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意见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3-09-03    浏览次数:4

甘工信发〔2013〕658号

  各市、州工信委:

  为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落实工信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全面推进我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工作,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我委制定了《进一步加强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意见》。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甘肃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3年8月28日

进一步加强大宗工业固体

废物综合利用的意见

  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是节能环保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省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大力推进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对于缓解我省环境和资源压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为全面推进我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工作,提高综合利用水平,根据工信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的总体部署,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意见。

  本意见中大宗工业固体废物是指我省各工业领域在生产活动中年均产生量在200万吨以上,且对环境和安全影响较大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尾矿、粉煤灰、冶炼渣、煤矸石、工业副产石膏等。

  一、发展现状及成效

  近年来,我省坚持把资源综合利用工作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抓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强化政策引导,发挥项目示范,狠抓工作落实等措施,使我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取得了长足发展,综合利用量逐年增加,综合利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利润均得到较大提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利用效率稳步提升,利用规模逐步扩大。各类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和综合利用率均有显著提高,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开始走上了规模化发展道路。2010年,全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总量3550万吨,综合利用量达1632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46%,比2006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2012年,全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总量4038万吨,综合利用量达2323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57%,比2010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目前,全省从事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企业超过160家,从业人员达3.5万人以上。

  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情况

种类

产生量(万吨)

综合利用量(万吨)

综合利用率(%)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尾矿

1545

1640

1713

416

527

633

27%

32%

37%

粉煤灰

745

792

827

587

674

737

79%

85%

89%

冶炼渣

595

660

732

277

285

450

46%

43%

54%

煤矸石

490

525

560

260

314

385

53%

60%

69%

工业副产石膏

175

191

206

92

113

118

53%

59%

57%

合计

3550

3735

4038

1632

1913

2323

46%

51%

57%

 

  (二)利用领域不断拓宽,综合利用效益显著。综合利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已经成为企业调整发展思路、节约原生资源、改善环境面貌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途径,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开发和应用取得实效。采矿废石、冶炼废渣、化工废渣、粉煤灰、煤矸石等工业固体废物被广泛地运用于建材产品的生产中;金川公司、白银公司运用生物冶金技术提取贫矿和废石中的有价金属进展良好;酒钢公司高细粉磨技术促进了尾矿、钢铁渣等废料的高附加值利用;窑街煤电公司煤矸石发电、油页岩制取页岩油技术得到成功应用。2010年以来,我省共利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5868万吨,实现产值205亿元,减少土地占用近3000亩,初步形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三)政策措施日趋完善,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先后出台了《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甘肃省资源综合利用条例》、《甘肃省贯彻国家鼓励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政策文件,资源综合利用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工作进一步规范。截止2012年底,全省120户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企业生产的5类46种产品通过了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全年生产资源综合利用产品水泥2500万吨、墙材300万立方、电力8亿度、精矿粉62万吨、页岩油26万吨,实现产值80亿元,落实税收减免4亿元。

  二、面临形势和问题

  随着我省工业转型跨越进程的加快,工业领域的资源能源消耗量将逐步增加,资源需求和资源供应的矛盾将日益突出,资源对外依存度将进一步扩大,资源短缺成为工业发展的瓶颈性制约因素。“十二五”期间,随着我省工业的快速发展,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也将随之增加,预计总产生量将达2.1亿吨,总堆存量将达到3.2亿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将占用土地1.6万亩,对环境和安全将带来很大隐患。加强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的必然选择。

  我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区域发展不衡,产业化水平低。受地域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重视程度等因素影响,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与上游企业的关联度低,专业从事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企业以中小型为主,缺乏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跨区域、跨省份的大型专业化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较低,资源整合能力较弱,规模效益不明显。二是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强,发展环境有待完善。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激励约束措施不够系统,企业利用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的压力与动力不足;现有财税政策的连续性和支持力度不够,不能满足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工作深入发展的需要。三是技术装备较落后,创新能力不够强。企业研发能力较弱,缺少研发投入的积极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和装备较少,现有技术装备水平不能为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较粗放,高附加值利用比例较低。

  尽管“十二五”期间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和巨大的压力,但从宏观环境来看,我省将面临着黄金发展期、难得机遇期、奋力跨越期,必将给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快速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从政策支持看,随着甘肃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的加快实施落实和节能减排强制性措施的进一步加强,都为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从发展战略看,我省大力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加快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将为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驱动力和良好环境;从技术支撑看,随着公众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步增强以及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的不断突破,工业固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必将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拓展。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以提高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缓解资源短缺和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以大宗量、高附加值综合利用为重点,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园区(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为载体,因地制宜、重点突破、全面推广,逐步形成政策引导、市场驱动、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发展体系,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的快速发展。

  (二)基本原则

  1.政策扶持和市场推动相结合原则。加强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在大量和高效利用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激发企业开展综合利用的内在动力,调动市场主体开展综合利用的积极性。

  2.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原则。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和推动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各方力量支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工作,拓展公众参与途径,形成企业为核心、中介机构为桥梁、公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氛围。

  3.因地制宜和规模发展相结合原则。充分考虑各地区、各行业资源禀赋和综合利用水平的差异,采用切合实际的技术和模式,分类、有序推进。鼓励大掺量、规模化利用,扶持大型骨干企业,积极拓展综合利用方式,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利用,力争做到“吃干榨尽”。

  4.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相结合原则。建立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回收、开发、利用的良性循环发展机制,加大共性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通过技术集成和产业化,不断提高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科技含量和水平,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5.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结合原则。对产生量大、堆存量多和对环境、民生影响重大的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在保护生态环境、减少资源浪费的同时,降低产品成本,促进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三)总体目标

  本意见涵盖的5种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占我省工业固体废物的80%以上,合理确定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的目标,对落实、完成《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中“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5%”的指标将起决定性的作用。

  到2015年,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年综合利用量达到3550万吨,综合利用率达到75%;“十二五”期间,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达到1.36亿吨,减少土地占用7000亩。攻克一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关键和共性技术,推广一批切合我省实际先进适用技术,实施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培育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专业化企业,建成一个国家级工业固废综合利用试点基地(金昌)。打造以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为关键节点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基本形成技术先进、集约高效、链条衔接、布局合理的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体系。

  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发展目标

种类

产生量预测(万吨)

综合利用量目标(万吨)

综合利用率目标(%)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尾矿

1800

1880

1960

790

920

1080

44%

49%

55%

粉煤灰

860

900

940

790

860

920

92%

95%

98%

冶炼渣

800

870

940

600

700

800

75%

80%

85%

煤矸石

570

620

670

410

480

560

72%

77%

83%

工业副产石膏

210

220

230

170

180

190

80%

82%

84%

合计

4240

4490

4740

2760

3140

3550

65%

70%

75%

 

  四、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

  (一)尾矿

  尾矿是目前我省产生量最大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黑色金属尾矿、有色金属尾矿、稀贵金属尾矿和非金属尾矿。以尾矿有价金属组分高效分离提取和利用,生产高附加值建筑材料,充填、无害化农用和生态环境修复等为重点,推进尾矿综合利用。

  开展金属尾矿中残余有用组分的多元利用、梯级利用和高值利用。大力发展铁矿尾矿预富集还原再选提铁、钒、钛;镍、铜尾矿多元素综合回收,铅、锌多元素伴生尾矿清洁综合利用,黄金尾矿硫化物深度分选及有价组分提取,有效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效率。

  积极研发和推广应用尾矿生产水泥、混凝土、砂浆、保温墙体材料、透水砖和超高强结构材料等关键技术及成配装备,鼓励加气混凝土砌块、大型板材等高附加值产品规模化生产,解决尾矿大宗整体利用的瓶颈问题。

  研究推广尾矿胶结充填材料生产和充填技术和尾矿库表层土壤肥增效复垦技术。重点发展全尾砂胶结充填,提高矿产资源回采率;鼓励发展尾矿水砂充填采空区、尾矿干排干堆充填塌陷区;开展尾矿无害化生产农用缓释肥、土壤调理剂的研究和应用。

  (二)粉煤灰

  鼓励电厂完善除灰系统,逐步淘汰粉煤灰湿排,基本实现粉煤灰干排,强化粉煤灰安全堆存管理。推广粉煤灰分选和粉磨等精细加工,提高粉煤灰利用附加值。开发大掺量粉煤灰水泥、粉煤灰混凝土技术,提升粉煤灰规模化利用能力。继续推进粉煤灰加气混凝土制品、砂浆、轻质墙板、陶粒等利废建材生产应用,大幅提高利用量和利用比例。推动煤电基地将粉煤灰用于煤矿井下防治煤自燃、防治水患安全工程,鼓励粉煤灰复垦、回填造地和生态利用。引进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技术及项目,构建粉煤灰提取氧化铝联产多种高附加值产品的产业链。

  (三)冶炼渣

  以钢渣提铁及尾渣深度利用为重点,推广钢渣自解及稳定化技术、大规模低能耗破碎磁选技术、钢渣微粉和钢铁渣复合微粉应用技术,发展钢铁渣在路面基层材料、采矿充填胶凝材料及建筑材料中的应用,实现钢铁渣集约化、规模化综合利用。

  发展先进、节能、无污染的有色冶炼渣综合利用工艺,鼓励企业开展有色冶炼渣提取有价金属及整体利用、生产消纳渣量大、附加值高的产品,鼓励有色金属冶炼渣在生产建筑、道路材料方面的利用。

  加强含重金属冶炼渣无害化处理及深度综合利用工作,重点开发铬渣以及含砷、汞、镉渣的无害化利用与处置新技术,推广炼铁高炉、水泥窑无害化协同处置铬渣技术,推广铅锌渣等有色冶炼渣的综合利用技术与装备,实现有色冶炼渣清洁化高值综合利用。

  (四)煤矸石

  以煤矸石高附加值、规模化利用为目标,以煤矸石胶结充填、煤矸石生产建筑材料、煤矸石发电为重点,推进煤矸石综合利用。

  探索利用煤矸石生产胶结充填专用胶凝材料、超细高岭土、膨润土、陶粒、无机复合肥、复合净水剂等高附加值利用途径。扩大利用煤矸石制砖、生产水泥等新型建材和筑基铺路的利用规模。在大中型矿区,稳步推进利用油母页岩生产页岩油、利用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加大煤矸石用于采空区回填、土地复垦、沉陷区治理力度。鼓励引导大型矿业集团研发适合不同地质条件和矿井开拓方式的井下充填置换煤技术并推广应用。

  (五)工业副产石膏

  大力推进大掺量利用工业副产石膏技术产业化,鼓励水泥企业改造现有给料系统,推广脱硫石膏、磷石膏用作水泥缓凝剂以及生产纸面石膏板、石膏砌块、石膏商品砂浆等新型建筑材料。推动工业副产石膏制备高强石膏粉及利用工业副产石膏开发混凝土复合材料等相关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开展化学法处理磷石膏的技术攻关,推进磷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磷石膏制硫铵、碳酸钙等先进技术产业化。积极探索农业领域应用,加快利用工业副产石膏改良盐碱地技术研究。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推进工作。坚持完善由有关部门参与的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工作协调机构,形成职能部门间长期有效的协调合作机制和责权明确、统筹协调、信息共享的管理体系。各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要将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工作体现在制定和实施各种发展战略、发展规划、产业政策、结构调整、技术进步、投资管理等政策中,建立和完善监督、执法机制,保障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二)强化源头控制,提升产业水平。运用生态设计理念,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料、改进设计、改善管理、延长产品生命周期等措施,减少或避免废弃物的产生,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的转变。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延伸拓宽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间的共生耦合,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使资源得到有效合理利用。坚持示范带动原则,指导抓好金昌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试点基地建设,努力探索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业化的新模式。以工业园区建设为平台,指导做好以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补链建设,加快实施一批大宗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重点支撑项目。

  (三)加强创新研究,推进技术进步。加强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技术创新工作,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体系。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实施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重大科技项目,解决共性关键技术,获取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及时发布国内外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的政策、技术和管理方面的信息,大力推广先进、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等,使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尽快得到普及和应用。

  (四)完善政策措施,加大支持力度。积极探索贴息代补的政府投入方式,支持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重点项目和标志性工程的建设。切实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进一步调动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性。拓宽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资金、社会资金向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领域倾斜,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

  (五)搭建信息平台,搞好宣传服务。建立资源综合利用信息管理信息系统,使有关系统相互衔接,数据自由交换,及时、准确反映全省资源综合利用的动态,及时发布有关政策、技术和管理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准确依据。充分发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等部门和社会团体的作用,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宣传活动,引导和鼓励公众投身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建立崇尚节约、绿色消费的社会风尚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营造全民参与资源综合利用的良好氛围。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