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科院:品种研发主攻“五个方向”

发布日期:2015-04-17    浏览次数:1

  日前,湖南省农科院组织专家座谈,探讨超级稻研究与发展。

  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著名育种专家邓华凤认为,品种的研发、审定、推广、退出要本着遵循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这就牵涉到三个层面的问题:涉事品种是退出还是继续使用?有没有品种可以替代?如何研发具有广适性更好的新品种?

  邓华凤认为,每个品种都不是“十全十美”,都有一定的适应性、区域性,而且一些品种推广使用很多年有可能就会老化、退化。近期引起关注的水稻品种“两优0293”虽然说不是广适性品种,但在刚育成时是个很好的品种。但由于已经使用了10多年,时间一长,病虫也会适应它,抗性也会有变化。因此,在一些广适性新品种没有研发出来之前,有些独特性的品种还是要推广、使用,但在推广使用时要注意它的特殊性和区域性,避免引发问题特别是大问题的出现。

  “品种审定没有使用‘年限’之说,法律上没有规定所谓的品种‘退休期’,但如果审定的品种如出现重大缺陷,市场普遍不受欢迎,推广面积很少,可以按程序退出,但品种淘汰需要一种过程。”邓华凤认为。

  进入新时期,消费者更加注重品质、注重健康,新品种的研发如何适应新需求?邓华凤认为,“十三五”也就是第五期攻关,新品种的研发要坚持五个方向:第一个方向,从保障粮食安全、养活13亿人口来说,我们国家首先要坚持高产的方向;第二个方向,随着现在国力增强了、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超级稻必须要优质,但要在高产的基础上追求优质,从目前掌握的研发技术来看,高产和优质不仅不矛盾,而且可以融合在一起,已经研发的第三期、第四期超级稻米质都很好,都可以达到国家三级甚至二级优质米的标准;第三个方向,新品种研发要适应气候的变化,现在极端高温、低温等灾害性天气频现,因此一定要研究广适性的品种,提高它的耐热、抗低温、抗病虫,品种抗性好了,农药使用量少了,卫生品质也高了,这样的优质品种一直是育种科研单位及育种专家研发的方向,而且在审定的时候实行一票否决,对稻瘟病超过七级的品种,即使产量再高也不予以审定通过,所以,现阶段研发的品种比以前更好,适应性更广;第四个方向,要适应农业转型发展的需求,多研发一些适应机械化、适应直播等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生产率等“高效”农业的品种;第五个方向,要适应构建生态环境的需求,如能应对重金属污染,如研发镉低积累、低吸附的品种。

  湖南省农科院党委书记柏连阳教授说,在超级稻的研发培育上,要不断创新、不断进步,尽可能满足全方面的需求,将高产、多抗、广适等性状结合起来,在高产的基础上,兼顾品种的抗性、适应性的生态加压筛选,使培育的新品种具有广泛的生态适应性。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