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农委、畜牧(水产)局,贵安新区农水局,仁怀市、威宁县农业局:
为密切各级农业部门干部同广大农民群众的联系,农业部下发《关于深入开展“为农民服务”活动的通知》(农办发〔2014〕6号),决定在全国农业系统深入开展“为农民服务”活动。结合我省实际,省农委制定了《2014年贵州省“为农民服务 送科技下乡”活动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联系人:曾庆鸿、杨陈玮
电话:0851-5282535、5285654
附件:2014年贵州省“为农民服务,送科技下乡”活动方案
贵州省农业委员会
2014年4月28日
附件:
2014年贵州省“为农民服务 送科技下乡”活动方案
为密切农业干部同广大农民群众的联系,根据农业部《关于深入开展“为农民服务”活动的通知》(农办发〔2014〕6号),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活动总体要求
深入开展“为农民服务,送科技下乡”活动,以满足农民的科技需求为出发点,以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为重点,以转变作风、为民务实清廉、提高服务对象满意度为检验标准,广泛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
二、重点活动
(一)建立专家定点联系制度
围绕各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现代高效示范园区建设,组织全省农业科研、教学、推广单位农业专家与各农业县、乡对接,建立专家定点联系制度。一是组织省、市农业科研、教学单位,国家和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功能实验室等,根据各县主导产业发展情况,建立专家定点联系制度,确保每个农业县都有一名农业专家对接。二是建立县级农业专家定点联系制度,依托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补助项目的实施,确保每个乡镇都有一名县级农业专家对接。
(责任单位:省农委<科教处>,省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各建设依托单位,各地农业部门)
(二)现场培训、巡回指导服务活动
依托省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重点围绕我省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开展现场培训、巡回指导,实施科技防灾减灾活动等活动。组织农业技术专家,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科技示范户为主体,进村入户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的科技服务。体系各建设依托单位将研发成果,在产业主产区广泛开展技术示范推广和示范基地建设,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力度。根据突发性重大灾害天气变化情况,结合农时季节,制定结合实际情况、针对性强的防灾减灾技术指导意见。各体系专家利用“12316”三农服务热线,开展技术服务和咨询活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使“12316”三农服务热线成为农民与专家之间的“连心线”,农民与市场之间的“致富线”,农民与专家之间的“科技线”。
(责任单位:省农委<科教处>、省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各建设依托单位、各地农业部门)
(三)建立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制度
各县建立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制度,原则上每个县从县、乡两级农技人员中遴选出50名以上人员作为农业技术指导员,每个村至少有1名农技人员负责联系,每个技术指导员负责联系10户左右的农户。技术指导员为本及联系农户,进村入户开展手把手、面对面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
(责任单位:各县级农业部门)
(四)遴选农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
各县结合本地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根据部、省推介的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和当地农业科研新成果,筛选确定适合本地的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通过网络等多种形式,面向社会进行公告,提供广大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涉农企业参考。
(责任单位:各县级农业部门)
(五)争创农民满意的农技员活动
各县围绕农业主导产业,组织开展争创“农民满意的农技员”活动,在全省树立一批农民满意的农技员典型,大力提升农技服务的效能,提高农技服务的满意度。
(责任单位:省农委<科教处>、各地农业部门)
(六)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活动
各县结合主导产业,选择50名以上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种养水平较高的农户作为农业科技示范户,针对示范户提供物化补贴,提供技术培训等服务,指导农业科技示范户应用、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
(责任单位:省农委<科教处>、各县级农业部门)
三、活动组织领导
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对 “为农民服务 送科技下乡”活动的组织领导,要结合实际,细化活动方案,要加强指导协调,强化工作落实,明确责任分工,努力推动“为农民服务送科技下乡”活动在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期间确定明显成效,办成群众满意工程。
各地需按要求,将活动进展情况和阶段性成效及时报送省农委(科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