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培养新农村实用人才

发布日期:2012-01-30    浏览次数:2

  陈云莲、李明侠、刘海宇……在榆树市,提起这些名字几乎无人不晓,他们不但用一技之长开辟了自己的致富之路,还带领许多农民找到了打开富裕之门的金钥匙。他们是懂科技、会经营的新农民,更是农村实用技术的实践者、示范者。

  2007年,榆树市制定了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5年规划。投资25万元配备人才服务流动车,成立了“农村实用人才流动学校”。目前,全市已培养农村中等专业技术人员2000人,培养农村种植养殖能手5000人,培训输出农村劳动力3万余人。

  在榆树市,农家院里、田间地头,处处都是农民学习的课堂。榆树市每年投入上百万元,聘请省内外专家现场教学。先后有50余名专家在弓棚镇等乡镇,建立了专家大院和示范园区,催生了泗河等10多个特色产业乡镇和民权村等40余个“一品村屯”,在交通沿线形成了棚膜、圆葱、香瓜等众多特色产业带。

  “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培养了一批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刘家镇学员张宏,由养鸡起步,已经成了“百万富翁”。目前,榆树市有“一村一名大学生项目”学员578人,其中138人拥有创业项目,76人领办了各类新经济组织,234人当选为村干部,共引进开发农业产业化项目24项。

  榆树市探索完善组织、扶持、联系和激励4项机制,为实用人才发挥作用保驾护航。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3 X”扶持机制。“3”指的是为创业人员在资金上给予一定额度的创业补贴,在收费上按一定标准进行减免,在技术上进行无偿或低偿服务;“X”即因时因地提供若干项动态优惠服务,例如在棚膜经济发展上,为每栋大棚补贴2万元,协调低息贷款5万元,并在水、电供应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

  到目前,榆树市共选送600多名农民到各类院校学习深造,为2651名农村实用人才评定了初中级职称,有124人获得了高级职称,并选树了陈云莲等65名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典型。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