿》,第一次全面阐述了政府主抓科技管理的重大战略意义和政策措施。此后,很多国家加强了政府对科学技术工作的统一组织协调。进入新世纪,许多国家又对其科技管理体制进行了新的调整,目的都是进一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科技产出效率。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管理经过半个多世纪的不断演进完善,已经形成比较成熟、高效的管理模式。例如,美国通过农业部农业研究局区域研究中心、试验站的设立,确保了国家在全国农业科技公共产品研发中的主导地位;通过美国农业部在农业科技管理中的主导权、联邦向州政府提供科研经费等方式,保证了全国农业科研一盘棋运作。以色列,采取由全国农业科技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的科研体制,其由农业部、农业科研与技术推广机构、农民组织的代表组成,主要是制定全国农业科技政策,确定科研主攻方向,审批全国农业科技计划。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要认真学习国外成功经验,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强化政府科技管理的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能力,改进管理体制、创新运行机制、完善组织方式,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效率。

  三、依靠改革创新推动农业科教工作再上新台阶

  各级农业部门和农业科研教学单位要深入贯彻落实“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农业科教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明确农业科技发展方向和根本目标,强化体制机制创新,找准工作着力点,强化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推进农业科教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深化改革,推动农业科技管理创新。中央这一轮以科技计划管理改革为突破口的科技体制改革,力度之大、影响之深,前所未有。农业科教系统必须主动适应、有所作为,着重在深化管理创新上下功夫,一是要转变管理职能,政府不再直接管理科技项目,主要负责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布局、评估、监管;二是加强科技与产业规划、政策、标准的衔接,按照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促进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三是坚持公开透明,加强项目实施过程的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当前,主要抓好三件事:一是精心编制“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规划。要从国情特色、农业产业特点和农业科技发展规律出发,从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和重点创新任务出发,进一步做好农业科技工作的总体布局和系统设计,明确“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思路、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二是顺应改革切实做好农业科技项目设计。要按照中央关于深化项目资金管理改革的要求,进一步摸清需求,分析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关键问题,分类抓好农业科技项目设计,立好项、立大项目。三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建设。要按照“一盘棋、一条龙、一体化”的总体要求,努力打破部门、地域、行业、单位、学科界限,积极推进大联合大协作,努力形成农业科技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全力攻关,加快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要瞄准新一轮世界科技革命,紧扣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在生物育种、智能农业、机械装备、生态环保等领域取得一批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科技成果,在国际竞争性、前沿性农业科技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使我国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结构优化布局,完善运行机制,加强管理制度建设,促进体系与产业的融合。组织实施好转基因重大专项等项目,聚焦目标,凝练重点,攻克核心技术研发难关。继续保持科技优势,在农业高产、优质、专用等品种培育方面取得突破,支撑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切实强化生态友好型农业投入品研制,在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产品安全生产等方面取得一批核心技术,突破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深入开展病虫害预测预报、生物农药、动物基因工程疫苗等研究,不断提高农业动植物重大灾害防控科技水平。不断加强农业技术装备关键部件和设备研制工艺自主创新,在农业功能拓展和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取得新突破,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关于转基因问题,我着重再讲一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转基因是一项新技术,生物产业是个新产业,要积极研究,自主创新,占领科技制高点,同时涉及到的安全因素都要考虑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进一步明确了农业转基因工作的方向和重大任务。方向定下来后,关键就是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强化战略、法律、科技、行政、舆论五大支撑,积极研究、审慎应用、严格管理、科学宣传,积极稳妥推进转基因研究与应用。在推进转基因产业应用策略上,我们确定了“非食用→间接食用→食用”的路线图。这种推进顺序不是基于安全性考量,而是综合考虑了产业需求、国内外竞争态势和公众的接受程度。因为,只要通过安全评价,获得安全证书的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就是安全的,包括粮食作物。当前,最大的挑战源于公众的疑虑与争论,虽然支持转基因的科学家很多,但需要更加接地气的科普,需要用老百姓的语言、适应大众的接受方式,讲清楚、说明白。转基因工作专业性强、涉及面广、关注度高,科普宣传要全面客观公正,尊重科学,尊重事实。要注重统筹资源,整合力量,创新机制,形成合力;努力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科普、接地气的科普宣传队伍。希望农业系统拧成一股绳,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加强与公众的沟通交流,为我国农业转基因技术研究和应用创造良好氛围。

  (三)创新机制,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要加快“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中心”建设,做好资源整合,实现现有基础平台互联互通,建立目标一致、分工明确、权责明晰、利益共享的“一条龙”成果转移服务体系,按照市场机制,实现成果转化规范化、成果效益最大化,推动中心走上专业化、市场化发展道路。要加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建设,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指导各基地编制好发展规划,对基地给予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重点依托创新基地承担研发、试验和示范任务,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和新型职业农民。要加快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建设,针对农业科教工作特点,对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和教育培训工作进行系统设计,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打造农业科技服务的整体综合平台。要强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继续实施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着力提高农技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改革考核办法,不断完善激励机制,提高农技推广服务效率。充分调动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开展农技推广服务的积极性,引导农业科研人员致力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推动农技推广多元化发展。

  (四)完善制度,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探索完善“三位一体、三类协同、三级贯通”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一要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扩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示范县的覆盖面,在4个省整省推进、21个地市整市推进和500个示范县整县推进,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农业技能和经营能力培训,加大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和返乡农民工的培养培训力度,实施好“现代青年农场主计划”。二要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组建中国现代农业校企联盟(1 4职教集团),强化农业龙头企业与农业院校的合作,共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高技能农业人才,积极推广面向务农农民的农学结合、弹性学制、送教下乡中等职业教育,探索建立国家出资购买农民学习成果的公益性补偿制度。三要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健全完善以农广校为主体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师资、精品课、精品教材、田间学校和制度规范建设,开发智慧农民云平台,利用现代化手段开展在线教育培训、移动互联服务、在线管理考核和对接农村电子商务。

  (五)标本兼治,深入推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围绕“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任务,抓好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控,推动农村沼气工程转型升级和作物秸杆综合利用,探索构建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一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引导农民采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农业生产方式。继续和更高水平地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推进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生活垃圾、污水等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探索农村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的新型农村清洁模式。二要加强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加大农业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示范,推广一批节肥、节药、节水、节能实用技术,突出抓好畜禽养殖污染减排,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三要加大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力度,切实做好外来入侵生物防治工作。四要加快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推动农村沼气建设转型升级,集成推广农村沼气、高效低排节能炉灶炕、太阳能热水器等技术和产品,系统解决炊事、采暖、洗浴和照明等需求,增加方便、清洁能源供应,提升生活用能品位,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五要继续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围绕美丽乡村建设需求,加大关键技术攻关力度,集成和筛选一批轻简、先进实用技术与模式,打造一批美丽乡村。

  各级农业部门和科研教学单位要不断解放思想、开拓视野、创新思维,以自我革新的勇气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发展动力,提高工作效率,努力开创农业科教工作新局面。一要抓重点求突破。重点事关全局,抓住了重点就能够扭住工作的牛鼻子。农业科教工作量大面广,尤其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抓住关键环节,抓住重点问题。二要抓统筹促合力。要积极沟通,善于协调,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努力在推进农业科教的重大思路上凝聚共识,在关键环节上汇聚力量,在重点领域集聚资源,形成共同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强大合力。三要抓体系带队伍。科教司实施的“体系工作法”是很好的探索创新,希望农业部门、科研教学单位,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强化系统设计和体系构建,努力打造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管理队伍,潜心研究、勇于创新的专家队伍,扎根基层、服务高效的推广队伍,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四要抓作风强素质。要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不断转变农业科教系统的工作作风,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氛围,发扬情系“三农”、无私奉献、锐意创新、拼搏进取的光荣传统,推动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五要抓监督促落实。要加强督导和检查,抓源头防范,抓过程监管,抓绩效考核,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取得实效。

  同志们,加快农业科技教育事业发展,使命光荣、任务繁重。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鼓足干劲、拼搏进取、求实创新,不断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为转方式、调结构,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