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一条具有县域特色的新路子——柳河县“十二五”期间特产业发展纪实

发布日期:2015-12-15    浏览次数:2

  “十二五”期间,柳河县始终把特产业生产发展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全县特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已呈现出区域化布局、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良好态势。特色优势产业带初具规模,形成了以山葡萄、烟叶、棚膜蔬菜、人参、食用菌、林蛙等为主的特色富民产业,全县特产和多种经营种植业总面积达21.3万亩,园艺特产业产值从2011年的5.9亿元发展到现在的12.8亿元,增长了117%,占农业生产总值的26%,走出了一条具有县域发展特色的新路子。
五年来,柳河县依据区位优势,科学安排部署,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扶持,使全县特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山葡萄产业发展迅速。该县依托县情,将山葡萄酒产业定位为柳河县未来的支柱性产业,编制“山葡萄酒产业振兴规划”,突出发展山葡萄酒和冰酒,提出并打造“通梅公路30公里山葡萄产业发展走廊带”发展目标。五年来,全县山葡萄种植基地面积从2.45万亩发展到3万余亩,上涨22.4%。目前,全县通过QS 认证的葡萄酒企业有21户,可生产甜酒、冰酒、干酒、露酒、爽口起泡酒和无醇葡萄酒6大系列、20余个品种,年生产能力近11万千升。
烟叶产业稳步增长。该县一直坚持把烤烟产业作为县乡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富民产业来抓。柳河县是吉林省最大的烟叶生产基地县,是湖北中烟集团的基地单元,是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的烤烟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取得了国家工商总局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5年还被国家烟草专卖局青洲烟草研究所评定为低危害特色优质烟叶种植适宜区,该县生产的烟叶已成为中华、黄鹤楼、白沙等名牌香烟的优质填充料。全县有11个乡镇、125个村、768户农民种植烟叶,建有7个烟叶站、4个园区、9个收购点,种植面积2.47万亩,产量8.5万担,产值达1亿元,烟叶税收实现3500万元,农民纯收益6000万元。
棚膜蔬菜产业增加了农民收入。“十二五”期间,该县抓住省农委打造“百万亩棚膜蔬菜建设工程”的有利契机,大力发展以棚膜蔬菜、食用菌、花卉、大棚葡萄、草莓、桃等为主的高效型棚膜经济产业,确定了以柳河镇为中心,以三源浦镇、孤山子镇、柳南乡等乡镇辐射带动的棚膜蔬菜产业发展新布局。通过开展采摘、休闲旅游、农超对接、网络销售等模式,打破传统营销理念,走在特产业发展前列。目前全县达到百亩以上的棚膜蔬菜产业园区共7个,园区面积发展到1165亩,全县大棚年产蔬菜1.2万吨,产值4207万元,丰富了城区居民的“菜篮子”,有效缓解了冬春季节蔬菜供应紧张的状况,还增加了农民收入。
人参产业发展后劲儿十足。该县人参产业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人参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全县人参留存面积从2011年的97万平方米发展到2015年的134万平方米(绿色有效面积),增长了38%;人参从业户数451户,从业人员2030人,人参加工41户,经营场所60家,人参总产值达到1.47亿元,同比增长30%。全县人参种植主要分布在三源浦、向阳、凉水、姜家店等乡镇。近年来,以向阳镇十里村、姜家店乡五星村为依托,适度开展了非林地种植人参生产试验,探索了平地栽参技术,逐步解决了参地资源减少、经营管理粗放等问题。同时围绕县紫鑫药业、天强药业做好人参精深产品开发工作,天强公司生产的“人参蜂王浆”被评为“长白山人参”品牌产品,年销售收入达1亿元。
林蛙、食用菌产业发展势头看好。“十二五”期间,该县发挥林蛙主产区地域优势,积极探索推广标准化林蛙繁育基地新型养蛙模式,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开展林蛙精深加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全县有林蛙养殖场(户)270余个,年回捕商品林蛙580万只,年产林蛙油6100公斤,产值达1664万元。食用菌生产分布在凉水、三源浦、圣水、孤山子、向阳等乡镇,几年来该县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重点发展平菇、黑木耳、滑子蘑、元蘑等食用菌,通过合作社带动以及农民、林场工人自主生产,食用菌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县食用菌发展到696万袋,产鲜货1.8万吨,产值4016万元,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21个,从业人员716人,带动农户160户。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