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县(市、区)农业局(农委):
9月中旬至10中下旬是我区晚稻中后期主要病虫鼠害发生为害和防治的关键时期。受近期气候、田间环境等因素影响,与上年同期相比,我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发生偏重,稻飞虱回迁时间比常年偏早,虫量较大,8月中、下旬就出现了明显的回迁峰,统计28个县(市、区)8月下旬测报灯下5天成虫总诱获量为438215头,比上年同期增55.9倍,稻纵卷叶螟在桂南桂中局部田块田间出现蛾高峰,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田间有不同程度发生,据综合分析预测,我区晚稻中后期病虫鼠害总体发生程度为中等局部大发生,其中稻飞虱、稻纹枯病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稻纵卷叶螟中等局部大发生,稻瘟病中等偏轻局部中等偏重程度发生,农区鼠害中等程度发生,防治形势严峻。为贯彻落实农业部和自治区有关工作部署,及时抓好晚稻中后期病虫鼠害防控工作,保障晚造粮食安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防控措施
各级农业部门要高度重视晚稻中后期病虫鼠害防控工作,加强防控组织领导,大力推进公共植保,落实防控责任,健全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指挥机构,提升防控工作政府主导行为,完善防控预案,做到“领导、责任、资金、技术、物资”五到位,切实抓好关键时期、重点区域重大病虫害科学防治。适时启动应急机制,组织应急防治、统防统治和专业化防治,做到“思想不麻痹、工作不松懈、措施不松劲”,坚决打赢晚稻中后期重大病虫害防治攻坚战。
二、全面监测预警,畅通信息传递
各级农业植保部门要坚持“天天调查、五天一报、重大病虫实时上报”的工作制度,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重点抓好大田普查和“两迁”害虫回迁的监测预警,准确掌握病虫发生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有效指导防治工作。处于“两迁”害虫回迁路径的重点县(市、区)植保站,更要深入田间调查,掌握“两迁”害虫回迁及其发生动态,及时发布病虫预报警(急)报。加强病虫信息上传下达力度,确保病虫信息畅通,做好节假日值班, “十一”黄金周期间要有人坚守岗位,专人值班,做好病虫监测预报和防治指导工作。
三、明确主攻对象,科学有效防治
各地要根据当地生产实际和病虫发生特点,明确防治主攻对象,实行科学有效防治。就全区而言,晚稻中后期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三化螟、稻瘟病、纹枯病为主攻防治对象,同时抓好农区统一灭鼠,种植感病品种较多的稻区注意做好破口期穗颈瘟、稻曲病等病害的用药预防。局部稻区还应适时做好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二化螟、台湾稻螟等防治。各地要提倡经济与生态并重、综合防治和应急处置相结合的防治策略,协调使用各种有力措施实施科学、有效防治。
四、开展群防群治,推进专业化防治
各地要大力开展宣传培训,通过举办现场会、开办农民田间学校、建设示范样板等方式开展技术培训,利用报纸、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及时发布病虫警报和防治技术信息,正确引导媒体和社会舆论,广泛动员群众适时开展群防群治。各级农业部门和植保机构要根据农业部、自治区农业厅有关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充分利用中央转移支付重大病虫防治补助资金,大力扶持发展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加强对专业化防治人员的技术培训、指导与服务,组织实施联防联治、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效率和效益。
五、搞好配套服务,推广关键技术
各地农业植保部门要围绕“美丽广西·清洁田园”活动做好试验示范,大力推广应用关键防治技术,协调应用绿色防控技术、生态控害技术。实行达标应急防治,掌握好防治适期、药剂施用量、施用方法,提倡应用安全、高效、生态、经济、对口农药,每个农药品种每个季节使用不超过2次,按照我区重大农作物病虫害应急防治主推农药品种名录科学选好应急防治用药品种。
六、强化监管督导,确保防控成效
各级农业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防治用药市场监督抽查行动,严肃查处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净化农药市场,保障适销对路农药的有效供应,确保农民用上“放心药”,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农药坑农害农事件。同时,实行分片包干联系督导责任制,组织干部深入生产一线督导防控工作,解决防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防控工作取得成效。我厅将不定期派出工作组分赴各地开展病虫防治工作督导检查。
2013年9月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