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2015年上半年重点领域改革进展情况

发布日期:2015-08-14    浏览次数:6
今年以来,面对宏观经济形势日趋复杂严峻、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局面,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主动适应新常态,围绕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加强对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统筹协调,坚持以发展为导向推动出台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改革举措,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有力促进了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一、主要工作举措
  (一)加强对改革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印发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2015年重点工作推进方案,按照改革事项具体、责任分工明确、时间进度可控原则,将专项小组承担的101项改革事项逐个明确责任单位、时间进度要求和成果检验形式。目前各项年度改革任务正按部署有序推进。
  (二)出台一批重大专项改革方案
着眼于解决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制定并印发一批重大专项改革方案。截至目前,经济体制改革领域已有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指导意见、工商登记注册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的意见等15个专项改革方案(意见)经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
  (三)强化已出台改革方案落实情况的督查评估
为贯彻落实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及时掌握重点改革任务的推进落实情况,我省于6月启动对已出台专项改革方案的督查评估,经济体制改革领域有10个专项改革方案纳入此次评估。目前专项改革方案自查评估已完成,改革方案总体落实情况较好。

  二、重点领域改革进展
  (一)各类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健全
  拟定推进省属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积极引入非公有资本参与国企改制重组。筛选高速公路、铁路、新能源发电等优势项目100个,拟面向社会全面开放。初步形成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指导意见。拟定促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施方案。出台四川省省级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管理暂行办法,拟综合运用无偿资助、贷款贴息(融资贴息)、股权投资、激励奖补、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今年首批3.7亿元专项资金已陆续下达企业。
  (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不断健全
  一是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继续实施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度、“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制度。落实国务院公布的工商登记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事项目录。成都、泸州、遂宁、甘孜4市(州)“先照后证”试点深入推进。成都市高新区率先启动“三证合一”登记制度试点。截至6月底,全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30.96万户,同比增长22.43 %,新增注册资本5559.13亿元,同比增长57.19 %。强化对市场主体的事中事后监管,拟定“先照后证”改革后加强市场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基本建成我省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制定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落实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暂行办法,初步建立以“黑名单”管理应用为主导的失信惩戒机制。
  二是价格改革继续深化。制定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的意见,明确水、电、天然气、医药等8个重点领域的价格改革任务。基本完成我省政府定价目录修订工作。持续开展经营性服务收费清理,截至6月底,已取消收费项目23项,调整收费项目(含放开、下放和合并)55项。改革水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实施水电调节性能上网电价,启动输配电价改革前期工作。实施天然气增量气和存量气价格并轨,试点放开直供非居民用户门站价格,加快非居民用气价格市场化改革步伐。组织实施我省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建立我省新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印发贯彻国家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实施意见,取消除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外的药品价格政府定价权。
  三是地方金融改革加快推进。县级农信社联社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城区联社与办事处整合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取得新进展,截至目前,全省已组建市、县农村商业银行29家。雅安农村商业银行已挂牌营业,达州、南充城区联社整合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凉山州联社改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已获银监会筹建批复。拟定促进我省股权与创业投资市场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积极推动私募股权基金发展,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经中国证券基金业协会备案的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达312家,管理基金规模达624.66亿元。推动融资租赁公司、财务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和信托公司改革发展,锦程消费金融公司优化经营层结构、南充市商业银行筹建金融租赁公司等有序推进。支持引进跨国金融机构的全球或区域金融外包或后台服务中心,加快引进和集聚知名银行和保险机构的区域性总部,目前已有16家外资银行业机构在成都新设分行。推动符合条件企业通过上市直接融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进一步健全。截至5月底,全省“新三板”挂牌企业逾50家,成都(川藏)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达205家,资本市场累计融资达227.23亿元,同比增长114.81%。
  四是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大幅缩减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的范围,编制印发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2015年本),取消、下放、转出的核准事项累计达66项,需省级及以上核准的事项减少60%左右,95%的企业投资项目在发改部门实现无前置条件的属地化、备案制管理。大力创新投融资机制,制定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的实施意见,拟定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实施意见,建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库,入库项目达700余个,总投资达3934亿元。综合运用“新三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截至今年5月底,全省累计有54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上市,数量居西部第一。大力推进企业债券改革创新,引导和鼓励企业发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城市停车场、养老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四大专项债券,推广项目收益债券、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等创新品种,探索发行成都地铁可续期债券。积极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隆黄铁路叙毕公司组建工作有序推进。拟定我省铁路建设投融资改革指导意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城际铁路建设和运营管理领域。
  (三)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加快
  一是简政放权力度进一步加大。清理优化省市县三级行政权力事项,印发省市县三级行政权力清单。基本实现相同行政层级的行政权力事项名称和数量统一。省市县三级行政权力事项分别精减至5248项、6244项和6192项。大幅缩减行政审批事项,省级设定的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面取消。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平台功能进一步完善。截至6月底,省级部门在平台上运行的事项达340项。省市县三级联动审批项目清单清理工作有序推进。
  二是财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按照新预算法要求完整编制“四本预算”(即一般公共预算、省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并报省人代会审查。加大一般公共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的统筹力度,将政府性基金预算中的地方教育附加、文化事业建设费等10项转列一般公共预算。启动我省各级2016-2018年中期财政规划和部门三年滚动财政规划编制工作。继续整合专项预算项目,省级专项资金项目精减至280个。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范围扩大至全省所有县(市、区)及以上政府本级,试点总量居全国首位。推动全省4648个乡镇(含街道办)建立乡镇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印发我省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将地方政府性债务率和新增债务率纳入对市(州)政府的目标管理考核和县域经济发展考核,2015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券已按规定全部纳入预算管理。认真落实国家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部署。截至5月底,试点纳税人总体税负较“营改增”前下降0.21个百分点。
  (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
  一是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初步拟定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四大城市群规划实施办法、四川省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办法,四大城市群规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德阳绵竹市、宜宾南溪区“多规合一”试点方案已获国家批复。启动成都市郫县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泸州市泸县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印发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方案。拟定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专项改革方案。印发进一步向扩权试点县(市)下放部分市级管理权限的目录,新赋予扩权试点县(市)40项经济和社会事业管理权限。有序开展县改市(区)和撤乡设镇,康定县获批撤县设市,实施乡镇行政区划调整事项15件,批准设立镇和街道办事处64个。启动第三批百镇建设行动,截至6月底,300个镇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42.7亿元,带动全省小城镇投资78.9亿,就地就近转移农业人口19.4万人。
  二是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加快建立。安排部署2015年川渝合作重大事项,着力推动两省市交通、信息、市场一体化,加强公共服务互助、资源环境保护与利用联动、产业发展合作。印发实施2015年川渝合作示范区(广安片区)建设重点工作方案。着力完善天府新区运行机制,明确赋予天府新区省级投资项目管理权限。启动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建设“十三五”规划、川东北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2015-2020年)》编制。启动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第二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招投标,纳入第二批招标科技攻关项目共计23个。
  (五)开放合作新体制建设稳步推进
  修订我省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进一步下放外商投资项目的核准权限。截至6月底,全省制造业利用外资实际到位和合同金额分别为16.02亿美元和3.79亿美元,新增外商投资企业152家。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制定我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实施方案。印发实施推进通关一体化改革和多式联运工作的方案。拟定四川企业境外商会建设指导意见。探索通关物流链条上的“全领域为一体”初见成效。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年度改革工作部署,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确保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
  一是抓好经济体制各项部署和任务的落实。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评估专项改革方案落实情况为契机,着力解决方案实施中出现的问题,确保方案切实落地见效。根据省委、省政府年度改革工作安排的要求,进一步落实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2015年推进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确保按照既定时间节点完成专项小组各项年度改革任务。
  二是抓好重点改革方案(意见)的制订和报审工作。抓紧梳理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拟上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的专项改革方案,进一步明确责任单位,强化时间节点,打好提前量,有序推进基本成熟的改革方案上报审议。
  三是继续深化经济体制重点领域改革。坚持发展导向,尽快推动有利于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的改革落地。稳妥有序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积极推进工商、税务、质监“三证合一”改革,进一步提升商事登记便利化程度。贯彻落实深化价格改革的意见,出台我省政府定价目录,进一步缩减政府定价领域和范围。按国家统一部署,有序推进输配电价改革。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抓紧制定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实施意见,探索通过PPP等模式,创新政府投融资机制,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准入领域和门槛,激发投资持续增长动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抓紧清理规范投资项目审批前置条件,实质性减少审批事项,推动实现省、市、县联合联网审批和跨区域并联审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健全完善新型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开展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探索中小城市健康持续发展可复制推广经验。


来源: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处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