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鄂西北山区的湖北省十堰市,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也是我国内陆腹地重要生态功能区,还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重点集中连片地区。这里是我国重要的茶叶发源地之一,也是全国优势茶叶产区,先后被国家及省授予“中国生态有机茶之乡”、“中国道茶文化之乡”、“鄂西北高香型绿茶基地”等称号。为将十堰茶产业盘大做强,2009年以来,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下,在省直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十堰市委、市政府创新山区特色农业开发理念,将博大精深的武当道教文化与丰富而独特的茶资源有机融合,率先在全省市州一级中整合茶叶品牌牌,合力打造武当道茶。经过5年的努力,武当道茶从一个鲜为人知的小品牌成长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较大影响力的大品牌,极大地提升了十堰茶叶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力地示范带动了全市茶产业深度开发。茶叶产业已逐步成为引领山区现代农业的示发展的示范产业、山区茶农增收的致富产业、促进城乡居民就业的民生产业、保护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的生态产业。
一、十堰山区茶产业开发成效
(一)产业基地初具规模。近年来,十堰市深入实施以茶叶等为主的“四百万”重点特色产业建设工程,截至2013年底,全市茶园面积已达67万亩,初步形成了以竹溪、竹山、房县等南部山区县“百里茶叶长廊”为主,郧县、郧西县、丹江口市和市城区重点茶叶乡镇为辅的茶叶基地格局。十堰因此成为湖北省四大茶叶主产区之一,被省里确定为“鄂西北高香型绿茶基地”,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优势茶叶产区。
(二)龙头企业实力增强。全市现有各类茶叶企业300多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15家,省级5家,国家级1家。以竹溪龙王垭、梅子贡、竹山圣水,武当山八仙观茶场、丹江口阿里山为主的省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2013年实现年产值近10亿元元,辐射带动全市100多个乡、村茶场,20多万个茶农开发增收。
(三)品牌开发成效显著。目前,全市有30多个产品获“三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有机茶品牌20个。武当道茶60多个系列产品在国际国内农博会和评审会上获金奖,2个产品获湖北十大名茶,2个产品获全省十佳旅游文化名茶,5个茶叶品牌获湖北省著名商标。“武当道茶”也先后荣获“湖北第一文化名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登记、“亚太(国际)低碳农业奖”、“湖北省著名商标”、“十堰城市名片”、“湖北十大品牌茶”“中国农产品百强区域公用品牌”“中国第一文化名茶”等殊荣。
(四)综合效益大幅提高。全市茶叶产量1.3万吨,实现农业产值23.3亿元,综合产值达60多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9%和12%。按开采面积计算,2013,十堰市亩平茶叶产值5830元,茶叶农业产值和亩产值均居湖北省首位。全市有60多万茶农从事茶叶种植,农民人平从茶叶产业中获得收入510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近10%,位居特色产业之首。茶叶产业开发,增加了茶农收入,拓展了农民就业渠道,优化了核心水源区生态环境,已成为十堰山区的生态产业、民生产业、就业产业,显示出越来越大的综合效益。
二、品牌打造示范引领山区三农发展
(一)进一步激发了各地发展茶叶产业的积极性。武当道茶品牌打造,提升了十堰茶产业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了各地开发茶叶产业的信心。2010年以来,全市共新建茶叶基地30万亩,是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成为全省四大茶叶主产区之一。目前我市各地发展茶叶产业积极性进一步高涨,茶叶已成为山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优势特色产业。
(二)促进了龙头企业盘大做强。武当道茶品牌打造,引发了龙头企业加速扩张。2009年以来,武当道茶品牌打造五家核心企业共投资3.6亿元进行规模扩张,企业实力和辐射带动力显著增强。龙王垭茶场2011年成功晋升为国家级龙头企业,填补了我市无国家龙头企业的空白,另外,4家企业均成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核心企业带动板块面积25万亩,成为我市茶叶产业开发的主力军。目前,武当道茶品牌打造核心企业引进外来资本,已成功组建武当道茶集团,力争3年左右的时间,成为全国茶叶企业前三强。龙头企业实力增强,有效带动了山区茶叶产业提档升级和山区茶农增收,有力促进了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山区新农村建设加速推进。
(三)提升了我市茶产业的知名度。通过在北京、武汉举办新闻发布会和推介会,在国内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推介,组织品牌打造核心企业参加全国、全省茶叶博览会,武当道茶的知名度大幅提高,先后荣获“湖北第一文化名茶”、“国家地理产品标志”,“湖北省著名商标”、“十堰城市名片”、“全国农博会金奖产品”、“亚太(国际)低碳农业奖”“湖北十大品牌茶”等一系列殊荣。在由农业部优质农产品中心等单位举办的2012年“中国最具影响力区域公用品牌”评选活动中,武当道茶名列全国24个茶类区域公用品牌之首,在2014年由中国农产品品牌价值评估中心评估武当道茶以15.45亿元的品牌核心价值,连续三年蝉联全省茶叶品牌第一位。品牌打造极大的提高了我市茶产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目前,武当道茶畅销国内十余个大中城市,远销东南亚及欧美市场。
(四)促进了农业招商引资。武当道茶品牌打造,不仅得到了各级领导和茶叶界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也极大的吸引了不少国内大型企和社会资本的高度关注,一批企业和资本纷纷进入我市参与茶叶产业开发。初步统计,2009年以来,武当道茶品牌打造,共吸引市外企业在我市参与茶产业开发,投资总额25亿元以上。
(五)争取了一批国家及省级扶持项目。2009年以来,武当道茶品牌打造先后共争取国家及省市有关方面项目资金近8000万元。省农业厅还将“武当道茶”品牌建设作为全省第一个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整合试点予以大力支持,示范带动全省茶叶品牌整合。市政府年设立武当道茶品牌打造专项资金,每年安排1000万元财政资金支持茶叶等重点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连续4年每年支持财政资金200万元,各县(市)特别是茶叶主产大县纷纷加大茶产业开发的支持力度,各级政府对武当道茶品牌开发的支持力度空前,引导示范效应大幅提升,品牌打造已成为我市农业争取国家及省板块扶持的重要载体。
(六)提高了茶产业科技含量。围绕品牌打造,加大新技术、新模式、新产品研发力度,推进茶资源综合开发。《武当道茶生产技术规程》、《武当道茶产品质量标准》通过省级鉴定,成为湖北省地方标准已正式颁布;武当道茶有机茶品牌开发走在全省前列,目前,全市有机茶品牌达到35个,占全省有机茶品牌一半以上;武当道茶产业开发项目被列为省、市重大农业科技项目,先后有4个子项目获省、市科技进步奖,2个产品荣获国家发明专利。2013年武当有机道茶产业化开发与示范》获得省政府科技推广三等奖,《鄂西北武当道茶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成果奖二等奖。武当道茶由单一的绿茶拓展为以绿茶为主,红茶、乌龙茶、茶食品、茶多酚、茶工艺品等系列产品为辅的产品结构。品牌开发积大地促进了科技研发和推广,提升了茶产业的科技含量。
(七)提高了茶农收入和茶业开发效益。武当道茶品牌打造,创新特色产业开发机制,通过资源整合和市场开拓,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开发效益,有力促进了茶农增收和开发增效。2013年全市茶叶产量达到1.3万吨,同比增2%,比2009年增50%;生产产值达23.3亿元,同比增19%,比2009年增168 %;综合产值65亿元,同比增12%,比2009年增136 %;按投产面积计算,2013年全市茶叶亩平均产值5830,同比增19%,比2009年增68%;茶叶也由此成为全市特色产业中开发效益最高的产业之一。
三、加快武当道茶产业做强做优的对策与建议
(一)实施“四百万”工程,推进茶叶基地扩规提档升级。坚持新建基地发展与老基地改造“两手抓”,以竹房城镇带百公里茶叶长廊为主轴,辐射汉十高速公路沿线适宜种茶的乡镇。加大低产低效茶园改造力度,通过品种改良、土壤改造、园林改观等“三改”措施,加速茶叶基地配套设施建设,建设一批标准化示范基地,以此提高基地产出效益。
(二)实施龙头企业培植工程,增强企业辐射带动力。重点扶持武当道茶产业集团做大做强,支持集团公司完善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高起点编制集团发展战略规划,在市城区建设集茶叶深加工、包装、仓储、贸易、技术研发与培训、茶文化展示与观光旅游于一体的武当道茶产业园区,运用市场机制,通过兼并、租赁、控股等方式,用2—3年左右的时间,网络全市60%以上的茶叶企业,覆盖全市80%茶叶基地,到2020年,集团公司产值达到100亿元。加大扶持力度,对武当道茶集团公司和龙头企业,在建设用地、贷款贴息、融资项目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鼓励支持企业对分散茶农的茶园进行流转经营,提高龙头企业辐射带动力。
(三)实施品牌建设工程,做大做强武当道茶。将文化创意与产业开发有机结合,深度挖掘武当道茶文化潜力,将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与茶文化进行高位嫁接,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整合资源,合力打造“武当道茶”。按照“统一标识、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宣传、统一营销”的“五个一”要求,选择确定武当道茶集团公司做为武当道茶品牌打造的市场主体,加大品牌宣传、营销、推介力度。强化品牌管理,制定武当道茶品牌使用的准入标准和管理办法,完善推广武当道茶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依法查处力度。引导、鼓励、支持企业开展绿色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认证。着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鼓励茶企到国内大中城市开辟营销网点和销售门店,武当道茶集团要力争用2—3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有关大中城市设立武当道茶连锁形象门店500家以上。
(四)实施茶叶加工倍增工程,提高产业开发效益。以市场为导向,加大茶叶产品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深度加工。巩固全省“高香型绿茶基地”地位,稳定名优绿茶,扩大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比重,大力开发茶多酚、茶色素、茶碱、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和茶工艺品,确保全市茶叶加工产值成倍增长。鼓励支持企业更新设备、改进工艺,研发新产品;加速推广茶叶机采、机制技术,实现节本降耗。重点支持茶叶精深加工企业,对小微型茶企给予必要扶持。
(五)实施科技兴业工程,提高茶产业科技含量。大力推广优良茶树品种,竹溪、竹山、房县等主产区要建立各自的优良茶树良种苗木繁育基地,全市茶叶新建基地良种普及率达到95%以上;积极推广茶园起垄栽培、适度稀植、茶园养鸡、茶树病虫害生物防治与物理防治等先进运用技术,大力培养制茶能手,加强对龙头企业、种茶大户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科技素质;加大茶叶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用标准化推进产业化。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技术合作,聘请知名专家作顾问,领衔组建茶产业技术服务团队,重点围绕茶叶精深加工、原料全方位利用、茶叶机械化生产等重点技术展开攻关,促进茶产业转型升级。
(六)实施道茶文化建设工程,提升产业附加值。武当道茶作为中国和湖北第一文化名茶,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博大精深。武当道茶最早可追溯至老子,后因武当山而称之“太和茶”,至明代武当山一带生产的“骞林茶”一直是朝中贡品。由于道茶与道教相伴相生,其养生文化底蕴深厚。武当道茶传承至今,已形成了系列产品,但由于缺乏一款能够代表武当道茶文化传承的产品,以致武当道茶在产品形态上过于宽泛,必须通过挖掘整理武当道茶文化,开发一款特色鲜明且具历史内涵的产品。下一步,将与武当文化研究会合作,整理编写武当道茶文化书籍,在此基础上,从现有产品中筛选一款合适产品作为武当道茶的代表产品,以此推进道茶文化的宣传推介,推进十堰茶产业由卖产品向卖品牌、卖文化转变。同时,组织企业参与全国全省茶展、茶博会等大型茶事活动,全市每年有计划开展一次大型茶事活动。加快发展生态观光旅游茶园,将茶叶基地打造成生态观光景点。引导、支持茶企和民间资本投资兴建武当道茶茶楼、茶馆、茶庄,大力培养茶艺表演人才,编排武当道茶茶艺,推进武当道茶进宾馆、进酒店、进社区,在武当山等重要旅游景点设置武当道茶产品推介项目。
(七)实施“茶产业1211发展规划”,打造山区现代农业的示范产业。启动实施以“茶叶基地100万亩,综合产值达到200亿元,茶叶加工产值达到100亿元,茶业从业人员达到100万人”为主要内容的“茶产业1211发展规划”,突出鄂西北秦巴武当山区“高香型有机茶”的品质特色,彰显十堰山区武当道茶“修身养性”的文化特色, 整合资源,转变方式,完善体系,加速推进,全面提高十堰茶产业的开发水平和综合效益,把武当道茶产业建成十堰山区“文旅农工商”相结合的龙头产业和现代农业的示范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