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药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关于印发2013年推进陇药产业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3-06-03    浏览次数:6

  陇药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有关市(州)政府:

  现将《2013年推进陇药产业发展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结合各自职责,认真抓好落实。

陇药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代章)

2013年5月29日

2013年推进陇药产业发展工作要点

  2013年推进陇药产业发展工作,以实施“3341”项目工程为抓手,围绕“两个基地、五大产业”,加快推进“兰州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和“定西国家中药原料供应保障基地”建设,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及健康产品、化学药、生物制造、生物医学工程等五大产业,着力推动技术创新及新产品开发,延长产业链。强化产业升级技术改造,支持龙头企业做特做优做强,着力培育4—6个大品种、大品牌。构建现代化仓储物流交易平台,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预期目标:实现规模以上陇药工业增加值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以上。具体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  加强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加大政策及资金扶持力度,推进当归、党参、黄(红)芪、大黄、甘草、枸杞等优质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建设道地药材原种、良种和种苗繁育基地6.5万亩,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9万亩。加快中药材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探索建立中药材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逐步实现质量控制全过程条码追溯。

  改进中药材生产组织形式,以“联村联户”为切入点,以企业为主体,采取“公司 科研机构 专业合作社 农户 基地”的组织形式,形成五位一体捆绑式的经济共同体,推动中药材生产基地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加大扶持力度,支持一批中药材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兴经济主体加快发展。加强野生药材抚育和药用林生产基地建设,推进药用林木良种研究工作。

  鼓励企业采用现代中药材生产加工技术,发展中药材生产,推动绿色中药标志认证,建设GAP种植基地,打造绿色陇药产业。

  加快推进定西国家中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制药企业建立药源生产基地。支持中国药材公司、奇正藏药、甘肃巨龙集团、兰州佛慈、甘肃扶正、岷海制药等企业药源基地建设项目。

  (实施单位:省农牧厅、省财政厅、省发改委、省质监局、省食药监局、省林业厅、省委农办、定西市政府、陇南市政府)

  二、着力推进兰州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

  以兰州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为载体,依托特色生物资源优势,围绕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及健康产品、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生物制造、生物医学工程等领域,建设兰州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支持兰州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尽快完善园区道路、给排水、供电供气、通讯等基础配套设施。营造政策环境,吸引企业向产业基地转移,对产业基地引进项目在土地、认证许可等环节给予优惠政策支持,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项目积极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鼓励和支持兰州生物所、中农威特、中牧股份等生物制药企业新建项目落地新区。推动陇神戎发、兰州和盛堂、兰州太宝等企业出城入园。

  (实施单位:省发改委、省工信委、省国土资源厅、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药监局、兰州市政府)

  三、培育壮大龙头企业

  着力培育陇药龙头企业,实现以企业带动基地,以基地带动农户,以规模提高效益的发展目标。推动产业整合重组,鼓励省内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上市等形式,实现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推动陇药产业集团化发展。对已完成重组整合、实现产业升级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规模的企业给予大力支持。

  积极扶持成长性好,有优势品种和一定规模的陇药企业加快发展,重点选择4—5个有发展潜力的陇药品种做特做优,着力培育主营业务收入2亿元以上的企业做大做强,对工业增速达到35%以上的制药企业给予重点支持。

  (实施单位:省工信委、省财政厅)

  四、抓好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

  加强跨省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开展医药产业项目对接活动,举办2—3次承接产业转移招商活动,组织市州及相关企业主动走出去“点对点”对接引进,力争有一批项目签约。

  加强海峡两岸中药产业合作,邀请台湾制药企业来甘考察对接,推动在我省建设中药及健康产品生产基地,合作开展道地药材质量标准研究提升和国际认证。

  推进兰州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和定西国家中药原料生产供应保障基地建设,搭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提高承载能力。

  抓好签约项目跟踪落实。协调推进国药集团甘肃岷归产业化项目和年产10000吨化学药生产线等一批签约项目开工建设,推动神威药业中药提取及保健品项目、太极集团天水羲皇年产500吨阿胶生产线二期建设、康美药业中药材现代仓储物流交易中心、扬子江药业饮片加工基地等落地项目加快建设进度。

  (实施单位:省工信委、省商务厅、兰州新区、定西市政府)

  五、强化重大项目谋划和推进实施

  组织实施“3341”项目工程,研究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完善“十二五”规划项目库,指导企业按照新版GMP实施产业升级技术改造。

  加快推进甘肃惠森陇西现代中药及健康产品产业园项目,中科院近物所重离子治疗技术产业化项目,兰州生物所新产品研发项目,甘肃奇正陇药行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陇神戎发、兰州和盛堂、兰州太宝、岐黄药业“出城入园”整体搬迁等陇药重大项目建设。

  积极争取国家产业振兴、医药结构调整、中药材生产扶持等专项资金支持陇药产业项目。

  陇药专项重点支持一批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企业整合重组、实施新版GMP扩能改造升级、创新药物研制和陇药大品种二次开发、中药提取及健康产品等项目。

  (实施单位:省工信委、省发改委、省财政厅)

  六、加强技术创新及新产品研发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陇药创新能力建设,鼓励企业与国内外从事药物研发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共建技术创新联盟,组建高层次的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及药物研发工程技术中心。推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科院、天津药物研究院、北京华牛世纪生物技术研究院等科研机构与省内制药企业合作研发新药及保健食品,力争实现1—2个合作项目。

  支持企业开展新药创制、国外到期专利药品首仿以及陇药优势品种的二次开发,力争有2—3个产品获得新药临床研究或生产批件。对疗效确切、使用安全的省内医疗机构院内制剂,支持其与企业联合申报新药。对创新药物研发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相关专项资金的扶持,省级专项资金要给予重点支持。

  继续推进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甘肃)基地建设,抓好省级重大科研项目的实施。积极争取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对我省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的支持。研究开发中医养生保健新技术、中药旅游产品和家用中医设备。

  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开发以甘肃道地药材为主要原料的功能性保健食品、药妆等健康产品,积极争取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支持在甘肃生产中药配方颗粒,将党参、黄芪、红芪等道地药材列入药食同源品种。

  支持甘肃万洲健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无血清细胞培养基产品实现产业化,研究制定无血清细胞培养基地方标准,推动产业化生产。

  (实施单位:省科技厅、省工信委、省卫生厅、省质监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七、拓展市场营销领域

  加强中药材储藏、保鲜、运输和批发市场建设,发展现代流通业态,积极推进中药材网上交易平台建设。推动国药控股甘肃公司、兰州九州通等大型流通企业与省内药品生产企业建立合作机制,组织开展产销对接和会展活动。加快兰州医药物流配送中心、陇西中药材现代仓储物流园、哈达铺华昌国际药材物流城等项目建设。

  积极推荐我省制药企业产品进入国家医保目录,落实医保、新农合中医药报销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参加省内外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活动,加大省内医疗机构对陇药产品的使用力度,提高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招标采购中标的陇药品目使用率。加大院内中药制剂推广使用力度,提升医疗机构对甘肃地产中药材的使用率。

  鼓励企业走出去拓展欧美及东南亚医药市场,支持在国外设立营销窗口,开拓国外市场。

  (实施单位:省商务厅、省卫生厅、省人社厅)

  八、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建立政府投资引导、企业投入为主、民间投资参与、吸收外商投资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支持中药材标准化、规模化发展。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加大对标准化种植、生产加工、新产品研发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信贷支持,各级担保机构要积极对中药材标准化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和陇药制药企业提供融资担保。

  (实施单位:省财政厅、省政府金融办、省工信委)

  九、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专项培训

  积极引进陇药领军人才,聘请国内外医药高层次人才建立陇药产业发展专家顾问团,开展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平台,建立省内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团队,支持陇药产业发展。

  加大培训力度,依托省内现有教育资源,在药材主产县区建立培训基地,培养实用人才。继续抓好陇药产业专项培训活动,针对不同层次需求,策划培训内容,有针对性的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专业培训,年内组织2—3次。

  组织企业走出去参观考察海内外大型制药企业,学习先进的经营管理和创新发展理念。

  (实施单位: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工信委)

  十、加大品牌宣传力度

  充分利用国内外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对当归、党参、黄(红)芪、大黄、甘草、枸杞、板蓝根等道地药材加大宣传力度,选择4—5家骨干企业的优势品种集中开展品牌宣传,重点抓好宣传组织策划和典型事例报道工作。

  鼓励企业实施品牌战略,争创中国名牌和驰名商标。支持陇药企业产品申报甘肃名牌产品。组织开展对外品牌推介活动,帮助企业打精品广告,支持在省内旅游景区开展广告宣传,树立陇药品牌形象。

  加大对陇药文化的宣传,把陇药文化传承作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宣传的重要内容。开展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创建活动,加强庆阳中医药博物馆建设,重点扶持庆阳岐伯圣景、平凉灵台皇甫谧文化园、敦煌博物馆医学分馆、武威汉简医学城(雷台园)积极开展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软实力建设,发挥基地的宣传和示范作用。

  (实施单位:省委宣传部、省卫生厅、省质监局、省工商局)

  十一、加强政策指导和协调服务

  加强对陇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指导和协调服务。陇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结合各自职能、研究制订鼓励陇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以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发展。有关市州要把推进陇药产业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加强沟通协商,形成推进合力,落实政策措施,确保完成各项工作任务。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抓好组织实施和协调服务工作,牵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年内组织召开1—2座谈会,研究解决陇药产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重大问题及时报告领导小组研究决定。

  (实施单位:陇药产业办公室、各成员单位)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