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第6号
云南省农业厅关于2013年度
云南省科学技术奖推荐项目的公示
根据云南省科技厅《关于2013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的通知》(云科奖发﹝2013﹞3号),我厅于3月15日向各州市农业局,厅机关各处室及厅属有关单位下发了《云南省农业厅办公室转发省科技厅关于2013年度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推荐工作文件的通知》(云农办科〔2013〕41号),截至4月30日,共收到有关单位报奖推荐项目6项。我厅依据《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对各单位推荐申报项目材料进行了审核,现对拟推荐报奖的项目给予公示。公示期自2013年5月2日至5月8日,共7天,任何单位或个人若对公示的推荐项目及其内容有异议,请在公告期内以书面形式与厅科教处联系反映。
联系人:吴湘云 0871-65749404
云南省农业厅
2013年5月2日
科学技术杰出贡献奖推荐人选
推荐人选:黄晓老
工作单位:西双版纳州景洪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推荐单位:云南省农业厅
项目重要科学发现点、主要学术代表作、主要完成人的贡献:
黄晓老同志现任景洪市畜牧技术推广站站长,高级畜牧师,长期在基层第一线从事畜牧兽医工作,是云南省畜牧兽医协会会员和云南省草山学会会员,高级畜牧师,被聘为云南省村级兽医防疫员培训教师、西双版纳州农函大教师、景洪市职业中学特聘教师,是景洪市畜牧科技战线的中坚力量和科技带头人。多年来黄晓老同志不断收集民间中草药防治动物疾病的验方,大胆实践,探索出一套适合热区动物疾病防治的单方、验方,并应用中草药和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家畜各类疾病16135头,其中:治疗大牲畜1876头、治愈1831头,治愈率97.6%,治疗生猪1.43万头,治愈1.15万头,治愈率达80.6%;为广大养殖户挽回经济损失达1712.8万元。特别在应用中草药防治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工作中大胆探索、创新,取得突出成绩,得到市政府的充分肯定。为景洪市畜牧科技推广、人才培养与生产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代表性论文目录:
1.《中草药防治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实验研究》中兽医学杂志2011年第4期: 8─9。
2.《“止痢汤”治疗仔猪黄、白痢病疗效观察》中兽医学杂志2008年第3期:28─29。
3.《中草药“利尿汤”治疗牛热结尿闭症验方》中兽医学杂志2009年第1期:29─30页。
4.《大牲畜药物去势的试验及推广》云南草业2010年第2期:7页。
5.《中草药治疗种公猪无精症的探讨》中兽医学杂志2011年第5期:16页。
6.《稻草发酵饲料育肥肉牛试验》养殖与饲料2010年第9期56─57页。
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
(排序按材料报送时间)
一、勐海县甘蔗高产创建技术示范推广
主要完成人:杨建荣 李艳芳 罗 梅 伍彩云
旗 尔 余学珍 邹俊云 李美蓉
特 芮 李春秀 纪新时 马绍华
王智梅
主要完成单位:勐海县甘蔗技术推广站
推荐单位:云南省农业厅
项目的重要技术创新点、项目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
项目通过高产创建示范、带动,使勐海县2011/2012年榨季种植面积居全省76片蔗区第六位,单位面积产量居全省第三位。项目结合当地的甘蔗生产实际情况,开展了“百亩核心示范,千亩高产创建展示,万亩辐射带动”的甘蔗科技创新活动。通过甘蔗健康种苗、深耕深松、地膜覆盖、测土配方施肥、间套作、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甘蔗机械化等技术集成,形成一套轻简、高产、高效的甘蔗种植技术。通过“专家团队+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的服务体系,加速集成组装技术的推广应用。全县累计示范推广面积5.7万亩,平均亩产8.12吨,较非示范区亩增产1.31吨,增幅为20%,新增甘蔗产量7.467万吨,蔗糖分提高0.68%,蔗农增收2486.51万元、企业增收1257.56万元、财政增收740.5万元。创新开展甘蔗间套种1.26万亩,为农民直接增收1747.91万元。
二、云南高秋眠级紫花苜蓿品种筛选及栽培利用配套技术集成与推广
主要完成人:马兴跃 吴晓祥 杨仕林 杨泽明
杜杰亮 张丽春 秦 浩 戴 宏
许娅虹
主要完成单位:云南省草山饲料工作站
洱源县草山饲料工作站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畜牧技术推广站
会泽县草原监理站
泸西县畜牧技术推广站
个旧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推荐单位:云南省农业厅
项目的重要技术创新点、项目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
项目实施以来筛选出了产量高、抗逆性好、适合云南大部分地方种植的WL525HQ、WL903、1085、0701399、CA-0504等5个秋眠级都在8级以上的高秋眠苜蓿品种;确定了云南种植高秋眠级苜蓿品种的适宜区域;建立了苜蓿标准化栽培与利用的技术标准;确定了苜蓿在牛羊日粮中的最佳饲喂比例和种植优质牧草种植模式;试验示范和推广紧密结合,加快了云南高秋眠苜蓿种植技术的推广,2005年-2012年累计示范推广种植以WL525HQ为重点的高秋眠级苜蓿15.94万亩,保苗面积达到11.91万亩,可年产苜蓿鲜草95280万公斤,可解决17.4万头奶牛或26.1万头肉牛的优质青绿饲草;2004的-2012年累计产苜蓿鲜草319680万公斤,产值累计14.39亿元,利润7.59亿元;建成了洱源、会泽、泸西、个旧、建水、昌宁、耿马等7个标准化牧草引种试验基地。
三、云南省薇甘菊防治与预警监测
主要完成人:岳 英 张付斗 泽桑梓 孙治旭
张国云 徐高峰 季 梅 邵革贤
赵跃植 马柱芳 张兴旺 陈云辉
郭 晋
主要完成单位:云南省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云南省林业科学院
德宏州农业环境保护监测工作站
保山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临沧市农业环境保护监测站
推荐单位:云南省农业厅
项目的重要技术创新点、项目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
项目通过5年的调查监测,在9州市共建立516个监测点,发现薇甘菊新发生点262个,掌握了全省薇甘菊的发生、分布及危害情况,制定了《云南省薇甘菊调查技术规程》、《云南省薇甘菊监测及评估技术规程》和《云南省薇甘菊防治技术规程》;在敏感区域建立防控阻截带2004公里;开展薇甘菊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生态防治技术研究,提出物理技术2项、化学防治技术12项,进行了27种除草剂的生物测定,研发了4项除草剂配方;筛选出红薯、鱼腥草和白花蛇舌草等替代物种5种,研究出红薯替代控制并结合除草剂应用技术1项;在云南林区首次发现野外寄生薇甘菊的大花菟丝子(Cuscuta reflexa)、日本菟丝子(Cuscuta japonica)和薇甘菊颈盲蝽(Pachypeltis sp.)。在薇甘菊局部发生区和入侵早期的发生点,实施人工防除结合灭生性除草剂应用,全省根除薇甘菊发生点168个,面积4582.37亩,防治效果100%;对甘蔗、柠檬、香蕉和咖啡等经济作物,采取选择性除草剂应用为主,结合生态管理,累计防治薇甘菊23.81万亩,防治效果达到90~95%;对橡胶、麻竹和非耕地采用化学防除结合生物替代,累计防治薇甘菊19.2万亩,防治效果85~90%。通过薇甘菊综合防治技术应用,累计完成示范67.93万亩。其中:应急灭除48.73万亩(农田地综合防治23.81万亩),林地综合防治19.2万亩,新增纯收益6.43亿元,减少生态经济损失11.9亿元,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申请专利6项,其中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个,实质审查生效4个,发表学术论文14篇。培训技术人员及农民24.65万人次。
四、培训农民降低农药风险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
主要完成人:李亚红 吕建平 朱晓明 苏 龙
李永川 刘永昌 刘 萍 马庭矗
韩忠良
主要完成单位:云南省植保植检站
昆明市植保植检站
楚雄市植保植检站
元谋县植保植检站
陆良县植保植检站
景洪市植保植检站
推荐单位:云南省农业厅
项目的重要技术创新点、项目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
项目在调查研究农民蔬菜种植习惯、病虫生态知识和防治行为的基础上,设计和推广蔬菜了IPM技术,创新云南省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模式,提出“三阶段”区域性辅导员培训模式,探讨了参与式调查方法在农民培训中的应用,对农药使用风险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降低农药风险的培训课程,做好了项目实施效果和影响力评价,研究了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效果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监控了项目实施的效果,开展农民活动日、农民宣传会等活动来宣传和扩大影响力。在16州市的100多个县实施,累计培训农民20.23万人次,2010-2012年在全省推广应用面积367.35万亩,辐射带动面积1653.99万亩,“三诱”技术推广应用面积165万亩次,防控病害和虫害效果分别达85.6%和83.5%;新增粮食总产量1473.0735万公斤,新增销售额1.7677亿元,新增总产值1.2374亿元。项目组编写了降低农药风险的相关的《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手册》、《无公害蔬菜主要病虫科学安全用药技术手册》、《辅导员培训操作手册》、《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手册》、《云南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生态指南、大白菜、菜豌豆、西红柿生态指南》、《TOT、TOMT、RTOT》培训班日志。参编《农民田间学校概论》、《降低农药风险培训操作手册》和《云南绿色植保理念与实践》等著作,发表学术论文18篇。
科学技术发明奖推荐项目
威提特东非狼尾草开花结实特性及种子脱粒技术的研究
主要完成人:匡崇义 薛世明 徐 驰 黄必志
段新慧 钟 声 袁福锦 吴文荣
余梅
主要完成单位: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院
推荐单位:云南省农业厅
项目的重要技术创新点、项目应用推广及效益情况:
项目是云南省科技厅2005年立项的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过三年的研究,发明专利“东非狼尾草种子脱粒方法”。该项目属边缘科学,涉及牧草种子科学、机械制造等领域,其关键技术是针对牧草种子细小的特点,经反复试验,调节合理的脱粒机转速,使种子在脱粒过程中的受损率降到最低,同时又达到完全脱粒的目的。这是首次在国内研究形成的东非狼尾草的种子生产及脱粒技术,其和产的种子纯净度、发芽率高于国外进口种子,种子受损率低于国外进口种子。5年来,通过赠送和低价销售,为云南及全国人工草地建植、水土保持、草坪绿化、护坡、引种研究等行业提供了优质种子,累计新建各类东非狼尾草草地9800亩以上,每年产生经济效益800万以上,建立了30亩标准化的东非儿狼草种子生产示范基地,在核心期刊发表研究论文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