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时期是国际政治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我省继续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河北省对外经济合作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对于全面提升河北对外经济合作水平,实现我省科学发展、富民强省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规划依据省政府要求编制。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我省积极落实国家鼓励政策,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推行便利化措施,推动我省对外经济合作快速发展,一定程度地缓解了我省资源短缺矛盾,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转移了部分过剩产能,一批有实力的企业通过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逐渐发展壮大,为“十二五”时期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步伐奠定了坚实基础。
——对外直接投资(非金融类,下同)迎来改革开放后首个快速增长时期。五年累计核准中方对外直接投资14.90亿美元,年均增长47.63%,比“十五”时期增长10.2倍。并购、参股等更为灵活的投资方式得到逐步发展,核准并购项目15个,中方投资额1.79亿美元。核准500万美元以上大项目52个,是“十五”时期的7.42倍。从事对外投资的企业达到183家,比“十五”时期增加266%。
——对外承包工程规模与质量均显著提升。对外承包工程五年累计完成营业额93.06亿美元,年均增长38.04%,比“十五”时期增长7.49倍。对外承包工程不断向EPC总承包、BOT等更高层次发展,大项目不断增多,技术含量日益提高。完成营业额5000万美元以上项目55个,是“十五”时期的3.67 倍,其中上亿美元项目31个,是“十五”时期的6.2倍。对外承包工程企业达到80家,比“十五”时期增加25%。
——对外劳务合作平稳健康发展。对外劳务合作政策措施相继出台,管理趋于规范,市场秩序有了明显改善。对外劳务合作五年累计完成营业额1.16亿美元,年均增长9%;派出各类劳务人员达4.65万人,比“十五”期间增加2.51万人。对外劳务合作逐步摸索出团队整建制派出、基地县培训后派出等模式,海员、护士、工程师等高级劳务外派不断增加。对外劳务合作企业达到41家,比“十五”期间增加241%。
“十一五”期间,我省对外经济合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与先进省份相比,我省对外经济合作项目少、规模小,尚不能满足我省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二是结构不尽合理,质量有待提高。在市场结构上,主要集中于亚洲、非洲发展中国家,不利于风险分散;在产业结构上,大多集中于利润较低的加工制造等产业链条低端环节,高新技术产业、高端承包项目偏少,不利于我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三是企业总体实力不足,抗风险能力较弱,国际化人才缺乏,跨国经营水平有待提高。四是融资难、贷款难等问题,制约了企业“走出去”的规模、速度。五是对“走出去”企业政策支持不够,政策环境需要改善。
二、面临形势
“十二五”时期,世界经济将在调整中逐步恢复增长,经济全球化将在曲折中继续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崭新阶段。总体来看,“走出去”还将处于初级阶段,实施“走出去”战略面临新的机遇期,对外经济合作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我省对外经济合作肩负着新的任务和使命,加快发展面临诸多机遇,也存在一定困难和挑战。
从国际看,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影响将进一步加深,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移、要素流动重组将进一步加快,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合作将进一步加强,新能源、新技术、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将进一步增长,使我省企业“走出去”参与新一轮全球分工、实施跨国投资与经济合作面临难得机遇;但金融危机影响、全球复杂的安全与政治形势、国际贸易与投资保护主义、金融汇率风险、国际跨国公司带来的竞争压力、发达国家对我发展的抑制阻扰等,均对“走出去”形成障碍。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新的阶段,社会政治将保持长期稳定,国民经济将保持适度增长,国内产业和资本转移呈加速趋势,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区域经济合作快速推进,“走出去”战略加快实施,我省企业“走出去”的国内环境更加宽松;但在“走出去”方面政府公共服务与促进体系较为薄弱,安全保障和利益保护机制尚不健全,国内企业在境外展开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使“走出去”面临诸多困难。
从省内看,我省战略性结构调整与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全面改善,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我省沿海地区开发建设即将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冀中南地区被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省内企业经济实力增长迅速,“走出去”经验逐渐积累,大力开展对外经济合作的条件更加成熟;但我省经济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外向度偏低、地方政府支持政策措施尚未完全到位、企业融资困难等,将对我省企业参与全球经济竞争产生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