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农民增收:重在政策落实

发布日期:2014-12-09    浏览次数:3

  党和国家把农民的利益捧在手上,实实在在地抓农业,真心实意地为农民,全方位的兴农村,解决了农村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以湖北省为例,2003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566.7元,连续10年快速增长,到2013年达到8867元,10年间增加了6300.3元,增长了3.5倍,且连续4年超过城镇居民增幅。可以说,这10年,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增收最快的时期,增收质量最好的时期,致富步伐最快的时期。农民大幅增收,不仅促进了农村巨大变化,也为拉动内需、促进全局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在2010年的基础上,到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的目标。既鼓舞人心,又体现了党中央执政为民的情怀。鼓起农民的钱袋子,关键在于落实好党的惠农政策。

  读懂农民再制定政策

  从农民收入特点看,农作物收入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市场时效性很强,如果没有准确把握市场信息,农民一年的辛苦劳作有可能得不到回报。所以,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中要积极引导农民了解市场信息,正确利用市场规律,做到维护农民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在农民和农产品市场中搭建一条沟通的桥梁,将农产品市场信息及时、详细地告知农民,为农民种养殖选择积极出谋划策。

  从农民自身特点看,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2008),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农民比重由1985年的27.87%下降到2006年的6.8%;相同时期内,小学教育程度农民所占比重由37.13%下降到32.7%;受到初中教育的比重则增长显著,由1985年的27.69%上升为49.5%;高中或中专教育的农民比重由6.%上升到9.8%;大学教育的农民比重达到1.2%。现阶段农民素质决定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关专家关于劳动生产率的调查表明,以文盲的劳动生产率为1计,小学文化程度则为1.43,中学文化程度为2.08 ,大学文化程度为4。这说明,人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劳动生产率的水平。一部分农民自身素质偏低的现状则导致了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缓慢。因此,要增加农民收入,必须从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对返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支持,在政策上给予倾斜,营造良好的创业空间、环境和条件。

  从农业农村经济全局看,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的瓶颈,需要首先解决农作物结构单一、优质农产品数量不多、特色不突出、效益不高等问题。所以,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中要努力按市场规律和自然规律办事,大力发展订单农业,抓好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围绕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发展变化调整产业结构,努力调出特色、调出实效。

  从以上的分析可知,我国帮助农民增收方法现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补贴,另一种是指导发展。而事实证明,在交通不发达、教育水平低的贫苦农村,帮助农民增收,不但要“授以鱼”,更要“授以渔”。即不能让他们坐吃“鱼”空,又不能让他们拿着渔竿还没到海边就饿死。既要加大对“三农”的输血,增加投入,更要增强其自身的造血功能,使“三农”问题早日解决。

  农民增收要打组合拳

  促进农民增收贵在行动。当前,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增收:

  (一)生产性增收。第一,抓基础。围绕发展现代农业这个主题,依靠科技增加单产。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设施农业发展步伐(设施农业产出是大田的5-10倍),增加农产品供给数量保证,特别是抓好新增千亿斤粮食工程,协调好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的关系,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第二,抓规模,主要途径是发展种养大户。加强农业板块基地建设,加快土地流转步伐。特别是粮食规模生产,有专家测算,消除土地细粹化,每年可增产粮食7000万吨以上。第三,抓质量,尽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饲料、兽药、鱼药、农药、肥料等重点环节监管,确保农产品优质、安全;第四,抓模式,不断优化农业生产模式,推广优质高效技术、轻简栽培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挖掘农业内部潜力。

  (二)工资性增收。围绕发展劳务经济这个主题,抓好农民工转移。主要是四个方面:第一,继续加大农民工转移培训力度,提高补贴标准,创新培训方式,扩大培训范围,增加培训时间,丰富培训内容;第二,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主要是落实农民工同工同酬和工资及时足额兑现的问题,解决好农民工医保、社保等基本保障问题;第三,更多关爱农民工,主要是帮助农民工解决好子女教育和老人安抚等问题,积极为农民工创造工资生活条件,在农民工集中地建设一批农民公寓,降低农民工打工成本;第四,鼓励有一定技能、有一定资本和资源的农民工进行创业。

  (三)加工性增收。围绕发展农业产业化这个主题,抓好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主要是四个方面:第一,继续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每个优势特色农产品都要有一个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引领;第二,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特别是粮棉油等大宗农产品,要扩大订单覆盖范围,规范订单合同,提高履约率;第三,继续做响农产品品牌,做到行行有品牌,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加强宣传;第四,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以产品标准化为主线,推动生产、加工、流通和包装等各环节的标准化。第五,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在加强科研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让更多的龙头企业进入深加工领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增强其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流通性增收。围绕发展发展农产品物流产业这个主题,抓好农村合作组织和经纪人队伍。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挥批发市场等农产品集散地的平台作用,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产业,一头连生产,一头接市场,以最小成本把生产者提供的物品直接发送到用户手中,使农民收入多元化。拓展农产品物流领域:一是物品配送,特别需要即时配送,二是连锁经营,建立配送中心,三是初步加工,包括定制业务,四是产前产后服务,包括信息提供,五是仓储运输,六是电子商务和会展经济,以实现物流成本最小化。第二,大力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加强对农村经纪人队伍培训和培养,发挥其走乡串户的传统优势,同时,建立农村经纪人网络互助共享平台。第三,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积极探索各种农产品期货市场建设的路径,积极利用国内和国际农产品期货市场资源,充分发挥其调节市场、规避风险的作用。

  为农民增收之火添上权益保护之油

  孩子越大,家长越怕。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农民因病致贫、因学致贫还困扰着农民。要想让农民松开捂住钱袋子的手,就要让农民有钱可用,并且用得放心,花得开心。继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抓好落实政策。主要是五个方面:第一,落实好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补贴、奖励和减免政策,确保政策执行到位不走样;第二,切实抓好新形势下农民负担的监管,防止农民负担以新的形式、方式出现,防止农民负担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出现反弹;第三,积极探索化解乡村债务的有效办法和途径,加强农村经济管理,预防发生新的乡村债务。第四,切实保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研究当前农民工回流对土地承包与流转的可能影响,积极化解农村土地纠纷。第五,积极探索集体资产产权改革,继续开展城中村、城郊村和园中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创新试点,努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