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各处室、委属各单位:
现将《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4年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根据委党组的统一部署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动和促进2014年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预期目标顺利实现。
附件: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4年工作要点
二〇一四年二月二十六日
附件:
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4年工作要点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启动之年。全委要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突出做好8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宏观形势研判
1、强化经济运行监测。坚持一月一分析,一季度一次集中分析,定期向省委、省人大、省政府报告计划执行情况。建立和完善与统计部门、中部省份、国家部委的联动、协作、对接机制。密切跟踪主要经济指标,加强季节性、突发性问题研究。
2、做好重大课题研究。围绕“一部一带”、“三量齐升”、化解过剩产能、资金平衡与融资筹划、新型城镇化、民间资本进入、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要素市场改革、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社会事业改革创新等,开展专题研究。完善门户网站,搞好信息采编,办好内部刊物,提升新闻发布水平。
3、做好年度计划和规划编制实施工作。及时编制下达2014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计划和固定资产投资、重大工程项目等专项计划。做好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白皮书的编制出版工作。制定全省“十三五”规划编制方案,动员部署规划编制工作,组织重大课题研究。抓好物流业发展、物流园区、长沙生物产业基地、民航业发展等重大专项规划的编制实施。
二、着力扩大有效内需
1、努力拓宽投融资渠道。瞄准国家资金投向,力争各类中央预算内资金占全国份额超过5%。出台我省《企业债券存续期监管办法》,加强债券品种创新,争取国家批复发行企业债券300亿元。推动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加速发展,力争新增3支新兴产业创投基金。强化银企项目对接,确保银行贷款合理增长。支持湘商回湘发展,争取内联引资3200亿元。扩大国外优惠贷款、国外商业贷款规模。积极引导民间投资,完善特许经营有关政策,围绕市政公用、文化旅游、民生服务、基础产业等领域,放开市场准入、开展试点示范,探索一批新型融资建设模式。
2、加强重大项目调度推进。实施“9312”投资促进计划。围绕9大产业领域,建设300个重大项目,推进100大基础设施骨干工程,带动全社会投资2万亿元以上。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杭长、长昆客运专线,怀邵衡、黔张常、蒙西至华中煤运通道,长沙机场飞行区东扩及武岗支线机场扩建,地铁3号线,长沙中低速磁悬浮,土谷塘航电枢纽,湘江长沙综合枢纽等重大交通项目,以及攸县、常德、永州、怀化火电厂,苏宝顶、临武东山风电场,甘肃—湖南特高压、宝庆电厂二期,西气东输三线湖南段、9条省内天然气支干线,主干电网和城乡配电网等重大能源项目。加快农村电网改造,重点改造未改村电网负荷过载和供电“卡脖子”问题,进一步扩大农网改造面。理顺农网管理体制,由国家电网和具备较大规模的区域电网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筹还贷。逐步实现城乡用电同网同价。及时跟进国家核电发展政策,积极争取桃花江核电成为内陆核电重启示范项目。二是加强重大项目储备。建立重大项目开发储备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实行省市县三级联动,推动重大建设项目库、重大储备项目库滚动开发。制定全省项目开发储备指南,指导市州促进项目尽快落地。三是加强项目调度考核。实行重点项目台账制、重大问题交办制,强化项目“一对一”服务。组织好产业项目现场会,确保及时协调、按期推进。修订完善投资和重大项目考核办法,加大开发储备项目、新开项目、产业项目考核分值比重。四是加强项目专项稽查。突出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铁路建设、棚户区改造、城镇基础设施等领域,继续开展重大项目专项稽察。启动建设重大项目稽察监管信息系统,探索项目网上监控、在线稽察。同时,大力推进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继续规范招投标管理。统筹经济和国防建设,推动军民融合式深度发展。
3、加快培育消费热点。信息消费,加快长沙高新区移动互联网产业园建设,推动北斗导航应用产业化,争取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区域试点。健康、养老消费,抓紧制定促进健康、养老服务业发展实施方案。文化旅游消费,制定文化产业保护和扶植政策,鼓励文化创意与其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发展以网络、手机、云出版等为代表的出版新业态。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建设一批休闲街区、特色村镇和旅游度假区。同时,积极改善消费环境,抓好流通设施建设,发展快递物流;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出台我省在行政管理中实施信用记录核查的意见和企业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暂行办法,争取将《社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列入2014年人大立法调研课题。
4、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启动 “十三五”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编制,会同有关部门出台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省内实施措施。加大“两房两棚”及“两供”、“两治”配套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42.5万套。开展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推进以“多规合一”为重点的规划体系创新,加快征地拆迁、城镇建设投融资、城镇管理和社会管理模式、公共服务成本分摊等机制创新。
三、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1、促进工业稳速提质。一是积极化解产能过剩,出台化解产能过剩省内实施方案,全面清理产能过剩行业的优惠政策,严把项目准入,有序引导转移过剩产能。二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官、产、学、研、金联动,资本、产业、技术融合,完善企业技术中心布局,新增国家和省级(工程)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个,加快技术成果转化。三是支持重点产业发展,出台实施支持10大重点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培育3D打印、工业机器人、两型住宅、北斗应用等新产业。四是实施产业园区倍增计划,用好开发区建设专项资金和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园区差异化发展。力争新批设的省级工业集中区全部纳入国家范畴。五是加强产业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四百工程”,继续实行重大产业项目省领导分工联系、工业项目建设考核等制度。强化内联外引,开发引进一批高技术、高投入、高就业、高效益项目。
2、促进服务业加速发展。适时召开全省服务业工作会议。扩大省服务业引导资金规模,集中支持服务业基础设施和重点产业发展。推进衡阳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长沙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适时启动省级试点。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制定“负面清单”行业目录,研究制定政府购买服务办法和项目目录。出台省级服务业集聚区认定管理办法和扶持政策。发展第三方物流,引进1-2家国内外大型物流企业。实施服务业发展“十百千”计划,即:培育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健康服务、文化旅游、现代金融、研发设计、商务服务、节能环保服务、养老服务10大产业;实施100个重大服务业项目、形成100个服务业集聚区、培育100家服务业龙头企业;推动服务业每年新增社会投资1000亿元,服务业集聚区和限额以上企业每年新增营业收入1000亿元。
3、促进农业量效齐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抓好四水治理、洞庭湖近期实施方案、衡邵干旱走廊治理、国家杂交水稻综合实验基地等重大项目和“五小水利”建设,推广实施“四自两会三公开”建管模式。稳定主要农产品生产。继续实施新增粮食产能工程,制订实施331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研究开展耕地休养生息,实施污染耕地修复工程。稳步发展高效经济作物,扩大畜禽水产品标准化健康养殖规模。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协调推进“百企千社万户”和“百片千园万名”工程。支持大型龙头企业多形式兼并联合。探索建立统一规范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加快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出台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的相关政策。
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1、推进长株潭两型建设纵深发展。打造长株潭现代服务业核心发展圈,推动长沙率先建立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做好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基地申报工作。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争取获批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点。推进长株潭城际铁路、长沙中低速磁悬浮和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加快长沙临空两型示范区建设,支持长沙申报空港综合保税区、霞凝港粮食指定进口口岸,高起点抓好湘潭综合保税区建设运营。争取国家批准设立湘江新区。
2、加快大湘南地区开放开发。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试点县、重点县建设,积极对接粤港澳,开展专业化、产业链、点对点招商。加强湘南三市无水口岸(大陆港)建设,争取郴州出口加工区获批综合保税区,抓好衡阳综合保税区建设运营,探索开展自贸区试点,先行先试开展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模式。
3、推进大湘西地区扶贫攻坚。落实武陵山、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完善武陵山片区12个“天窗县”的配套政策。研究提出支持罗霄山片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加快龙凤示范区建设,支持龙山县先行先试。组织实施大湘西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推进湘西地区开发第四轮省规划产业项目和第三轮产业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安排湘西地区开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特色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突出发展生产、健全公共服务和教育3件大事,做好直接帮扶、整村推进,加快异地扶贫搬迁和“六到农家”示范村建设。
4、促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转型发展。力争区域规划尽快获批,全力推动规划落地。突出加强四水航道治理、重点港口码头等综合交运体系建设,发展多式联运,以物流带动产业发展。抓好岳阳临港经济示范区建设,支持城陵矶申报汽车整车和冻品指定进口口岸,并力争获批综合保税区。
五、深化改革开放
1、统筹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适时出台我省2014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协调推进行政体制、国有企业、财税体制、金融体制、价格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深化长株潭“两型社会”、张家界旅游业、沅陵农村金融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适时申报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继续做好国有林场改革等专项领域改革工作。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加快完善重特大疾病医疗和救助制度,有序推动基本药物制度逐步向村卫生室和非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延伸。深化城市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医疗服务业。推进投资体制改革,修订完善新版政府核准目录,建立政府投资管理负面清单,规范政府投资管理。进一步落实扩大民间投资各项政策,制定分行业的鼓励和扶持措施。完善政府投资地方法规,推进预算内资金管理改革,进一步提高专项比重。
2、全面提升内陆开放的层次和水平。以深化泛珠区域合作为重点,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完成面向泛珠区域的22条省际高速通道建设,推进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对接,加强口岸通关的跨区域协作。以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为重点,对接上海自由贸易区。加强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突出与长江沿岸相邻省份的主通道建设,优化沿江、沿湖区域公路、铁路、民航机场及油气管道布局。以加强西部省份合作交流为重点,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充分利用西部的政策和资源优势,拓宽合作交流领域,打通重大铁路、能源通道。引导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优势企业,加强与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企业强强合作。同时,抓好“三外”联动。进一步扩大外贸规模,培育优势出口企业、专业代理公司和外贸商品基地,组织好珠洽会、西洽会、亚欧博览会等产业招商活动。增加企业进口设备免税额和粮棉进口配额。积极推动境外投资,带动商品、过剩产能、人力资源走出去。
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1、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分类推动县域发展,督促建立与主体功能区相适应的分类考核体系。组织符合要求市县积极申报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推动武陵山片区、湘江源头3县入选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2、切实强化节能减排。继续严格实施能评制度,强化能评前置约束作用,加强节能监察能力建设,健全节能监察监管体系。研究提出公共机构节能示范行动、六大高能耗行业能效提升行动、服务业领域“百城千店”节能减排示范行动等专项行动。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产业,争取出台《关于加快新能源及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落实合同能源管理扶持政策,推进环保设施第三方运营和环境综合服务。进一步完善循环经济法规政策体系,争取设立省级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长沙(浏阳、宁乡)再制造示范基地发展。推进各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建设,开展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研究制定实施重点园区循环化提质改造行动方案,启动15个园区的循环化改造。着力推进大宗工业固废、城市垃圾、污泥和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无害化利用。启动垃圾分类回收试点,探索城乡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适当扩大峰谷分时电价差,引导社会合理用能。协调推进公共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省级交易平台建设。调整能源结构,加快风电、生物质等新能源开发,推进“气化湖南”、新能源城市、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配合推进煤矿关闭退出。出台应对气候变化中长期规划,筹建温室气体排放管理服务平台。
3、整体推进生态治理。继续加强重金属污染治理,配合实施湘江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有序开展重金属污染土壤治理试点示范工程。推进长株潭大气联防联治,研究制定雾霾防治的政策意见,加快燃煤机组技术升级及脱硫、脱硝改造,努力完成火电、水泥、钢铁、石化、有色等行业企业脱硝设施建设。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强化城乡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配套完善污水管网,推进垃圾焚烧发电和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试点开展水泥窑协同处理建筑垃圾。总结7个国家清洁养殖示范县建设经验,大力推广“零排放”清洁养殖。争取扩大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工程在我省试点范围,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扩大石漠化治理和水土保持工程。
七、保障和改善民生
1、托底基本公共服务。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制定实施《2014年基本公共服务托底清单》。
2、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教育,实施农村学前教育、初中校舍改造、中等职业教育、高校基础能力建设等重点工程,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深化省属本科院校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工作。就业,落实好重点群体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优惠政策,适时启动一批省级、地市级人力资源综合服务工程,加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和标准体系,推进地市级公共文化设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无线覆盖提质等工程建设,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省博物馆、省美术馆等标志性文化项目的支持。卫生计生,加强地市级医院、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儿童医疗服务体系、重大疾病防控体系、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县乡村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等重大工程建设,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
八、强化机关自身建设
1、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为契机,做好我委职能职责规划调整。继续鼓励干部参加在职学历教育,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学习活动。完善干部特别是年青干部的培养、选拔、任用、引进和交流机制,做好干部竞争上岗、轮岗交流和锻炼培养工作。继续开展好青年论坛、集中培训等活动,抓好人才梯队建设。优化干部绩效考核和监管体系,分类推进处室考核,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巩固和扩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抓好各项制度的执行落实,积极打造作风建设的长效平台。贯彻落实中央8项规定和省委9条规定,继续推进“四风”整治。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出台委内权力清单。扎实开展机关“争先创优”、“双文明”创建活动。抓好工会、后勤、共青团、妇委会和老干工作。强化机关信息化建设,推行办公自动化。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宗旨教育,大力开展廉政教育,适时开展警示教育。针对工作中反映集中的突出问题,违规违纪和腐败行为的多发点易发点、重要岗位和重要事项,强化监督检查,促进勤政廉政常态化。加强依法行政,对机关行政许可“三项服务制度”执行效果进行总结评估和调整完善。适时组织开展系统“六五”普法自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