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机关各处(室),省知识产权局,各直属单位:
按照《云南省科技厅关于推荐2013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奖有关事项的通知》(云科奖发〔2013〕3号的要求,现将云南省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申报的“强化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促进桥头堡建设研究”、“健全和完善提升云南公民素质机制研究”、“扩大我国中药材出口东南亚对策措施研究”、“云南省产学研结合创新研究”4个项目进行公示,公示期5天,时间从2013年6月5日起至9日止。
公示期内,若有意见请与厅办公室联系。
附件: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公示
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2013年6月5日
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公示
强化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合作促进桥头堡建设研究
一、项目基本情况
候选人:王泽华、孙海燕、李平、普卫东、路娜、罗靖、李雯
候选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推荐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二、项目简介
(一)主要技术内容
1.紧密结合我国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实际,详细梳理了GMS合作20年的合作历程、合作机制、合作成效,以及近年来合作中出现的新特点。
2.充分论证了GMS在桥头堡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提出GMS合作是桥头堡建设的奠基石、辅助器、实验区,关乎桥头堡建设的核心利益。
3.深入分析了桥头堡建设给GMS合作带来的重大机遇,桥头堡建设将提升GMS合作地位,将延伸GMS合作空间,将务实GMS合作内容,将确立中国在GMS合作中的“领头羊”地位。
4.认真分析了GMS合作在促进桥头堡建设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强化GMS合作,促进桥头堡建设的基本思路、工作重点及对策建议,为我省进一步拓宽开放合作的发展空间,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依据。
(二)特点
1.在国内第一次全面总结了GMS合作20年的合作历程、合作机制、合作成效,以及近年来合作中出现的新特点,是该项目研究的一大特色及创新点。
2.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针对未来GMS合作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从GMS合作与桥头堡建设的角度,从多个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合作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以及相应的保障措施,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3.研究技术路线合理、方法科学规范,思路清晰,资料翔实,有说服力,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为我省进一步拓宽开放合作的发展空间,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参考依据。
(三)应用推广情况
1.课题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充分体现了研究工作的前瞻性和战略性,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为各级领导部门提供了重要的决策咨询参考。
2.促成与各级领导部门开展系列合作。如与科技厅相关处室共同撰写《科技桥头堡蓝皮书》,与云南省桥头堡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开展《云南省沿边开放经济带规划研究》等。
3.直接促成了云南省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课题第一完成单位)桥头堡建设研究中心的成立。面向企业开展系列咨询服务工作,为36家企业提供项目咨询服务,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45项。
4.促成了云南省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课题第一完成单位)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认定,设立了“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云南省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景洪中心”和“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云南省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普洱中心”。
5.促成了一批桥头堡相关著作出版和相关论文的发表。其中,出版著作3本,发表论文3篇。
6.中共云南省政府政策研究室、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及云南省科学技术厅等7家单位对研究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出具了应用成果书面证明。
三、候选人和候选单位对项目的贡献情况
(一)候选人对项目的贡献情况
1.王泽华,负责课题研究的立项、设计、组织和参与研究、协调进度。作为课题组长,第一完成人,对课题研究的进度和质量负责。执笔撰写了课题咨询报告及研究报告。作为第一作者与他人合作拟定了课题研究成果出版专著《GMS合作与桥头堡建设》。
2.孙海燕,参与课题研究的立项、设计、组织和参与研究、协调进度。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撰写课题咨询报告、研究报告及其他相关材料。作为第一作者,与他人合作撰写了论文《新形势下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发展趋势分析》刊登于《东南亚纵横》2013年第1期;《云南对东盟知识产权贸易问题与对策研究》刊登于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
3.李平,协助课题组长负责课题研究的立项、设计、组织和参与研究、协调进度。作为课题主要参与者,参与撰写了课题咨询报告及研究报告,并负责修定。撰写了论文《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合作20年综述》刊登于《东南亚纵横》2012年第2期。
4.普卫东,协助课题组长负责课题研究的立项、设计、组织和参与研究、协调进度。作为课题主要参与者提供了技术资料,参与撰写了课题咨询报告及研究报告,并负责修定。
5.路娜,参与课题研究的立项、设计研究。作为主要研究人员,撰写部分研究报告及相关材料。作为第一作者,与他人合作撰写了论文《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和桥头堡建设》刊登于《中国发展》2011年S1期。
6.罗靖,负责课题研究的框架设计、组织和参与研究。作为课题主要参与者,参与撰写了课题咨询报告及研究报告。
7.李雯,协助课题组长负责课题研究的立项、设计、组织和参与研究、协调进度。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课题研究及撰写研究报告。
(二)候选单位对项目的贡献情况
候选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在省科技厅职能部门的指导下,承担了该项目的全部研究工作。全过程参与课题的研究、策划、向课题研究提供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支持,为本课题研究的全面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发挥了积极作用,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完成,并推动了项目的研究成果的提供应用。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负责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及向相关部门的汇报工作。组织召开了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和领导参加专家咨询会。
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公示
健全和完善提升云南公民科学素质机制研究
一、项目基本情况
候选人:王泽华、朱俊琳、秦东晓、高玉梅、罗靖、殷勤、王贤
候选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推荐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二、项目简介
(一)主要技术内容
1.对我国国家层面的科普能力建设和全国国民素质进行了总体介绍,并对科普事业的运行机制进行了整理、分析和总结。
2.深入分析了国内外在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方面的实践,总结提炼科普的经验和启示。
3.该项研究在充分调研云南公民科学素质的现实情况的基础上,以案例为基础,分析了云南省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机制的实践。
4.结合云南省实际,借鉴国内外机制先进经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提升云南公民科学素质机制的对策措施。
(二)特点
1.课题具有一定的高度,对国家科普能力建设有总体的介绍和分析,同时介绍了国内外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情况,并进行了经验总结。
2.课题与实际结合紧密,具有很好实用价值。紧密结合创新型云南省行动计划提升全省公民科学素质的目标,为云南省科普工作者提供了一本非常实用的工具书,对提高云南科普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3.该课题紧密结合云南省实际,通过对云南省公民科学素质的实践和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机制深入研究,做到了理论和实践高度结合,研究成果在云南省各州(市),市(县、区)得到较好应用,在科普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应用推广情况
本项目研究前期和研究过程中十分注重研究的成果的应用推广,部分成果被《云南省科普工作“十一五”规划》和《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认定管理办法》充分吸收采纳,在云南省科普基地认定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项目成果已于2010年11月由云南民族版社正式出版,全书21万字,已成为省科协、16个州(市)60多个县(市、区)和10余个社区等科普相关部门的培训指导教材和工具书。
三、候选人对项目的贡献
1.王泽华,负责课题研究的立项、设计、组织和参与研究、协调进度;作为课题组长,第一完成人,对课题研究的进度和质量负责;执笔撰写了课题咨询报告及研究报告;作为第一作者与他人合作拟定了课题研究成果出版专著《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研究》。
2.朱俊琳,作为课题组长主持项目的总体设计和课题研究工作,对项目的全过程研究进行组织协调和质量控制,参与专著出版、编辑统稿等工作。
3.秦东晓,协助组长完成课题研究的立项、设计、组织并参与研究;参与撰写了课题咨询报告及研究报告;课题研究成果出版专著《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研究》。
4.高玉梅,作为课题副组长,配合课题组长组织项目实施;组织开展基层科普工作调研,执笔撰写了课题研究报告相关专题;在课题研究成果出版专著《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研究》中撰写第二章。
5.罗靖,负责课题研究的框架设计、组织和参与研究;参与撰写了课题咨询报告及研究报告;作为课题主要参与者,出版专著《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研究》。
6.殷勤,参与课题研究,负责第一部分背景和意义撰写;参与课题研究成果出版专著《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研究》。
7.王贤,参与撰写了课题咨询报告和研究报告第五部分;参与出版专著《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研究》。
四、候选单位对项目的贡献
1.在省科技厅职能部门的指导下,独立承担了该项目的全部研究工作。全过程参与课题的研究、策划,向课题研究提供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支持,为本课题研究的全面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发挥了积极作用,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完成,并推动了项目的应用。
2.在研究过程中,负责与云南省政府、省科技厅的沟通与协调及向相关部门的汇报。组织召开了相关专家咨询会。
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公示
扩大我国中药材出口东南亚对策措施研究
一、项目基本情况
候选人:李平、高玉梅、李雯、董漪、罗杨、莫泰尧、杨崇仁
候选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推荐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二、项目简介
(一)主要技术内容
1.作为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该项研究站在国家战略高度,紧密结合我国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和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的实际,详细论述了进一步扩大我国中药材出口东南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认真阐述了中医药在世界医药中的地位和作用,系统论述了我国中医药现代化建设15年来取得的成就。为我国中医药管理部门、决策部门以及广大中医药企业提供了最新最详实的数据及分析参考。
3.深入分析了东南亚国家中医药现状及发展前景,对东南亚国家中药材市场现状、药品注册、药政管理、市场准入政策等进行了全面系统调研分析,提供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填补了国内研究空白。为我国中医药企业开拓东南亚中医药市场提供了重要参考及帮助。
4.详细提出了我国面向东南亚中药现代化(云南)基地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提出重点实施六大工程即:“中医药科技支撑平台建设”、“中医药应用基础研究”、“中医药新产品研发”、“中医药现代化生产”、“中医药创新型企业培养”、“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
5.有针对性地提出进一步扩大我国中药材出口东南亚对策措施。
(二)特点
1.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同我国面向东南亚中药现代化(云南)基地建设结合起来开展研究,是该项目研究的一大特色及创新点。研究工作既站在国家战略高度,又充分体现了云南地方特色。
2.该项研究对东南亚国家中医药现状及市场准入政策的分析,具有创新性、针对性和实用性,填补了国内研究空白,为我国中医药企业开拓东南亚中医药市场提供了重要参考及帮助。
3.该课题充分体现了研究工作为领导决策服务和为重大项目服务的精神,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高度结合,课题研究提出的《我国面向东南亚中药现代化(云南)基地建设规划》经“中药现代化(云南)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后组织实施。
(三)应用推广情况
1.课题研究成果《我国面向东南亚中药现代化(云南)基地建设规划》经“中药现代化(云南)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后组织实施。
2.课题研究直接促成了云南省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课题第一完成单位)与新疆药物研究所及新疆科技干部培训中心的战略合作,双方就进一步扩大我国中药材出口东南亚相关事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定。
3.课题研究推动组建了“云南省石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4.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中共云南省委政策研究室、云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药物研究所等12家单位对研究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出具了应用成果书面证明。
三、候选人和候选单位对项目的贡献情况
(一)候选人对项目的贡献情况
1.李平,负责课题研究的立项、设计、组织和参与研究、协调进度;作为课题组长,课题第一完成人,对课题研究的进度和质量负责;执笔撰写了课题研究综合报告及咨询报告;按照国家科技部、云南省政府的安排,组织课题组成员到泰国、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药政部门及相关医药企业调研;负责向国家科技部、云南省政府作了专题汇报;作为第一作者撰写了《扩大我国中医药出口东南亚对策措施研究》论文,刊登于《云南科技管理》2013年第3期。作为第一作者独立撰写了《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合作20年综述》论文,刊登于《东南亚纵横》2012年第期。
2.高玉梅,协助课题组长负责课题研究的立项、设计、组织和参与研究、协调进度;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课题研究及撰写研究报告。
3.李雯,协助课题组长负责课题研究的立项、设计、组织和参与研究、协调进度;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课题研究及撰写研究报告。
4.董漪,参与研究,撰写研究报告。
5.罗杨,参与研究。
6.莫泰尧,参与研究。
7.杨崇仁,参与研究。
(二)候选单位对项目的贡献情况
候选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在省科技厅职能部门的指导下,承担了该项目的全部研究工作。全过程参与课题的研究、策划、向课题研究提供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支持,为本课题研究的全面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发挥了积极作用,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完成,并推动了项目的研究成果的提供应用。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负责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及向相关部门的汇报工作。组织召开了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和领导参加专家咨询会。
科技进步奖推荐项目公示
云南省产学研结合创新机制研究
一、项目基本情况
候选人:李平、路娜、卢云伍、徐宝明、贺光曙、王泽华、董漪
候选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推荐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厅
二、项目简介
(一)主要技术内容
1.本项目为2008年云南省政协重点调研工作,并列入云南省科技厅2008年科技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计划课题。该项目组织了省政协部分科技委员及相关专家,对全省产学研结合自主创新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2.详细论述了国内外产学研结合机制与模式,重点分析了美国、法国、英国、芬兰、日本以及我国上海、北京、广东、江苏等地在开展产学研结合方面采用的成功机制和模式,为我国有关管理部门、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提供了翔实系统的分析参考。
3.在深入全省7个州市21个企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我省产学研结合自主创新的成功经验、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总结撰写了7个典型案例,归纳凝练提出了具有我省特点的5种产学研结合自主创新模式。
4.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推动我省产学研结合自主创新发展的对策措施,为省委、省政府提供了决策咨询建议,并列入2009年省政协重大提案。
(二)特点
1.把政协的参政议政职能同政府科技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紧密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形成合力,是该项研究的一大特色。
2.该项目既注重调查又注重研究,既注重理论,又注重实践,在二者的结合方面做到了高度的统一。通过广泛调查研究,总结撰写了7个典型案例,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在分析国内外产学研结合机制与模式的基础上,归纳凝练提出了具有我省特点的5种产学研结合自主创新模式。
3.该课题充分体现了研究工作为领导决策服务的精神,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关于云南省产学研结合创新机制的调研报告》被政协云南省委员会所采纳,以云协办函【2008】104号文件提交云南省人民政府,并成为省政协2009年重大提案。
(三)应用推广情况
1.2008年9月,云南省政协采纳了该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并由课题组主要成员代表省政协在兰州召开的西部十二省市区政协产学研工作会议上做了专题学术交流。
2.2008年11月,该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关于云南省产学研结合创新机制的调研报告》被政协云南省委员会所采纳,以云协办函【2008】104号文件提交云南省人民政府,并成为省政协2009年重大提案。
3.2008年12月,与该课题研究有关的2篇论文“国内部分省区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成功经验”和“云南省产学研结合创新机制典型案例”登载于《科技创新与发展研究》2008年第7期,报送省委、省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
4.2009年2月,由课题组副组长徐宝明和课题组主要成员毕红两同志撰写的“关于构建云南省技术创新体系的对策建议”一文,作为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提交云南省政协十届二次会议。
三、候选人和候选单位对项目的贡献情况
(一)候选人对项目的贡献情况
1.李平,负责课题研究的立项、设计、组织和参与研究、协调进度;作为课题组长,课题第一完成人,对课题研究的进度和质量负责;执笔撰写了课题研究综合报告及咨询报告;按照云南省政协的安排,2008年9月参加了在兰州召开的西部十二省市区政协产学研工作会议并做了专题学术交流;按照云南省政协的安排,执笔起草了《关于云南省产学研结合创新机制的调研报告》,由政协云南省委员会议云协办函【2008】104号文件提交云南省人民政府;作为第一作者撰写了《国内部分省区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成功经验》和《云南省产学研结合创新机制典型案例》两篇论文刊登于《科技创新与发展研究》2008年第7期。并报送省州市有关领导部门。
2.路娜,作为课题组副组长协助组长组织研究;协助组长参与课题设计、撰写报告;参与调研、撰写典型案例。
3.卢云伍,作为课题组副组长参与课题设计,组织协调。
4.徐宝明,作为课题组副组长参与课题设计,组织协调。
5.贺光曙,参与课题设计,组织协调。
6.王泽华,组织协调,参与研究。
7.董漪,参与研究,撰写报告。
(二)候选单位对项目的贡献情况
候选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在省科技厅职能部门的指导下,承担了该项目的全部研究工作。全过程参与课题的研究、策划、向课题研究提供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的支持,为本课题研究的全面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发挥了积极作用,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完成,并推动了项目的研究成果的提供应用。在项目研究过程中,负责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及向相关部门的汇报工作。组织召开了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和领导参加专家咨询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