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行动计划解读

发布日期:2014-08-14    浏览次数:2

.TRS_Editor P{margin-top:1em;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TRS_Editor DIV{margin-top:1em;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TRS_Editor TD{margin-top:1em;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TRS_Editor TH{margin-top:1em;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TRS_Editor SPAN{margin-top:1em;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TRS_Editor FONT{margin-top:1em;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TRS_Editor UL{margin-top:1em;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TRS_Editor LI{margin-top:1em;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TRS_Editor A{margin-top:1em;margin-bottom:1em;line-height:1.5;}

  一、行动计划的出台背景和意义

  2014年3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对提高我国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整体质量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推进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了总体要求,明确了七项重点任务和八项政策措施。制定出台我省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行动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的重要步骤,对促进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进制造大省向创造大省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

  行动计划包括行动纲领、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组织实施等四部分内容,同时,附带了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责任分工及时间进度安排表。

  1.指导思想和行动目标

  推进我省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引擎,以知识产权保护利用和创新型人力资源开发为核心,以创新融合为发展主线,以提高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整体水平为目标,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新动力,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供服务。

  到2020年,基本形成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融合发展的格局。培养一批文化创意高端人才队伍,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意设计龙头企业和专门机构,建成一批特色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创意设计服务平台。

  2.重点任务

  重点任务是行动计划的核心,为突出我省文化创意设计服务领域的发展特色和优势,行动计划提出了九项重点任务,比国务院文件提出的七项任务增加了“加快区域文化科技融合和大力发展广告会展业”等两项任务,我省拥有沈阳、大连两个国家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同时,广告业和会展业也具备了较强发展潜力,其发展的核心内容均属于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领域。

  一是全面提升制造业设计创新能力。突出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高端装备设计能力、发展纺织服装设计业、发展高端工艺美术业、提升软件开发应用水平等五个方面。主要依托工业创新设计龙头企业,构建设计应用和推广服务平台。发挥沈阳、大连地区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开发优势,提升汽车、海洋装备等先进制造业产品设计能力。促进传统工艺美术业的转型升级,建成一批具有辽宁地域特色的工艺品生产基地,推动工艺美术品生产向高端化发展。加强工业设计软件研发,在企业生产管控、物流管理、监测等领域取得关键性突破,促进企业向计算机辅助工程、虚拟仿真、数字模型方向发展。

  二是推进数字化内容产业发展。重点围绕沈阳、大连两个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发展原创动漫游戏产品创作以及衍生产品开发和服务。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加快全省双向高清数字电视网络改造步伐。发展车载移动电视、楼宇电视、手机电视、电子杂志等新媒体,开发移动文化信息服务、数字娱乐产品等增值业务。抓住国家批准我省成为国家级数字印刷基地的有利契机,推进数字印刷和绿色产业基地建设,促进印刷复制加工向综合创意和设计服务转变。

  三是改善人居环境水平。发挥工程设计龙头作用,重点培育自有技术、核心技术和专有知识产权,提高设计企业现代化水平,注重开发和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程化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促进建筑业水平的整体提升。着力打造精品工程、品牌工程、创新工程,通过实施品牌战略,提高工程策划和实施能力及水平。加大工程设计单位建筑信息化管理过程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促进设计单位通过以信息化为支撑能力的平台建设。提高工程设计与建筑业的融合度。推进建筑智能工程设计与施工、消防工程设计与施工、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与施工、建筑幕墙工程设计与施工等一体化发展,促进设计与施工的有机结合,推动建筑设计水平和技术的不断创新。

  四是提升演艺出版影视创意设计水平。在艺术创作演出方面,以开发原创艺术作品为重点,突出剧目音乐、舞美、服装等设计制作阶段的创意创新,打造辽宁特色的演艺精品力作。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培育地方民俗品牌,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水平。在出版发行方面,重点提高我省图书、报纸、期刊、杂志以及数字媒体出版发行的创意设计能力。在广播影视方面,着力推出一批知名品牌节目、栏目,生产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影视剧作品,推进广播影视节目创新。加快影视传播载体建设,市县级城市数字院线今明两年要实现全覆盖。

  五是促进文化创意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突出发展特色旅游、将文化创意作为丰富我省旅游产品内涵,提升旅游产品档次的主要途径,把创意元素融入旅游景区景点规划、旅游产品开发与线路开发、旅游品牌与节庆策划、旅游市场推广、旅游商品开发等各个领域,逐步改变以往“吃住行游购娱”传统旅游模式,增加体验、休闲、养生、欣赏等旅游内容。将文化创意作为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手段,依托“一宫三陵”、五女山城、九门口山城等世界文化遗产、东北民间特色文化、工业遗存以及农业产业园区等特色优势资源,开发工业旅游、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沟域旅游一批新的旅游产品和旅游项目。

  六是推进创意设计与特色农业融合发展。促进特色农业与农耕体验、田园风光、教育展示、文化传承等创意设计的相互融合。重点抓好特色村镇农舍旅游示范镇和特色村镇建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点)、休闲农庄旅游星级企业建设。拓展休闲农业发展空间,利用城市楼宇顶端闲置空间,开发绿植或观光种植,发展楼宇农业、阳台农艺和庭院经济。加快特色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技术认证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和检测体系。培育省内名优特及有地理标识的农产品品牌,建立可追溯的生产经营管理机制。创新特色农产品营销模式和新型农产品流通方式。开展电子商务试点,建立健全农产品电子商务标准化规范体系。

  七是拓展体育产业发展空间。整合竞赛资源,开发深受群众喜爱的足球、篮球、排球和乒乓球等体育项目联赛市场,打造一批具有辽宁特色、国际影响的传统赛事和品牌赛事。培育市场主体,引导社会力量举办高水平体育竞赛表演,推进办赛市场化、多元化、专业化进程。开发赛事经济,利用体育人才基础和竞技水平,发挥体育赛事溢出效应,带动体育媒体、体育博彩、体育旅游、体育广告、体育用品等市场共同发展。发展健身娱乐业,加快体育公园、体育广场等城乡健身景观建设,促进体育与文化、旅游、休闲的有机结合。

  八是加快区域文化和科技融合。重点推进沈阳和大连两个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促进文化和科技创新资源与要素互动衔接、协同创新。加强工业设计、动漫游戏、影视产业、网络文化、文化装备制造等领域技术攻关,强化数字技术、软件技术、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支撑作用,支持科技文化融合重大技术和产品研发,提升关键设备和集成系统的科技创新水平。

  九是大力发展广告会展业。构建多形式、多层次的广告创意设计平台,广告创意设计标准化体系。加快广告产业集群化发展,重点推进沈阳、大连两个被财政部和工商总局确定广告产业试点园区建设。扶持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先进技术、主业突出、创新能力强的广告设计企业做强、做大、做精、做专,提高广告创意设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为塑造“辽宁品牌”服务。完善展览中心周边宾馆酒店、休闲娱乐、购物、金融、交通、旅游、通信等配套设施建设,促进会展业与相关产业的协调联动。引进全国性展会活动,推动我省会展业向市场化、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3.政策措施

  为保障各项任务的顺利实施,行动计划提出了七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一是发挥知识产权制度优势,助推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要通过加强企业或个人商标权、著作权等有效保护,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领域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落实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地方财政支持。在收税方面,关键是落实好国家支持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发展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在财政方面,要增加省本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包括对文化创意园区、创意设计服务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创意设计产品开发和成果应用转化、企业工业设计研发项目、企业引进的工业设计技术、创意企业申请专利的费用,创意类专利技术转化项目等给予全方位的支持。

  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重点是协调金融机构,加大信贷对文化创意企业的信贷投放规模。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发展针对文化创意设计企业的保险产品。

  四是加强创意人才队伍建设。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以提升研究生等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为重点,建立由省内文化创意领域研究生共同参与的研究生创新与交流中心和高校与创意企业相结合的导师团队和联合培养基地。在专门人才培养方面,探索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创意和设计与经营管理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在学科设置方面,设立一批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专业,成立专业类指导委员会,指导相关专业学科加快发展。在创意平台建设方面,积极推进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组建一批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支撑我省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领域的发展。在紧缺人才培养方面,强调要选拔一批优秀人才进行国际化培养,积极引进国内外高层次创意人才。同时,进一步完善政府奖励、用人单位奖励和社会奖励互为补充的多层次创意和设计人才奖励等政策体系。

  五是壮大创意产业市场主体。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领域的企业具有规模小、专业性强等特点,要扶持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成长,使其成为我省文化创意设计领域重要依靠力量。同时,要积极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走出去”,扩大新闻出版、动漫游戏、演艺娱乐、高端工艺美术、文化会展等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

  六是集合有效资源,提升创意产业集约化水平。重点打造与城市特点相结合的创意产业集聚区。通过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等兼并重组方式,做强做大国有文化创意企业,形成一批综合实力较强、拥有先进技术和自主知名品牌的文化创意领军企业。

  七是积极扩大文化消费。一方面要增加文化创意产品的有效供给,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居民文化消费;另一方面,要通过政府补贴等方式,引导居民文化消费。

  4.组织实施

  重点明确以下五项工作要求,一是明确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二是明确省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负责总体协调推进;三是加强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类产业统计核算工作。四是积极推进文化产业领域的规制建设,将我省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条例立法计划提到日程。五是加强监督检查,明确职责分工和工作进度安排,形成地区间、部门间、行业间协同联动,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