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发改委:
按照有关要求,现将全市农业“十二五”主要工作成效、“十三五”工作目标措施以及成德同城化农业方面计划报告如下:
一、“十二五”主要工作成效
“十二五”期间,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全面落实中央强农富农惠农政策,深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取得了十个方面的主要成效:
一是粮食生产实现“十一连增”。围绕千方百计稳定粮食面积,确保粮食安全,我们以持续稳定增产为基本目标,以实施重大战略工程为抓手,以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单产、优化品种结构为主攻方向,坚定不移狠抓粮食生产。至2014年全市粮食播面达452.22万亩,粮食总产达188.37万吨,实现了“十一连增”;全市共发展种粮大户达507户,规模化种粮面积达11.87万亩,人均粮食占有量一直保持全省第一。
二是畜牧产业全面撑起农业经济“半边天”。围绕提升畜牧产业经济总量,优化畜牧产业结构,转变畜牧生产方式,我们积极引导养殖户发展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狠抓畜牧业产业链培育和扶持。至2014年全市畜牧业产值实现14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50%;全市建成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359个,6县(市、区)成为国家生猪战略保障基地,有5县(市、区)成为国家生猪调出大县,有4县(市、区)成为全省现代畜牧业重点县,成为全省拥有畜牧重点县最多的两个地区之一。
三是水产养殖产量保持平稳快速增长。围绕提升水产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水产业向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向生态健康养殖转型升级,我们坚持渔业资源保护,狠抓渔业生产发展,加强渔政执法管理。至2014年全市全市水产品总产量为55180吨,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16.91亿元。
四是农机化发展水平位居全省第一。围绕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农机化作业水平,我们积极争取实施中央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大力推广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加快推进农机农艺融合。至2014年全市已累计争取实施中央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资金近10亿元,带动农机总动力达到195 万千瓦,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达到62.3%,位居全省第一。
五是粮油作物单产多次打破全省新记录。围绕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充分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我们针对重点产业狠抓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研制和推广,深入开展粮油高产创建等一系列大规模的科技推广活动。至2014年全市油菜4次、水稻2次打破全省单产新纪录;小麦也先后创造了我市丘陵地区净作小麦、旱地套作小麦和平坝地区净作小麦单产历史最高纪录。全市主要农作物优良品种率达95%以上,主要粮油综合优质品种率达到60%。
六是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围绕加快实现全市八大优势产业、五大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形成规模化的集约生产优势,我们利用中、省各类项目资金,深入开展一系列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工作。至2014年全市累计建成优质粮油、优势特色经济作物、种子、蚕桑等现代农业产业基地220余万亩;建成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35个,其中省级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24个;建成“千斤粮万元钱”、“吨粮五千元”粮经复合现代农业产业基地57.6万亩;建成农业部蔬菜、水果、食用菌标准园16个。
七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围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共促全社会食品安全,我们认真履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加强农产品源头治理,推进标准化生产。至2014年全市120个涉农乡镇(街办)均加挂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站牌子,明确了专(兼)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岗位和人员;共制(修)订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119项,建立标准化示范区(基地)170个,标准化生产示范面积43.3万亩,建立生产档案记录773个;通过省农业厅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213.63万亩,其中罗江县、旌阳区、绵竹市、中江县通过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整体认定;认证无公害农畜产品150余个,认证绿色食品36个,认证有机食品6个;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密度常年保持在95%以上,通过GSP认证的兽药经营企业及加盟店达到658家;全市多年来未发生一起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到快速发展。围绕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组织化程度,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解决今后农村谁来种地和如何种地的问题,我们积极组织开展农村成人中专学历教育、农业科学技术和农民技能培训,大力培育发展多种形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至2014年全市共发展各类专业大户14374户、农民合作社1974家、家庭农场43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28家、经营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276家。
九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大大加强。围绕稳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我们努力整合项目资金,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沼气池建设、农机提灌站建设和农村机耕道建设。至2014年全市累计新建高标准农田57.5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 9000万公斤,建成了广汉连山、中江黄鹿、旌阳黄许等规模上万亩大的3大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广汉连山成为了全省现代粮食产业示范基地;全市累计已建设农村户用沼气43万余口,每年保持新建硬化机耕道200公里以上,每年有5%电灌站得到技术改造,年提水量保持在3亿立方米以上,控灌保灌面积达100万亩。
十是深化农村改革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们按照市委部署在农村土地、资产、金融和农民自身四个方面,牵头承担了八项深化农村改革工作任务。至2014年这八项改革工作任务均顺利完成既定的目标,取得了阶段性重要成果,其中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平台建设工作获得省委王东明书记亲自批示,被列入依法治省蓝皮书内容之一在全国“两会”期间发布。
二、“十三五”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思路
根据德阳当前种植业、畜牧业、水产业产业布局和发展现状,结合四川省现代农业发展指导思想、重点方向和我市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市“十三五”现代农业“113366”发展战略如下:
围绕一个中心:
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建设绿色田园城市。
实现一个总体目标:
到2020年全市建成44个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示范区内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44个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将涵盖粮食、油料、蔬菜、食用菌、特色水果、花卉、中药材、蚕桑等产业,覆盖6县(市、区)的32个乡镇。
重点发展三个区域:
一是中部平坝粮经优质高产高效发展区。该区含旌阳、广汉、什邡、绵竹、经开区55个镇(乡),7个街道办,总面积1714平方公里。该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自然、经济条件较好,传统农业发达,为全市农业集中分布区。重点抓好耕地的深度开发,进一步改进农业生产条件,深化提高粮油规范栽培技术,大力引进推广优质粮油和蔬菜、食用菌、水果、烟叶、花木等经济作物的新品种、新技术和高效节本农业技术,全面推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努力生产市场需求的中高档农产品,切实提高农业的生产水平和效益,将其建成全市“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标准农业示范区。
二是东南丘陵粮油多经及旱地综合发展区。该区含旌阳、广汉、中江、罗江61个镇(乡),总面积2772平方公里。该区属亚热带温暖半湿润气候,光热资源丰富,农业生产较发达,是全市粮食主产区和油料、水果、食用菌、蚕桑、药材、棉花等经济作物的主要生产基地,但农业生产基础设施相对较差,受自然灾害威胁较大。重点加大旱地综合开发力度,努力发展优质稻、饲用玉米、优质水果、蚕桑、食用菌、药材、花生等经济作物和适销的小杂粮,努力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产品的档次,扩大生产规模,创出品牌,提高效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整个丘陵地区经济的全面发展。
三是西北山地多经生态发展区。该区含什邡、绵竹6个镇乡(含沿山8个镇部分村组),总面积1465平方公里。此区为深切割中高山地貌,气候温凉,自然条件复杂多变,农耕不发达,农作物产量相对较低。但区内动植物资源丰富,药材、茶叶、山野菜等多种经济林木很有优势,且生态地位极端重要。重点大力发展小杂粮及其他多种优势经济作物,大力发展梨、李、猕猴桃、枇杷、菜叶和各种干果(如核桃、枣、银杏、板粟等)、中药材(如黄连、杜仲、黄伯)等独具山区特色的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并依据山区优势,结合沿山开发,推进一二三产业互动,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农业,努力增加沿山及山区农民收入。
打造“一带一线一圈”三个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区:
“一带”即围绕成德快速通道打造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带,共建成德绿色走廊。“一线”即德阳境内龙门山脉沿线,“一圈”即围绕德阳中心城市圈城一周打造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
力争在重点工作领域实现六个重要突破:
一是在农业规模经营方面实现重要突破。通过加强土地“小集中”、土地股份合作社和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建设,力争到2020年,全市实现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20万亩,发展种植大户1.7万户以上,实现规模化种植面积达到150万亩,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达到3万户,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66%。
二是在发展现代都市农业方面实现重要突破。通过规划引导、项目整合、重点打造,把优质稻、双低油菜、蔬菜、蚕桑、烟叶、中药材、食用菌、种子八大优势产业基地和梨、茶叶、猕猴桃、枣、花木等五大特色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与产业所在地的地域特点、历史文化特色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整体打造,共同推进,拓展农业休闲观光功能和教育体验功能。力争到2020年,全市建成产业基地300万亩以上,发展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1500个以上,打造2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6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0个省级示范休闲农庄。把德阳真正打造成大成都经济圈的果园菜园花园和休闲的乐园。
三是在养殖环境优化方面实现重要突破。通过开展森林养殖场建设,在规模以上养殖场周围建设10-30米的森林保护带,加快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推广各类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全面治理养殖污染,优化养殖环境。力争到2020年,全市建成100个以上森林养殖场,做到部省两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和重点养殖场全覆盖,实现健康养殖,做到养殖污染零排放。
四是在深化农村改革方面实现重要突破。2015年全面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建成市、县农村土地承包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动态化、信息化。2015年在各县(市、区)开展试点,2016年每个县在三个以上乡镇开展试点,2017年每个县(市、区)在三分之一以上乡镇实施,到2020年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依托成都市农村产权交易所,建立以市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和乡镇流转交易服务站为主的全省联网的农村产权交易网络平台,2015年建成市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和什邡、广汉两个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2017年以前市县乡三级农村产权交易网络平台全面建成。
五是在智慧农业建设方面实现重要突破。通过发展“互联网 农业”这种新的经济形态,对农业生产、管理、流通各个环节进行信息化改造。力争到2020年,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全面建成,30%以上的标准化规模化农业生产基地建成农业物联网,全市所有镇(乡)、村全部建有农业信息服务站点。
六是在农业社会化服务方面实现重要突破。通过完善政府公益性服务体系,大力培育农机、植保、动物疫病防治、农业投入品供应等各类社会化专业服务组织,建立农业金融担保机构,扩大特色农业保险的品种和面积。力争到2020年,全市实现政府公益性服务体系健全,发展经工商登记的农机合作社196个,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120个,动物疫病防治专业组织40个。
力争在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上实现六个显著提升:
一是农业生产能力有显著提升。通过继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重点加强6.2万户13.7万绝对贫困人口所在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农业装备水平,力争到2020年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80万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340万亩次,建设新村集中供气点项目8处,农村户用沼气池3000口,农机总动力达到220万千瓦,机械耕作水平达80%。
二是农业组织化程度有显著提升。通过推进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支持发展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力争到2020年,全市培育示范社400家以上,带动农户60万户;发展畜牧龙头企业及专合社720家以上;发展水产龙头企业16家以上;发展家庭农场达到1000家以上。
三是农业劳动者素质有显著提升。通过抓好广汉市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绵竹市和中江县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大力开展农村中专学历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绿色证书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等,力争到2020年,全市每年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在1万人以上,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在100万人次以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在5000人以上。
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显著提升。通过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认证”和能力建设,深化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力争到2020年,全市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全部建成和通过“双认证”,争创1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力争所有县(市、区)均成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
五是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有显著提升。通过利用西宁蔬菜专供基地建设项目合作机制,内引外联,招商引资,在市场化运作基础上,力争到2020年,全市建成一个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农副产品集散市场,并以此为龙头加快建立完善一套高效畅通、安全规范、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六是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有显著提升。通过加强农业部门与各类农业科研院所的联系,探索建立有效的合作模式,加大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推广,力争到2020年,全市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以上,主要粮油综合优质品种率达到96%,生猪、家禽良种面达到90%和95%以上,生猪三元杂交面达到88%以上,水产品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
(二)“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目标
1、种植业
(1)粮油产业:至2020年,全市力争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在400万亩以上,油菜播种面积保持稳定90万亩左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85万吨以上,油菜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6万吨以上。
(2)经作产业:至2020年,全市力争菜、果、菌、药、瓜、花、茶、叶菸等经济作物总面积达到188万亩,总产量达到408万吨。
(3)蚕桑产业:至2020年,全市力争保有桑园面积10万亩,发种量稳定在10万张以上,实现蚕桑综合开发产值1.5亿元,蚕业产品深加工产值1亿元。
(4)种子产业:至2020年,全市力争杂交水稻制种面积达到8万亩以上,杂交油菜制种面积达到5万亩以上。
2、畜牧业
到2020年,全市力争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生猪规模化出栏达到263万头;畜禽规模养殖达到3万户,主要畜禽适度规模养殖面提高5个百分点;肉类总产量提高5个百分点,年产量达到40万吨。
3、水产业
到2020年,全市力争水产品总产量达到6.6万吨,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达到35个、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40个,50%的规模以上养殖场实现水产品质量可追溯,稻鱼综合种养面积达到50000亩以上,观赏鱼养殖规模达到3000亩以上,30家以上养殖场实现智能渔业,50家以上养殖业主建立“互联网 水产”系统,并力争在郪江中江段建立1处水产物种资源保护区。
4、农业机械化
到2020年,全市力争机械耕作水平达80%;小麦生产机械播种水平达到72%,机械化收获水平达到96%;水稻生产机械化育秧、播种、栽插水平达到50%,机械化收获水平达到93%以上;油菜直播机械化水平达30%。
2015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