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是国家重要的炼焦煤产地,是国家十四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是产煤和消费煤炭的大省。煤炭占全省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85.03%和90.3%。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难以改变。为促进我省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煤炭安全稳定供应,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一)资源现状
到2009年底,全省累计探明煤炭储量181亿吨,其中保有储量152.2亿吨,占全国1.16%,居12位。主要分布于唐山、邯郸、邢台、张家口,占全省煤炭资源总量的92.2%。按煤种划分,炼焦用煤占60%,无烟煤占18.7%,贫煤、弱粘煤、长焰煤约占14.1%,褐煤约占7.2%。目前,已利用储量114.3亿吨,占资源总量的75.12%,未利用资源储量37.9亿吨,其中可供建井资源储量约25亿吨。
(二)主要成绩
1.煤炭产量稳中有升。2009年全省原煤产量8495万吨,比2005年增长6.77%。精煤产量2729万吨,比2005年增长45.4%。国有重点煤矿原煤产量7090万吨,占全省总产量的83.5%,比2005年增长8.9个百分点;地方与个体煤矿原煤产量1405万吨,占全省产量16.5%,比2005年减少8.9个百分点。
2.淘汰落后进程加快。“十一五”期间,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关闭布局不合理、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安全事故多发小煤矿的政策,制定了小煤矿兼并重组、资源整合和托管的措施。共关闭小煤矿624处,淘汰落后产能1200万吨,全省煤矿由2005年的937处减少到2010年的273处。
3.企业重组成效显著。依托开滦、冀中能源两个大型煤炭集团,实现了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飞速发展。冀中能源成为跨越河北、山西、内蒙等省(区)以煤炭为主业,电力、化工、医药、航空、机械、建材、物流等多个产业板块共同发展的综合企业集团。开滦集团已形成煤炭生产、洗选加工、煤化工、煤电热、现代物流、装备制造、建筑施工、建材化工、文化旅游等多产业竞相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
4.科技进步效果明显。大功率采掘设备和高效洗选设备普遍采用,进一步提高了机械化水平。巷道锚喷网支护技术、综合机械化开采工艺等革新成果广泛采用,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2009年回采工作面机械化程度达到97.33%,比2005年提高1.87个百分点。原煤入选率平均达到65%,精煤回收率提高1.01%,经过重介洗选设备改造,9级以上洗精煤占总产量比重提高到45.6%,比2005年提高1.5个百分点。
5.安全生产形势好转。“十一五”以来,全省煤矿安全技术改造完成投资74.6亿元,对157个矿(次)安全设施和装备进行了改造。全省29处高瓦斯和瓦斯突出矿井建立了瓦斯抽采系统,瓦斯综合防治水平和抽采利用能力显著增强。 2009年煤矿百万吨死亡率0.8,比2005年3.95人/百万吨减少3.15人/百万吨,低于国家控制目标1人/百万吨以下。
6.对外合作外取得突破。加强与内蒙古、山西等省(区)的合作,特别是省政府与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签署了煤电一体化开发框架协议后,能够为我省提供2000万吨/年优质煤炭的鄂尔多斯生产基地正在加紧建设。与此同时,开滦集团、冀中能源集团先后在山西、内蒙、新疆等省(区)获得煤炭开发权11处,已建成或合作生产煤矿6处,年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吨。开滦集团获得加拿大盖森煤田2.84亿吨焦煤勘探开发权,跨国发展开始起步。
7.矿区环境得到改善。对开滦、峰峰等8个矿区历史上形成的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作正在积极进行,已安排改造资金39.8亿元,其中争取国债资金15.9亿元。部分煤矿实现矸石不升井。通过发展煤矸石发电、制砖等,矸石利用率达到90%以上。矿井水达标排放率98%,利用量达到1.5亿立方米,利用率50%,矿区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三)主要问题
1.资源匮乏,开采难度大。我省剩余资源储量少,且多处于千米以下,开采条件日益复杂。加之勘探成本高、投入不足,可供建井资源储量短缺。再加上生产矿井开采力度逐年加大,多数煤矿面临资源枯竭,出现接替紧张、发展乏力局面,成为我省煤炭工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2.“三下”煤炭资源开发力度小。我省有45亿吨煤炭资源处于建(构)筑物、铁路、水体下(称“三下”),占保有储量的30%。由于压煤村庄搬迁难度大、井下充填开采成本高,“三下”呆滞煤炭难于利用,制约了煤矿产能的发挥。
3.科技创新有待加强。深部资源开采技术、低透隙瓦斯抽采技术需加大研究力度。建筑物下充填采煤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的研究推广,要求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技术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