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举行记者会 张平主任就经济社会发展与宏观调控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日期:2013-03-15    浏览次数:2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6日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就经济社会发展与宏观调控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显著

  在评价五年来工作时,张平说,过去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大的挑战是国际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之深、冲击之大,是历史罕见的。”

  他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判断形势,果断提出并逐步充实完善,形成了应对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财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人民群众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觉得这是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和自豪的”。实践充分证明,五年来中央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是完全正确的。

  应积极评价去年7.8%的经济增速

  在谈到对去年经济增速的看法时,张平认为,7.8%的增速超额完成了去年初确定的目标,是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酵、影响继续显现的大背景下实现的,也是由我国所处发展阶段以及基数规模不断扩大的现实决定的,而且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用增速企稳、结构优化、物价稳定、民生改善这四句话来评价去年的经济形势是恰当的,是实事求是的”。

  张平对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的发展,充满信心。他说,我国仍然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积极推进,为扩大内需提供了广阔空间。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将继续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进一步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这几年宏观调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宝贵的经验。特别是我们有制度优势和政治优势,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来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进一步激发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积极性,这是我们前进的巨大力量。

  扩内需让百姓有钱花敢花钱

  在回答扩大内需的问题时,张平说,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重点是要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作用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张平说,扩大居民消费,要在提高消费能力、稳定消费预期、增强消费意愿、改善消费环境上下功夫。提高消费能力,就是要增加居民的收入,让老百姓有钱花。为此,要通过扩大就业、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建立与劳动生产率提高相适应的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稳定消费预期,就是要让老百姓敢于花钱,最重要、最基本的措施是进一步完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并随着经济发展不断地提高保障水平。增强消费意愿,就是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养老等消费,加快培育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改善消费环境,就是要规范市场经营,加强市场监管,使产品质量让老百姓放心。

  张平说,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很大的投资需求,关键是要选好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要把投资的重点放在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上,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农村危房改造,加强学校、医院等薄弱环节建设;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农村道路建设和农村电网改造;进一步增加对城镇基础设施、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投入。

  改革是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

  在回答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时,张平表示,改革开放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我们今天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靠的是改革,今后中国发展仍然要靠改革。

  他说,按照党的十八大的要求,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进一步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下一步要重点推进八个方面的改革,即进一步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以及重点行业改革,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价格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将出台规划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

  在回答城镇化发展的问题时,张平说,去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2.6%,城乡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城镇的繁荣吸纳了大量劳动力,也带动了二、三产业的发展。

  他说,城镇化是今后一个时期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要切实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搞好城市布局,适当控制特大城市、大城市的发展规模,大力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帮助转移到城市的农村人口融入城市生活,逐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他说,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城镇化发展规划,以引导城镇化有序、健康地发展。规划有望今年上半年出台。

  研究出台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

  在回答有关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的问题时,张平说,现行定价机制存在周期过长和调价幅度不能灵敏反映国际油价变动情况的缺点。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研究油价形成机制的改革方案。总的方向是使定价机制更加灵活反映国际市场油价的频繁变动。

  多策并举化解产能过剩问题

  在回答有关产能过剩问题时,张平说,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成为一个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同时,一些行业和产业也出现了产能过剩,尤为突出的是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焦炭等传统产业。近期,光伏、风电设备等新兴产业也出现了产能过剩。

  张平说,化解产能过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工作重点。中央提出了化解产能过剩问题的方向,即“尊重规律、分业施策、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就是要尊重经济发展规律、市场规律,根据不同行业、不同产品采取不同的措施,综合采取经济、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调控手段,既解决当前的问题,又着力破除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和产业发展长期积累的结构性问题。具体来说,就是要通过扩大和创造国内需求来消化一批产能;通过提高企业素质、推动兼并重组来整合一批产能;通过优胜劣汰下决心淘汰一批落后产能;通过鼓励企业到海外发展来转移一批产能。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