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农委关于印发2014年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和植物疫情防控方案的通知

发布日期:2014-04-04    浏览次数:2

  各市、县(市、区)植保站(推广中心)、蚕桑站:

  为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全国、全省农业及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执行好农业部《2014年全国植物保护工作要点》(农植保办[2014]1号)及省农委《2014年全省植物保护工作要点》(苏农业〔2014〕4号)要求,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农作物重大病虫与植物疫情危害,保障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结合我省实际,我站组织有关专家制订了2014年全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和植物疫情防控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认真贯彻实施,确保取得实效。

2014年4月4日

  附件:

2014年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和植物疫情防控方案

  2014年我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和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形势严峻,发生程度将重于2013年,其中小麦赤霉病、水稻“两迁”害虫、纹枯病、恶苗病、蔬菜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梨小食心虫等在局部仍有重发态势;植物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随西瓜等作物种苗调运进行传播与扩散的风险仍较大,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桔小实蝇、加拿大一枝黄花等将在局部较重发生,对全年粮食和农业生产构成较大威胁。为有效控制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和植物疫情危害,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防控目标

  重点防控小麦赤霉病、小麦纹枯病、油菜菌核病、水稻病毒病、水稻纹枯病、水稻恶苗病、水稻褐飞虱、水稻纵卷叶螟、水稻螟虫、玉米粗缩病、玉米二点委夜蛾、棉盲蝽、烟粉虱、蔬菜斜纹夜蛾和甜菜夜蛾、梨小食心虫等重大病虫,阻截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加拿大一枝黄花、桔小实蝇等植物疫情。重大病虫防控处置率95%以上,植物疫情处置率100%,绿色防控技术推广面积1亿亩次以上,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55%,单个重大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3%以内,粮食作物病虫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经济作物、蔬菜病虫危害损失分别控制在10%以下,植物疫情不恶性扩散。

  二、防控策略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理念,突出重点作物和重大病虫及植物疫情,以防病治虫、保产增收、减损增效为目标,以关键防治技术推广为载体,采取核心措施与配套措施相结合,检疫措施和综合措施相结合,绿色防控与应急防控相结合,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的“四结合”防控策略,注重安全、科学用药,提高防控效果,保障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双安全。

  三、防控技术措施

  (一)小麦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措施

  1、小麦赤霉病。坚持“预防为主、主动出击、适期用药”的防治策略。穗期“一喷三防”既防病又增产,立足一般年份防治一次、重发年份防治二次不动摇,后续防治看需要。一是适期用药。抓住小麦齐穗扬花初期主动用药预防;对高感小麦品种,首次施药时间提早至破口抽穗期。二是用对药种。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咪鲜胺以及多菌灵的复配剂,在赤霉病菌已对多菌灵有耐药性的地区避免使用苯并咪唑类农药单剂,抗药性频率较高的地区选用氰烯菌酯等品种,以保证防治效果。三是用足药量,防足次数。氰烯菌酯、咪鲜胺、多菌灵每亩有效成分用量分别不少于25克、12克、50克;第一次防治结束后隔5-7天防治第二次;施药后6小时内遇雨,要及时补治。

  2、小麦纹枯病。科学开展化学防治。因田制宜,全面适期防治,对病株率达10%左右的田块,及时开展药剂防治,可选用井冈霉素、己唑醇、戊唑醇等药剂泼浇或粗喷雾,注意用足水量,亩用水量不少于50公斤,于早晨露水未干时对准麦苗基部施药。对重发田块,第一次防治结束后,隔7-10天进行第二次防治。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