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农牧发〔2013〕350号
各市(州)农牧(农林)、农业、畜牧(畜牧兽医)、农机局(委):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甘肃省委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意见》(甘发[2013]13号)、《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意见主要任务分解表的通知》(甘办发[2013]82号)和全省扶贫攻坚推进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大农牧行业扶贫开发力度,确保我省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现就农牧行业扶贫开发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 充分认识加大农牧行业扶贫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 做好农牧行业扶贫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工作部署要求的重要举措。做好农牧行业扶贫工作,指导和帮助贫困地区农业农村经济加快发展,是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各项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新时期农牧部门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二)做好农牧行业扶贫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做好农牧行业扶贫工作,不断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贫困地区农牧业加快发展,可以有效减少贫困人口,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确保我省贫困地区农民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三)做好农牧行业扶贫工作是推动农业科学发展、实现后发赶超的必然选择。要实现贫困地区转型跨越发展,迫切需要不断加大对贫困地区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从改善贫困地区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农牧民最迫切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切实提高贫困地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四)做好农牧行业扶贫工作是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推进农牧行业扶贫开发,对进一步转变贫困地区农业发展方式、促进贫困地区农牧业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巩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与生态环境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五)做好农牧行业扶贫工作是边疆稳定、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的客观需要。做好民族地区农牧行业扶贫工作,尽快改善民族地区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对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和国家长治久安,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省委省政府《“1236”扶贫攻坚行动意见》为统揽,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主要目标,积极发展设施高效种植、畜禽水产设施规模养殖,培育和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推动走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贫困地区现代农业发展路子。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突出特色,促进区域发展。立足贫困地区特色资源,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进一步优化农业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布局,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做精做优特色优势产品;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培育骨干龙头企业,聚集产业规模,促进资源要素优化配置,提升产业层次。
2、坚持政府扶持引导,农民主体主动。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和资金扶持,调动贫困地区农民发展主导产业、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产品生产积极性,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贫困地区农牧业,凝聚各方力量,合力推进贫困地区农牧业发展。
3、 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发展方式。依靠科技进步,改造贫困地区传统生产经营方式,加强先进适用技术培训与推广,着力提升农牧民科技素质和应用转化能力,增强贫困地区农牧业发展后劲。
4、坚持促农增收,惠民富民。紧扣贫困地区农牧民收入快速增长,努力促进农牧民收入增长和农业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使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贫困农户,使贫困户受益面最大化。
5、坚持双联行动,促进扶贫工作。紧密结合“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完善发展规划,落实目标计划,全面促进扶贫工作深入开展。
6、坚持保护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步推进循环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贫困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1.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到2016年,贫困地区农田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粮食人均占有量突破400公斤。到2020年,农田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主要农产品均衡供应能力显著增强。
2.农民增收。到2016年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以上,片区内贫困农户力争实现1户1项农牧业增收项目。到2020年达到12000元以上,进一步缩小与全国的收入差距,初步构建特色农牧业产业体系。
3.农业技术与农民素质。大力开展农牧业技术培训,扶持致富带头人、技术能人和农村经纪人,每户掌握1-2项农牧业实用技术,到2020年,农业科技扶贫优势初步显现。
4.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2016年和2020年分别达到70%和80%以上;推进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适宜地区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得到普及;草原生态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三、 产业布局
(一)六盘山片区
以定西、天水为重点,加大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和一级脱毒种薯推广力度,加快建设优质专用马铃薯生产基地,积极发展马铃薯淀粉的精深加工。
以片区肉牛、肉羊产业大县为重点,着力推进规模养殖;大力推进猪禽标准化生产,加快生产方式转变;以白银、定西、天水、庆阳、平凉等地为重点,建设规模化、标准化草产业基地。
以泾河流域的崆峒、泾川、西峰、合水、庆城、镇原等县区为主,大力发展以钢架大棚为主的春提早、秋延后蔬菜;以渭河流域的武山、甘谷、秦州、清水、陇西等县区为主,大力发展钢架大棚为主的春提早、秋延后蔬菜和复种蔬菜;积极开展蔬菜的分级、整理、包装、储藏等初加工。
以平凉、庆阳、天水和沿黄河流域的兰州、白银、临夏的有关县区等为重点,大力发展苹果产业,深入开展标准果园创建,推进贮藏加工业发展。以刘家峡水库为重点,大力发展网箱养鱼,推进以鲑鳟鱼、鲟鱼为主的特色渔业发展。
以定西市,平凉的华亭,庆阳的华池、环县,白银的靖远、景泰等县区为主,突出当归、黄(红)芪、党参、甘草、大黄、柴胡、板蓝根、枸杞、黄芩、款冬花十大陇药品种的种植,深入开展标准园创建,推进中药材饮片加工、浸膏提取、中药生产等加工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