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加快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撑,是繁荣农村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必然要求,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重要保证。”近日,延边州委召开专题议党会议,研究部署全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
据延边州农委的一项数据显示:2014年全州1051个行政村中有经济收入的村819个,占行政村总数的78%。其中,收入5万元以上的548个,占行政村总数的52%。如何破解村集体收入来源单一、增收渠道狭窄的难题?延边州一直在探索。
龙井市开山屯镇下辖5个村、4个社区,共有20430人。2011年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才10万元,平均每村不足2万元。然而,2014年底,全镇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额达到100万元,是2011年的10倍。开山屯镇党委书记李雄铉表示,“用活农村土地资源”成为了该镇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法宝”。
镇党委依托国家扶贫项目,引进大企业,建立村企互动机制,做活土地共用这篇大文章。探索企业带村、村企共赢的路子,共投入980万元,建成1个孵化场、7个种鸡养殖场、7个肉鸡养殖基地。在养殖基地选址过程中,镇党委协调各村,将项目和资金投入到不太受环评等限制的村屯,实现土地资源共享,将鸡舍等场地发包,仅此一项,全镇每年增收62万元。另外,该镇在土地确权登记的基础上,还将册外地发包作为村集体经济的增长点。全镇共完成893公顷的册外地确权,最后村民大会研究决定:“册外地有原耕种人继续耕种,耕种人和村委会签订承包合同,每公顷每年承包费最少500元,承包费作为村集体收入。”全镇每年土地发包收入新增44万元。
可见,实行册外地有偿使用,是一个目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既见效快、又便于操作的有效途径。
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农村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按照政策要求,延边州依然在土地上做文章,积极探索推进土地股份合作。通过土地入股、农户入社等模式,兴办专业农场或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加快发展规模经营,丰富集体经济实现形式。
2011年,图们市月晴镇水口村因土地流转效益不高,收回对外承租的土地,整合3家专业合作组织,组建全州首家便民粮食种植专业农场,实行集约化、规范化、组织化、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经营的股份制模式,实现了采购、生产、加工、销售、指导和服务一条龙的经营体系。村内土地不分等次标准,将每公顷承包价提高到1800元,在12户党员的带动下,全村有90%的村民响应,当年村民人均收入达到8700元,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历史性突破5万元。到2014年,每公顷土地承包价又提高到2200元。村级集体资产达65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65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突破2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1万元。
延边州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水口村的成功不是个例,在村级“两委”班子较强的村、边境一线的村实行农民土地入股模式,由村集体领办专业农场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路子是可复制、可推广的,对于全面推进农村整体工作科学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目前,“实现均衡发展”是延边州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题中之义。省委常委、延边州委书记张安顺对此也做出明确要求:一要摸清家底,明确发展方向;二要因地制宜,突出自己特色;三要强化扶持,形成发展合力;四要广泛发动,提高群众参与度。而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则成为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
2014年12月,“延边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网站上线运行。通过该平台,农村资产资源的流转、利用、合作经营不仅打破了封闭的市场环境,而且建立了一个面向全州甚至全国开放的大市场,特别是向工商资本开放了市场,为有效盘活村级集体资产、资源和壮大集体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
2014年,延边州率先在全国开展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为97家百亩以上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放贷5021万元。今年通过“农地贷”已发放贷款近2亿元。实现了农村土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的有效转化,促进了农村产权制度的改革,农村生产力实现了质的飞跃。
同时,按照“科教兴农、人才强农、新型职业农民固农”的战略要求,推进实施千村干部培训工程,提升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继续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深入开展特色乡镇、魅力乡村、美丽村官、美丽庭院等评选活动,启动“十大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十大休闲农业景点”等评选活动,通过新农村创建活动来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