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5年)
发展新能源产业是调整能源结构、改善生态环境、转变发展方式和用能方式的必然要求,也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整体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为推进我省新能源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制定本专项规划。
本规划中的新能源产业是指新的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和传统能源生产利用方式变革过程中形成的相关产业,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煤的清洁利用、智能电网和车用新能源基础设施等。
一、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一)资源状况。
风能。全省风能资源总储量7400万千瓦,陆上技术可开发量超过1700万千瓦,近海技术可开发量超过400万千瓦。主要分布在张家口、承德坝上地区,秦皇岛、唐山、沧州沿海地区以及太行山、燕山山区。
生物质能。我省是农业大省,各种农作物干秸秆年产量3600多万吨,除去薪柴、还田、养殖、造纸等已利用秸秆外,剩余废弃秸秆量超过1200万吨。全省林地面积7100多万亩,可作为能源林资源2100万亩,林木枝条年可利用量200万吨左右。
太阳能。我省太阳能资源丰富,北部张家口、承德地区年日照小时数平均为3000~3200小时,中东部地区为2200~3000小时,分别为太阳能资源二类和三类地区,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水能及地热能。全省水资源量205亿立方米,具备开发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条件。渤海湾是我国近海海流能较好的区域,适宜潮汐能开发利用。全省地热资源可采量相当于94亿吨标准煤。
(二)发展现状。
风力发电初具规模。全省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列入国家发展规划,到2009年底,风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80.2万千瓦,其中并网运行135.8万千瓦。目前,张家口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一期工程建设顺利,风电二期工程和承德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开发方案已经国家批复,2010年将陆续开工建设;沿海及海上风电项目前期工作正在加紧进行。全省在建风电场17个,总装机容量134万千瓦,预计到2010年底装机容量可达到400万千瓦,其中并网运行267万千瓦。
生物质能利用有序推进。晋州、威县、成安三个秸秆直燃发电厂投产运行,总装机容量7.2万千瓦;涿鹿、馆陶、吴桥等6个项目开工建设,总装机容量22.4万千瓦。石家庄、承德两个垃圾发电厂正式运行,总装机容量5.4万千瓦;保定、沧州、石家庄灵达垃圾发电厂二期正在建设,总装机容量5.1万千瓦。累计建成沼气池274万户,普及率达18%。建设大中沼气工程1453处,年产气量1743万立方米。预计到2010年底,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可达到35万千瓦。
太阳能利用明显加快。保定、邢台市被科技部、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分别授予“国家太阳能综合应用科技示范城市”、“太阳能建筑城”荣誉称号。全省推广太阳能热水器进一步扩大,光伏发电开始起步。到2009年底,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达到450万平方米,光伏发电装机容量810千瓦。预计到2010年底,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积达到500万平方米,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700千瓦。
水能、地热能利用稳步发展。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4台25万千瓦机组投产发电,丰宁抽水蓄能电站一期工程前期工作正在加紧进行,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79万千瓦。地热能开发利用向梯级模式发展,累计开发地热能井点139处,利用地热种植156公顷,养殖60公顷,采暖175万平方米,洗浴140万平方米。
新能源装备制造水平不断提高。光伏发电、风电、核电等装备制造业初具规模,保定英利、宁晋晶龙、秦皇岛哈电、中航惠腾等企业和主要产品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三)主要问题。
新能源开发利用不足。2009年新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不足2%,除陆上风力发电、太阳能热利用形成一定规模外,光伏发电刚刚起步,核电、海上风电等开发尚属空白。农林生物质能利用率不到20%,农村生活用能主要依靠煤炭。
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竞争力不强。生产总量小,集中度不高。骨干核心企业少,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弱。全省5家风电整机制造企业生产能力共350万千瓦,规模普遍偏小,总体设计技术全部依靠引进,市场销售不足产能的40%。
新能源保障体系不健全。统计体系尚未建立,行业标准和服务体系不健全,扶持政策不够系统,体制机制有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