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放在首位——中农办负责人解读《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

发布日期:2015-11-05    浏览次数:2

    中办、国办近日印发了《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11月4日,国务院新闻办邀请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解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介绍《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

    9亿多农民切身利益跟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密切相关

    陈锡文表示,《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把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放在首位,对整个农村经济体制来说带有基础性的意义和作用。他认为,中国农村实际上是一个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它的主体当然是农村集体经济。“我们整个国土面积中大约45%-46%的面积属于农村集体所有的,其中包括18亿亩耕地,还有林地、草原和未利用土地。因此,集体经济在农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他的还有国有林场、国有农场、供销合作社等一些国有的或者其他所有制经济,以及农民的个体私营经济、农民的合作经济等等,所以农村经济是复合型的。”陈锡文说,改革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并不是说对其他经济是忽视的。“其实我们关于国有林场的改革、国有林区的改革、国有农垦的改革、供销社的改革这些文件都在陆续发出,也包括对于保障农村的个体私营经济等等,都是高度重视的。只不过是因为整个农村经济当中集体经济所占的比重很大,9亿多农民切身利益跟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密切相关。”

    未来粮价原则要贴近市场兼顾农民合法收益

    陈锡文针对“粮食价格”问题时表示,《实施方案》里对整个粮食改革的形成机制实际上已经提出非常原则的重大的意见,就是粮食价格的形成应当贴近市场,同时要兼顾农民的合法收益。“这是未来形成中国粮食价格的一个重要原则。”

    陈锡文认为,现在粮食的形势确实是非常复杂。从表面上来看,概括为三个数量在不断增长。一是今年是第12年,连续12年国内粮食产量在不断增长。二是从2010年以来中国进口的粮食数量在不断增长。三是目前的粮食库存在不断增长。这个情况在更大的程度上是由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自从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全球出现了对大宗产品需求的疲软,包括农产品在内,都出现了价格的大幅度下跌。

    “国际市场的粮价如果和2011年相比,目前的国际市场三大主粮的粮价差不多跌下去40%-50%,这是全球的局面。”陈锡文说。

    中国正制定农村信用合作社改革方案,严禁对外吸储放贷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表示,关于农村的新型合作金融,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几年,也是国家推行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允许农民合作社来开展资金互助这方面的活动,有的也叫信用合作或者叫资金互助。在这方面,地方自发地做了很多探索,金融监管部门也正在制定这方面改革的实施方案,也就是为了落实《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的要求。关于具体的改革方案,关于农村信用合作、农民合作社和信用合作这方面的具体方案,正在制定过程当中,这方面确实是要严格把握好政策尺度,现在要求必须是严格限制在社区内部,不能够对外吸储,也不能够对外放贷,它就是一种信用合作或者资金互助,如果突破这种界限,就可能变成乱集资。

    韩俊认为,有的合作社,有的打着合作社的旗号,甚至在十几个省搞乱集资,一下子20多个亿,最后高息,利率甚至是30%、40%,放高利贷,一旦失败,农民便“血本无归”。如果开展这方面的改革,监管一定要跟上。“现在提出地方政府要负责任,现在在县一级的农村监管体制,农村金融监管的体制还不够健全,比如银监系统在县一级就几个人,管不过来,怎么能够理顺县域农村金融监管的制度,这是一项重要的改革任务。如果推开这方面的改革还必须有审批,这里面也提出要制定监管的细则,这方面的工作正在向前推进过程当中。”

    中央财政对“三农”投入实现全覆盖,未来支持力度不减

    韩俊表示,最近几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很大,公共财政可以说实现了对“三农”领域全方位的覆盖。过去农村的事农民自己办,现在可以说农村的一些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越来越依靠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财政支持来作为主要的资金渠道来支持。“我们这些年的‘三农’政策的一条主线是‘多予、少取、放活’,现在基本上对农民不取了,‘多予’的力度越来越大。”韩俊说,这个《实施方案》里专门就农业支持保护提出了今后的政策目标。中共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里面也明确提出,要持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要完善农业的补贴制度。但是现在确实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加大,现在财政形势跟前几年也不一样,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无论国家财政多么困难,今后对“三农”的支持力度不会减弱,对“三农”的投入不会减少。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