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省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但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弹簧门”、“玻璃门”、“旋转门”依然存在。对此,我省近年从宏观政策层面先后出台《关于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的意见》及《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加之注册资本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全省非公经济逐步走上“快车道”。
业内人士指出,我省陆续出台政策,旨在消除一切妨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弊端、政策规定,促进甘肃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
聚焦发力,突出非公经济跨越发展的重点
2012年底,甘肃非公企业都在倾听同一个声音,这一时刻,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聚焦发力,突出非公经济跨越发展的重点。要大力支持非公经济发展现代服务业;引导非公经济发展新兴产业;鼓励非公经济参与优势资源开发;提升非公经济发展特色农业水平;支持非公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支持非公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意见》指出,要通过招商引资,引强入甘;放宽政策,全民创业;助推成长,转型升级;改制重组,融合发展;搭建平台,集聚发展等举措,创新非公经济跨越发展的模式。
至此,非公企业迎来利好。
《意见》指出,要加大支持,通过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公平配置各类资源;鼓励金融服务创新;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大力培育优势品牌,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强化人才培养引进等措施,完善非公经济跨越发展的政策。在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方面,全部放开除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行业和领域,放宽个体工商户申请人范围、名称核准条件、经营场所限制,实行限时办结制度。
自2013年1月1日起,开始免收登记类、证照类等各种行政性收费,减免的费用由全省各级财政统筹安排同级相关部门的经费预算。在大力培育优势品牌方面,我省支持非公企业申请注册商标,加大非公经济市场主体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地理标志等认定推荐力度。帮助并指导知名度高、产品质量好、市场覆盖面广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通过驰名商标、著名商标认定,加强对其商标权益的保护。对已获中国驰名商标、省著名商标称号或列入发展计划的产品,政府给予一定奖励或扶持,并优先列入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计划,享受政策优惠。注重培育、发展和保护地方特色优质品牌,支持申报和积极保护地理标志产品,发展区域品牌,鼓励在境外注册商标,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拓展市场占有率。
三十条具体化政策,为非公经济再助力
今年5月,在发展思路、目标和原则不变的基础上,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外界看来,这是对《关于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的意见》的具体化和补充。
具体来看,《实施意见》重点围绕资源配置、特许经营、国企改革以及资金、人才、技术等六大方面,推出30条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政策意见,旨在通过上述措施,消除非公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政策障碍和隐形壁垒,保障非公经济发展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其中彻底取消公共资源配置的所有制限制、放宽特许经营准入领域成为重点。
同时,为完善公共资源配置机制,切实消除行业垄断和壁垒,我省鼓励引导非公经济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在各类公共资源配置方面,彻底取消所有制限制,保障各类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享有平等获得公共资源的权利和机会。同时,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强公共资源交易管理,严格实行公共资源配置进场交易,杜绝公共资源交易中各种形式的“暗箱”操作。积极推进市场准入制度改革,逐步实行“先照后证”,创造条件逐步削减市场准入前置审批事项。所有行政审批事项,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外,政府主管部门不得随意附加审批条件、提高准入门槛,破除各种形式的行政垄断。推进特许经营竞争性市场准入,特许经营权的实施应坚持合理布局、有效配置资源以及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建立公众参与机制,采取市场化资源配置方式,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不得单独对非公经济设置附加条件。
在支持和引导非公经济拓展发展领域,我省将允许、支持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基础设施领域、市政公用事业建设领域、能源开发领域、矿产资源开发领域、社会事业领域、文化和旅游产业领域及物流业等重点领域。
另外,我省还将探索非公经济通过参股、控股或并购等多种形式依法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的方法和举措,推动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或股权社会化。明确提出支持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参与国有企业重组上市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增发股票,支持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围绕非公企业当前反映突出的资金短缺、人才和技术匮乏等问题,出台了针对非公经济发展加大财税金融、人才、技术等方面支持力度的具体意见。
多重政策叠加,非公经济开始提速
除了省级层面出台的助推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外,全省上下一直都在努力深化政策措施,各地从组织领导、机构设置、政策支持、服务环境等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政策效应逐步显现。
——兰州市启动“3个20万元”优惠政策,仅去年下半年就扶持初创微型企业1383户,共投入资金8.44亿元;
——天水、嘉峪关、酒泉、金昌、白银、平凉等6市安排专项资金1000万元,陇南市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余元,武威、定西、张掖3市安排专项资金3000余万元,天水、庆阳、临夏3市州安排数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小微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
——省发改委积极利用循环经济专项资金支持非公经济参与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社会各领域循环经济项目建设,2013年共安排1.65亿元专项资金,其中由非公经济投资建设的项目约占90%;
——省国税局支持非公经济市场主体发展,2013年共对符合条件的222户非公涉农企业减免应纳税所得额1.47亿元,对符合条件的3241户非公小微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447.14万元,对135户享受西部大开发等过渡优惠政策的非公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1.59亿元;
——省工信委开通“甘肃中小企业投融资网”,通过股权、短期融资等形式为21户中小企业融资5.27亿元,全省中小微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604.9亿元,增长24.42%。
不容忽视的是,今年开始实施的注册登记制度改革不但为非公企业“松绑”,还深度释放政策红利,在此前提下,全省非公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数据显示,全省非公经济增加值由2009年的1263.56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2507.2亿元,增长68.2%,2013年也成为我省近5年来非公经济发展最快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