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

发布日期:2013-11-20    浏览次数:2

(2011-2015年)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促进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型河北建设,编制《河北省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期为2011年至2015年。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十一五”科技发展主要成效。

  1.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紧紧围绕产业升级和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在光伏、风电、半导体照明、生物制药、农业优种选育等重点领域突破了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取得了钙调素、杂交谷子、五十米口径天线、丁苯酞等一批标志性重大自主创新成果,50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1397项获得省级科学技术奖励。创新型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全省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5万人,科学家和工程师增加到10.4万人。累计申请发明专利12151件,授权3063件,年均分别增长20.76%、20.79%,科技进步水平不断提升。

  2.科技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围绕全省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实施了350km/h高速动车组系统集成、特高压输电技术装备、新一代可循环钢铁流程工艺技术、生物制药关键技术及免疫抑制剂产品等一批重大科技项目,攻克了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形成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自主创新产品,壮大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围绕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风电、光电、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编制了一批产业技术路线图,为推进产业技术升级奠定了基础。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超过54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24%,科技创新在支撑我省重点产业振兴、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创新创业平台逐步完善。到“十一五”末,建成了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7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50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分别达到6个、4个和27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3个。建成了25个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0个省级以上成果转化基地、23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55个省级区域特色产业基地。组建了国家抗生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国家维生素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半导体照明等一批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4.科技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出台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的若干政策指导意见》、《河北省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实施意见》、《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河北省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项目鉴定办法》等一批政策法规和实施细则,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得到加强,产学研结合更加紧密,全社会关注科技、参与创新的意识普遍增强,创新创业环境明显改善。

  (二)面临形势。当前,科学技术正在孕育着一系列重大突破,科技创新呈现群体突破态势,科技产业化速度不断加快,科技已成为经济竞争的决定性力量。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国家相继出台了科技投入、税收激励、金融支持、政府采购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未来5年,我省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需要科技创新的驱动。《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了构筑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壮大沿海经济隆起带、打造冀中南经济区、培育一批千亿元级工业(产业)聚集区和大型企业集团的“四个一”战略重点,为今后5年全省科技发展明确了任务和方向。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省科技创新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存在着一定差距:重点产业发展还有很多技术瓶颈亟待突破,支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创新能力不强;多渠道、多元化的科技投入体系尚不完善,全社会科技投入不足;科技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团队匮乏,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科技资源配置、开放合作、成果转化的机制有待完善,一些科技政策尚需用足、用好。我们必须科学判断科技发展的趋势和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着力解决科技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与总体部署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深化科技改革、扩大开放合作为动力,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制造业、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科技惠民为重点,以重大专项、创新工程、科技行动为抓手,推进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为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提供科技支撑。

  (二)基本原则。

  1.聚焦战略重点。紧紧围绕构筑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壮大沿海经济隆起带、打造冀中南经济区、培育一批千亿元级产业聚集区和大型企业集团,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化配置创新资源,突破技术瓶颈,引领和支撑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2.聚集创新资源。充分发挥环首都和环渤海的区位优势,以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为重点区域,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要目标,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加强国内外特别是与京津的科技合作,聚集高层次创新资源,带动我省创新资源的优化和区域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