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发布日期:2013-11-21    浏览次数:2

  2011年-2015年,是河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也是河北省气象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编制《河北省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构建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大力推进公共气象服务、气象预报预测、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系统建设,全面履行社会管理职能,对于提高河北省气象事业的整体水平,提升河北省防灾减灾能力,为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提供优质服务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本规划是指导今后五年河北省气象事业发展、确定重点工程布局、落实政府投资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形势

  (一)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在中国气象局、河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河北省气象部门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服务的根本宗旨,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大力提高气象服务能力,努力发展气象预报预测业务,着力建设现代化气象综合观测系统,不断增强气象科技创新能力,气象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气象服务效益显著提高,为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积极贡献。

  1.公共气象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河北省气象部门在防灾减灾、公共安全以及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领域提供了针对性的气象服务。一是开展了气象信息专业服务。包括实况分析、预报预警、影响评估、对策建议等。二是开展了气象技术服务。包括农业气象实用技术、雷电防护设计和检测、专业气象服务等。三是开展了气象工程服务。包括人工影响天气、雷电防护工程、交通气象保障工程等。四是开展了应对气候变化服务。包括气候灾害影响评估、重大工程气候可行性论证、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咨询等。五是开展了气象服务产品传播业务。建成了广播、电视、电话、手机短信、网络、大屏幕、大喇叭等为手段的气象信息发布渠道,覆盖率达75%以上,气象服务社会公众满意度达到79%。

  2.气象预报预测能力进一步增强

  建立了运算能力达3000亿次的高性能运算系统。引进了精细化天气预报技术(INCA)。本地化开发并推广应用了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交互平台(VIPS)、快速循环同化预报(WRF-RUC)、灾害天气短时临近预报(SWAN1.0)等系统。建立了河北省中尺度数值预报、海雾与能见度预报、风暴潮预报、短期气候预测等系统。开展了山区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地基GPS和雷电监测资料应用、延伸期短期气候预测等业务。全省短时临近预报业务水平和预警时效得到了有效提高,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89.1%、最高温度准确率达60.1%、最低温度预报准确率达62.6%。

  3.综合气象观测和信息处理能力进一步增强

  建成了张北、秦皇岛、承德、沧州等4个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站,张北、唐山2个风廓线雷达站,张家口、乐亭、邢台3个L波段探空雷达站,省气象局、衡水2个极轨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建成了106个国家级自动气象站,1650个区域气象观测站,77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3个酸雨观测站,1个沙尘暴监测站,10个雷电探测站,30个地基GPS/MET探测站,35座风能观测塔,12个紫外辐射观测站;建成了曹妃甸大浮标气象监测站、8个海岸无人自动气象站;建成了河北省气象局应急移动气象服务指挥系统、5个移动气象站。

  完成了省、市、县气象业务通信线路带宽的升级改造,省到市升级到8Mb,市到县升级到2Mb;完成了144套卫星广播接收系统;实现了省气象局机关计算机内外网隔离。

  4.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深入推进

  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与省农业厅、省水利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教育厅、省卫生厅、省广电局、电信运营商等单位分别签订合作协议,大力推进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矿区等。

  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向乡镇和农村延伸,全省已建成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235个,发展农村气象信息员3.3万多名;开展了全省中小学防雷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排查率达64%,整改中小学校近2600所。

  积极开展气象灾害区划和风险评估工作,完成了1984年-2007年历史气象灾情普查,建立了全省气象灾情数据库;完成了全省暴雨洪涝灾害风险区划。

  5.应对气候变化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取得成效

  开展了河北省气候变化的监测、趋势预测、影响分析等工作;完成了河北省近50年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粮食生产影响的基础研究,开展了河北省极端气候事件发生规律及预测技术的研究;开展了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气候资源开发、风能和太阳能资料调查评估等工作。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