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中心 » 宁夏 » 科技厅 » 正文

依靠科技引领 推进我区产业转型升级

发布日期:2014-01-03    浏览次数:4

  在刚刚召开的自治区十一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自治区党委政府做出了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重大工作部署。科技厅经过认真学习研究,分别提出了“科技支撑农业优化升级方案”和“科技支撑工业转型升级方案”,现摘要两方案重点内容,供参阅。

  一、科技支撑农业优化升级的目标任务及措施

  我区具有良好的农业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以及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因此我区农业优化升级的发展目标应该是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力争到2020年,在西北乃至西部地区率先实现特色农业现代化。在实现这一目标过程中,科技工作的重点是推进特色优势农业的智能化,一是以农业物联技术为支撑,运用实时感知与监测、智能管理决策和综合信息服务等技术开发特色种养业智能化管理系统,构建全程化的农产品生产质量管控体系和物流、电商服务体系,组建省域农业呼叫指挥调度服务中心,开展农村综合信息智能服务和呼叫服务;二是以现代生物技术为支撑实现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重点是搭建高效的生物技术育种平台,选育有突破性的动植物优新品种(系),构建优质种苗种薯高效繁育体系, 开发利用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和新型疫苗等绿色生产技术;三是以高效节水技术为支撑推动现代节水农业发展,重点是构建完善引黄灌区精细地面灌溉、中部干旱带雨水高效利用与精量补充灌溉、南部山区多水源调配与精准灌溉的高效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建立区域化水资源合理调配模式,实现高效节水农业技术的精准化、智能化、水肥一体化和管理信息化;四是以现代机械装备技术为支撑加速推进农业机械化,加快整地、播种、施肥、灌溉、植保等生产关键环节的农机农艺配套和智能化改造,开发一批特色农业急需的智能机械装备,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和全程机械化;五是以高值化加工技术为支撑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集成应用栅栏、低氧保鲜、液熏、高压杀菌、生物防腐以及自动分级、在线智能检测等生产工艺,开发一批高档优质清真牛羊肉制品,运用先进的除菌、膜过滤等技术开发蛋白粉、生物活性物质等高端乳制品,研究创建具有贺兰山东麓产区特色的酿造工艺和国际认可的技术标准体系,突破枸杞复合型功能饮料及保健食品关键生产工艺和配方,开展以道地中药材为基源的保健食品、饮料、食品添加剂、植物源农药、中药兽药等中药材精深加工产品研发等。

  为保证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必须抓好五大科技创新工程和两大科技专项行动计划。五大科技创新工程是实施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平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和职业农民培养工程。两大科技专项行动计划是农业科技创新、科技园区与龙头企业培育壮大计划。

  二、科技支撑工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任务及措施

  我区工业的重点领域对资源依赖特征明显,转型升级的目标就是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到2020年,使我区优势工业产业现代化水平由初期阶段后期进入中期阶段前期。为实现这一目标,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必须得以充分发挥,一是着力破解制约优势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实现创新驱动优势产业快速发展。煤化工领域重点支持煤制油、煤制烯烃、煤气化等技术攻关,新能源领域重点加强对高效晶硅电池、风光互补储能技术、分布式发电系统、智能微网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新材料领域着力攻克一批钽铌铍钛稀有金属材料、铝镁合金轻金属材料、复合材产业关键技术,先进装备制造业重点开展成套矿山机械、高档数控机床、智能仪器仪表、大型风电设备等技术和设备研发,生物医药领域重点支持高附加值生物发酵、生物制药和生物制剂产品研发。二是着力引进消化吸收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信息化与优势产业的深度融合。大力推进制造业信息化,推动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制造方向发展;大力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结合实际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嵌入式、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研发和普遍应用,推进工业企业管理向扁平化发展,降低生产成本和创新组织管理模式;推动软件企业从工具推广向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向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变,与其他企业形成“共生”关系,为企业提供专业化、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信息化服务。三是着力攻破一批节能减排重大技术,实现我区优势产业特别是煤炭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和绿色可持续发展。围绕电解铝、电石、铁合金、碳化硅、焦炭、水泥等高载能行业节能降耗需求,重点开发低温低电压铝电解、密闭电石炉尾气净化综合利用、铁合金生产低温余热发电、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等技术,提升高载能行业节能技术水平。大力开发废气、废水、废渣防治和综合利用技术,重点研发应用燃烧电厂烟气净化技术,煤炭气化及多联产、高效清洁发电、碳捕集、高盐废水深度处理等技术,推广使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是实施高新技术及产业化、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节能减排科技创新四大工程和相应专项计划,特别要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和创新人才培养。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