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拂过油黑的大地,衬着远处的地平线,10多台大型拖拉机、播种机一字排开,一粒粒玉米种子播撒向大地……全国产粮大户郭显利站在地头,享受着最美的画卷。
与往年春耕生产相比,今年春耕生产“现代味”更足。
方法新:抢农时机械助力效率高
4月17日清早4点,郭显利带着农机手和几个力工一起来到地头,黑油油的土地已泛出春天的光泽。加肥、加种、调试、启动,头机的一声轰鸣,拉开了德惠市布海镇的黎明,布海镇的春耕开始了。郭显利是布海镇常丰种植家庭农场的场主,到2014年他流转土地达到247公顷,被评为全国种粮大户。“合作社从种到收,全部机械化,省时省工保质保量。因为生产规模比较大,农资采购价格能节省15%左右,机械化又给我节省50%的成本。成本下来了,质量上去了,再加上咱是产粮大户,在销售市场上,咱们就有话语权,每吨玉米比其他散户要多卖200元到300元。”郭显利说。
德惠市夏家店街道小泉沟村农民刘强从4月1日开始,每天上网查天气预报,只要天气合适,马上约农机合作社来种地。“现在都机械化了,我家这两公顷多地,一上午就种得利利索索了。这要是往年用老把式干,怎么也得一周多。”免耕播种技术的推广,让老刘和当地的村民受益不少。“过去种地,赶着牛整地、起垄、施肥、镇压,手工播种,起早贪黑一干就是半个多月。现在全都机械化了,春种、夏锄、秋收都不用自己动手。到种地的时候打个电话,租一台免耕播种机就全种好了,株距、行距和深度比手工种的精确多了。”
提起机械化种植,德惠市农机局局长张国恩说:“德惠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之一,近些年来,农机化发展速度比较快,目前,农机总动力达到110万千瓦,拖拉机保有量31000台,其中50马力以上的4500台,综合农机化水平73.2%,机械化生产为粮食丰产奠定了基础。”
观念新:科技给力如今种地靠大脑
郭显利的春耕,足足比邻村的几家农户早了一周。早抢农时,会不会影响种子出苗率?郭显利对此十分有信心。“土地要高产、要丰收,单一靠勤劳还远远不够,得相信科学、借力科学……”德惠市去冬今春的科技培训会,郭显利每次都带着员工参加。“保证我今年高产的三大法宝是:选用良种、高光效种植方法和机械化耕作。”
今年,常丰家庭农场的270公顷耕地全部采用高光效种植方法,“不用起垄翻地,有效地减少了土壤中水分的蒸发,保证土壤墒情适于提前播种,这才是我提前下地的关键。”郭显利说,他采用这种耕作方法已经三年了,效果一年比一年好,去年每公顷产量达到2.5万斤,农场取得大丰收。这让郭显利下定决心,继续采用玉米高光效种植技术。
“从测土施肥,到种子选择,到田间管理,哪一样能少了科技,哪一样你不得动动脑子?”郭显利说。
哒、哒、哒、哒……随着四台免耕播种机的轰鸣,一粒粒玉米种子播进覆盖着秸秆的土地里,来自长春各县(市)区的农机大户们紧跟其后,蹲在作业过的垄沟里,扒开垄台上的黑土,仔细查看着播种效果。这正是长春市农委在农安小城子乡举办的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技术培训现场的画面。
“开始,我也有些担心,因为以前没用过,不知道这样种,苗出得全不全。”农安县青山鑫乾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尚乾说,去年春天,他们就曾用1公顷地试验,采用秸秆覆盖免耕播种技术,结果出苗率和苗的长势都不错,所以今年他们开始大面积推广。
模式新:新型经营主体大展身手
正值春耕抢种时,素有“天下第一粮仓”之称的榆树市也热闹极了。一辆辆“铁牛”在田间穿行,合作社的社员们站在地头边聊天边观看农机手的“手艺”。
“把这些散地归拢到一起,全套机械化多省事,一天就干完了一周的活儿!”社员老李说。
“听田丰合作社的人说,我家的地4月22号就种上了。”王铁军是榆树市五棵树镇合发村10社的农民,他家有1公顷土地,过去每年他都自己种些玉米。这两年,他看田丰合作社的机器越买越齐整,技术员种和管的水平也越来越高,就把地给合作社种了。王铁军说:“人家合作社的地,种得又好,产粮又多,费用还低。去年秋天,同样是1公顷地,田丰合作社少走好几道工序,可产量却高。”王铁军说,无论是选种、买肥、播种、田间管理还是秋收,他一概不管,全交给田丰合作社,每个环节的服务费用随行就市。
“加上今年新增的3户,目前共有20户农民让我们代种、代管、代收,土地面积近50公顷。”田丰合作社理事长陈卓介绍,除了王铁军这样找他们代种、代管、代收的农户之外,榆树市界内还有390户农民将601公顷土地“托管”给他们,由他们为农户提供从种到收再到卖粮的“一条龙服务”。
“去年,由我们托管的土地,农户每公顷地净挣15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