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中心 » 国家 » 农业部 » 正文

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625号(农业水利类145号)提案答复的函

发布日期:2015-09-10    浏览次数:1

施耀忠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以人为本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提案收悉。经商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现答复如下。

  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我国是农业大国,美丽中国建设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我部与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合力,自2013年以来认真开展了美丽乡村创建工作。

  一、关于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美丽乡村顶层设计。一是中央领导多次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作出指示。201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认真总结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并加以推广;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批示:“各地区、有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突出农村特色,弘扬传统文化,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2014年3月,李克强总理指出“整治农业面源污染,建设美丽乡村。我们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二是在中央1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2015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开展美丽乡村创建示范。有序推进村庄整治,切实防止违背农民意愿大规模撤并村庄、大拆大建”。三是相关部门积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13年2月,我部印发了《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农办科〔2013〕10号),在全国确定了1100个美丽乡村试点乡村。同年,住建部印发《关于开展美丽宜居小镇、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工作的通知》(建村〔2013〕40号),建立了全国农村人居环境信息系统,启动农村人居环境调查,在全国认定了53个美丽宜居小镇,73个美丽宜居村庄。2014年5月,我部会同住建部、中农办等部门起草并报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5号)。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做好顶层设计。一是开展美丽乡村的基础性研究,提出美丽乡村建设的系统性工作思路。二是完善全国农村人居环境信息系统,完成对全国58.8万个行政村的调查和录入工作,深入研究调查结果,编写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现状报告和编制全国农村人居环境“十三五规划”。三是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引领。2015年,我部计划组织全国美丽乡村创建现场会,交流宣传各地好的经验、好的做法,住房城乡建设部将进一步组织开展好省、市、县各级宜居村镇示范。

  二、关于强化规划引领,推动一村一个规划

  我部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围绕美丽规划编制、技术规范的制定开展了大量工作。一是组织编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十三五”规划。目前已完成规划框架,计划于今年11月底前完成讨论稿,争取列入国务院批准的专项规划。二是在美丽乡村创建加强规划引导。我部2013年发布的“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体系”和国家标准委刚刚出台的《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 32000-2015)都把乡村规划作为基本要求,引导村庄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需要,编制详细、明确、可行的建设规划,在产业发展、村庄整治、农民素质、文化建设等方面明确相应的目标和措施。住房城乡建设部2014年印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实施意见》,要求乡、村庄规划区的各类建设,均要依法申请、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三是采取多种方式指导美丽乡村规划编制。我部2014年出版了《美丽乡村创建十大模式》,对美丽乡村规划的编制很有指导意义。2015年6月1日,我部、国家标准委等单位联合制定的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正式实施,美丽乡村规划建设从此有标可依。住建部2014年印发《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指导村庄规划用地划分。四是开展村镇规划试点。2013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启动了全国村庄规划试点工作,2014年印发《关于做好2014年村庄规划、镇规划、县域村镇体系规划试点工作的通知》(建村函〔2014〕44号),将镇规划、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纳入试点,2013-2014年共确定5个县规划试点、17个镇规划试点和44个村庄规划试点。

  下一步,我部与相关部门将继续推动美丽乡村、美丽宜居村镇的规划工作。一是全面启动村庄规划工作,鼓励地方开展村镇规划试点,形成一批有示范意义的优秀规划范例,提高规划编制水平。二是制定《关于加强村庄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挖掘地方特色,促进村庄合理布局。三是加强规划实施督导,对规划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提高规划效益。

  三、关于倡导节约集约,坚决守住耕地红线

  守住耕地红线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部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始终将土地集约节约作为基本原则不动摇。一是将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作为美丽乡村创建的目标。农业部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体系要求资源利用集约高效,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土地产出率、农业水资源利用率高于本县域平均水平。二是将保护耕地作为美丽乡村创建的刚性标准。国家标准《美丽乡村建设指南》明确指出:村庄规划应科学、合理、统筹配置土地,依法使用土地,不得占用基本农田,慎用山坡地。公共活动场所的规划应充分利用闲置土地、现有建筑及设施等。三是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2012年以来,我部会同财政部在全国开展了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通过全国普查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推进以农艺措施为主的重金属超标耕地修复试点。

  下一步,我部将继续把节约集约、严守耕地红线的原则贯彻到美丽乡村创建各项工作中,特别是将美丽乡村建设与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建设美丽田园,守护美丽国土。

  四、关于倾听农民心声,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我部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始终注重农民主体作用的发挥。一是在美丽乡村创建思路中贯彻农民主体地位。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坚持把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贯穿于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把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动权交到农民手上,村里的事儿让农民说了算,干什么、怎么干都由农民说了算,政府的主要作用是编规划、建机制、搞服务、给资金,避免越俎代庖、强迫命令。二是采取多种方式落实农民主体地位。2013年6月底,我部出台《“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典型人物推介方案》,在全国1100个“美丽乡村”试点中评选出科技之星、沼气之星、环保之星、致富之星、文明之星和农民满意的农技员共60名,通过评选的方式贯彻落实农民主体地位的美丽乡村建设思路。我部会同有关部门扎实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工作,增强了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下一步,我部将积极探索在美丽乡村建设相关项目申报和落地过程中进一步畅通农民意见表达渠道,发挥农民在项目申报、内容确定、规划实施等环节中的主体地位,真正把农民的意愿落到实处。

  五、关于尊重农民意愿,推进特色民居建设

  我部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在推进特色民居建设方面开展了以下工作。一是尊重农民意愿,支持特色民居建设。我部在美丽乡村创建中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文化美”是我部美丽乡村创建的目标。特色民居建设既能体现地方文化,又有利于改善环境,发展旅游等产业,属于我部支持建设的范围。二是将特色村居建设与农村危房改造结合。2015年,住房城乡建设部下发《关于做好2015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全面加强农村危房改造风貌管理的要求,要求改造后农房要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注重保持田园和传统特色。三是总结美丽乡村建设十大模式,引导各地根据实际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我部在对各地美丽乡村建设的情况进行案例研究、实地调研和内涵提炼的基础上,科学系统地总结出了美丽乡村创建的十大模式,为各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有意借鉴和启示。

  下一步,我部将与住房城乡建设部密切配合,在以下方面推动特色民居建设工作。一是深入特色民居建设风格和建设技术研究,规范和支撑特色民居建设;二是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指导各地根据地方历史风貌和地域特色建设美丽村庄、美丽庭院;三是加大对中国传统村落的支持力度,确保传统村落得到有效保护。

  六、关于夯实产业支撑,稳步提高农民收入

  产业是美丽乡村的基础,我部会同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美丽乡村产业发展的支持和指导。一是将产业发展作为美丽乡村创建的首要内容。我部2013年明确了美丽乡村的内涵是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文化美。其中产业美居于首位,产业是美丽乡村的基础和命脉所在。我部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体系首条即是产业形态,要求主导产业明晰,产业集中度高,每个乡村有一到两个主导产业;当地农民(不含外出务工人员)从主导产业中获得的收入占总收入的80%以上;形成从生产、贮运、加工到流通的产业链条并逐步拓展延伸;产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速在本县域处于领先水平;注重培育和推广“三品一标”,无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二是以项目支撑美丽乡村产业。从2005年开始,中央财政设立了测土配方施肥补助资金,对农业测土、配方和配肥等环节给予补贴。财政部“菜篮子”产品生产专项扶持资金等均支持美丽乡村产业发展。三是以科技夯实美丽乡村产业。我部整合农业系统科技资源,建设了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等,出版了《美丽乡村建设方法与技术》等系列丛书,从科技研发、科技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等多角度,多方位支撑美丽乡村产业发展。

  下一步,我部继续将产业作为美丽乡村创建的首要内容予以支撑。一是通过政策、项目等引导美丽乡村产业进一步优化布局,凸显特色,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二是加大科技支撑力度。以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为核心,整合引导农业科技资源加大向美丽乡村产业的投入力度。三是采取措施,在推动美丽乡村产业发展的同时确保农民同步增收,让广大农民分享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七、关于加强村庄整治,提高生活环境质量

  “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基础”,我部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等围绕村庄环境整治开展了大量工作。一是加大资金投入。2013年以来,中央财政在有条件的地方,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加大资金投入和整合力度,开展了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2013-2014年,全国共有10539个行政村纳入试点范围,各级财政累计投入166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资金39亿元,试点村初步实现了道路硬化、卫生净化、村庄亮化、环境美化、生活乐化的目标,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正在初步形成。二是加强农村垃圾整治。2005年以来,我部在全国开展农村清洁工程示范,已累计建设1600多个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农村清洁工程建设田园清洁、家园清洁和村级公共清洁等设施,推行垃圾分类,将人畜粪便、生活垃圾和污水、作物秸秆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有效控制了农村生活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2014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召开了全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推广四川等省成功经验,启动全面治理农村生活垃圾专项行动计划,力争用五年时间使90%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收集治理。目前,住房城乡建设部正会同中央农办等10部门起草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指导意见。三是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从2010年开始,环境保护部、财政部先后组织三批共23个省(区、市)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截至2014年底,中央财政共安排农村环保专项资金255亿元,支持约5.9万个村庄开展环境综合整治,直接受益人口达到1.1亿人。整治过的村庄彻底改变了污水乱排、垃圾乱扔、畜禽粪便乱堆的“脏、乱、差”现象,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四是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始自2008年,先在贵州试点,逐步扩大到全国。2008-2014年,中央财政累计支持了1565.4万贫困农户改造危房。

  下一步,我部与有关部门将更扎实、更细致、更具体地开展村庄整治工作,建设美丽乡村。一是继续开展农村清洁工程示范,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强化工程规范化运行管理,不断加大农村清洁工程的覆盖范围,加大垃圾分类力度,规范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置。二是编制农村危房改造“十三五”规划,确保到2020年完成现有农村危房改造任务。三是进一步加大对乡村景观营造的指导支持力度。

  八、关于培育文明风尚,提升乡村文化内涵

  “文化美”是美丽乡村的主要标志之一,我部在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中注重培育文明风尚,提升乡村文化内涵。一是深入挖掘、研究农耕文明,形成一系列研究成果,指导乡村文化建设。我部近年来对我国传统农耕文化进行了系统梳理、挖掘,出版了诸如《土地之魂——中华农业文化揽胜》《农桑之光——中华农业文明拾英》等研究成果,较好地指导了乡村文化的建设。二是采用多种形式推动乡村文化建设。2013年6月,我部与相关单位合作在黑龙江省密山市湖沿村正式启动“美丽乡村快乐行”,整合文化科技资源,送“科技文化一台戏”下乡,两年来共举办了28场,现场观众人数近30万人。2013年、2015年,我部举办两届面向全国的“我和美丽乡村”书画摄影征文大赛,倡导社会关注、支持农村文化建设。三是通过传统村落保护挖掘提升乡村文化内涵。传统村落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2012年以来,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我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启动了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目前共掌握近1.5万个传统村落信息,将其中有重要保护价值的命名为中国传统村落,现已公布了3批2555个。自2014年起中央财政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予以支持,已将600个中国传统村落纳入支持范围,平均每村补助300万元。完成了全国首次传统民居调查,编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体系完善的《中国传统民居类型全集》,较全面、精准地展现了各地传统建筑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下一步,我部与有关部门将继续深入组织开展乡村文明风尚培育、乡村文化内涵提升工作活动。一是探索采用多种方式组织画家、艺术家下乡,挖掘、展示、提升乡村文化。二是对村风、乡村文明进行深入研究,探索乡村文明培育的路径、方式方法,归纳乡风文明培育模式,指导全国乡村文明风尚的培育。三是积极采用微电影,自媒体等现代媒传手段,提高乡村文化传播的效率,扩大乡村文化的影响。

  九、关于创新社会管理,维护乡村和谐稳定

  社会管理水平是政府执政智慧的集中体现,我部在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中注重根据需要创新管理方式,维护乡村和谐稳定。一是采用科技手段创新提升社会管理水平。2014年,我部启动了全国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的建设工作,拟以云计算技术为基础,打造一个面向全国的农业科技服务、农村社会服务大数据平台,美丽乡村是其中重要建设内容。住建部建立了全国农村人居环境信息系统,从2014年开始每年采集一次村庄人居环境10项基本信息输入系统,用于统计和评价全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现状和动态。二是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支持社团、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2015年,我部支持成立了“中国美丽乡村书画艺术院”,组织艺术家以社团的形式参与美丽乡村创建。同年,在我部报国务院的“美丽乡村示范工程”建议书中,我部提出以PPP形式吸纳企业参与美丽乡村各项工程的建设。

  下一步,我部与有关部门将继续开展农村社会管理创新提升工作,一是鼓励美丽乡村试点村建设基于网络的村务管理、便民服务平台,以科技手段提升农村管理水平,维护乡村和谐稳定。二是深入研究PPP模式在美丽乡村创建中的应用,明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建设领域,为社会资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开辟渠道。三是研究探索各类管理和利益联结机制,既能引导艺术、科技等各类组织下乡,又能保障农民利益。

  十、关于深化综合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只有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才能增强美丽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才能巩固提升美丽乡村创建成果,有关部门围绕深化农村改革开展了大量工作。一是不失时机地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为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中央作出了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重大决定,国务院专门召开全国会议进行了部署,确定了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三项改革任务,2008年又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纳入农村综合改革范畴。二是加大投入,花钱买机制。围绕“花钱买机制”,财政部先后开展了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建制镇示范试点等工作,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三是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不断完善。经过8年努力,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初步构建了“农民筹资筹劳、政府财政奖补、社会捐赠赞助”的农村公益事业发展新机制。据统计,2008-2014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950亿元,带动地方财政投入1968亿元,实现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总投入6000亿元,建成了180多万个村级公益事业项目,有效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促进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

  下一步,中央财政将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投入力度,围绕农村公益事业、公共服务、产权制度、乡村治理、城乡互惠互动等制度创新,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城乡发展一体化提供体制保障。

  感谢您对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关心,希望今后继续关注与支持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农业部

  2015年9月2日

  (联系单位及电话:农业部科技教育司010-59192902)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