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发布日期:2013-11-18    浏览次数:2

“十二五”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攻坚时期。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实现由工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的跨越,是我们面临的主要任务。

一、发展基础和面临的环境

“十一五”以来,我省工业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信息化建设快速推进,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一)发展基础

1.经济规模不断壮大。2010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9554亿元,是2005年的1.8倍,年均增长13.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781家,完成增加值8182.8亿元,是2005年的2.1倍,年均增长16.3%;实现利税2860.5亿元,是2005年的2.5倍,年均增长20.1%。钢铁、装备制造、石化、食品、纺织服装、建材、医药等七大主导产业增加值分别年均增长18.1%、22.0 %、8.1 %、13.7%、16.2%、13.9%和12.6%。钢材产量达到16757.2万吨,持续10年保持全国产量第一;水泥产量达到12594.3万吨,比2005年增长42.4%;维生素B12、维生素C、咖啡因、青霉素工业盐等原料药产量居全国第一位,焦炭、纯碱等基础产品产量位居全国第二位。“十一五”期间,全省工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8万亿元,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48%,年均增长28.2%,其中技术改造投资8823亿元,年均增长25.3%。

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钢铁、装备制造、石化三大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57.4%提高到6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8.3%提高到9.8%。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产业集中度进一步增强。形成了河北钢铁、冀中能源、晶龙实业、天威保变、长城汽车、冀东发展一批龙头企业集团,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39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26.5%。具有聚集特征的工业园区204个,入区企业1.84万个,实现工业增加值2400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30.4%。产品结构调整加快,钢材板带比达到57.8%,高档轿车板实现了零的突破,形成了大型输变电成套设备、风电设备、高速动车组、乘用车、TDI(甲苯二异氰酸酯)、太阳能光伏和索具等一批高端、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效益产品。

3.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和品牌示范工程,截至2010年底,拥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50家, 其中国家级27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7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78家,其中国家级6家;突破了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平坦化、药物缓释控释技术、半导体照明、高速列车、风光储输等一批重大技术,累计开发新技术1.5万项,获得国家科技奖励50项,申请专利4.8万件。蓝鸟家具、华日家具、安平丝网、梅花味精、长城干红、今麦郎方便面、老白干香型酒、露露饮料等产品在国内享有较高知名度,中国驰名商标达到94个,中国名牌产品达到49项,省名牌产品达到814项。全省19.4%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建立了科技机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541家。

4.节能减排与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扎实推进。大力实施“双三十”工程,加快推进十大节能工程建设,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2010年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为2.733吨标准煤,比2005年下降38%。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5年削减15%。累计淘汰炼铁3696万吨、炼钢1888万吨、玻璃5622万重量箱、水泥6139万吨、焦化796万吨、造纸205万吨、酒精15万吨、印染3亿米、制革650万标张等落后生产能力。全省钢铁连铸比连续多年保持100%,居全国领先地位。优质产能比例快速提高,水泥新型干法工艺比重达到85%,玻璃浮法工艺比重达到78%,分别比2005年提高55个百分点、45个百分点。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