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各项工业技术、信息技术及新兴技术的集成载体,具有产品种类多,产业关联广,服务领域宽,就业机会多等特点,加快装备制造业发展对全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产业综合竞争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十一五”以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政策措施。五年间,我省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保持了年均28.95%的高速增长,为这一产业今后更好更快更大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十二五”专项发展规划》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家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在继续贯彻《河北省贯彻落实国家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对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所面临国内外形势的分析,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我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思路和主要目标,提出了产业的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
一、发展现状
经过60年的发展,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已形成包括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共计6个大类、39个中类、138个小类、8000多种产品,门类比较齐全(本规划不涉及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军工装备制造业),具备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产业体系,是我省继钢铁之后的第二大支柱产业。
(一)基本情况
截止到2010年底,全省有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4178家,职工75.2万人,总资产4052.42亿元。2010年实现主营业收入5520.18亿元,工业增加值1409.81亿元(占全省GDP的6.98%),实现利润407.86亿元,出口交货值457.57亿元,分别占全省工业的17.49%、17.23%、23.25%、38.79%,主要指标在全国装备制造业中居第10位。
在六大行业门类中,按主营业务收入大小分,依次为: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283.46亿元)、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283.14亿元)、通用设备制造业(1133.55亿元)、金属制品业(1093.92亿元)、专用设备制造业(656.96亿元)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69.15亿元)。
(二)特点与优势
产业发展速度加快。“十一五”期间,全省装备制造业主营业收入、工业增加值和实现利润年均增速分别达到30%、28.95%和35.71%,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和较好的发展质量。在全省工业中的支柱地位明显增强,主要经济指标在国内的位次上升了1-2位。
企业改革成效显著。大部分企业完成了公司制改造,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资本结构多元化基本形成;股份制、民营、三资等非公有制企业资本占总资产的比重达到了80%以上,行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企业集团不断壮大,大基地、大园区和产业集群初具规模。2010年,已有保定天威、长城汽车、中钢邢机等26家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亿元。涌现了保定天威、唐山盾石、保定风帆、秦皇岛冶金重工、巨力索具、河北电机等一批国内行业领军企业。培育和发展了保定新能源及输变电设备、沧州铸件及汽车模具、临西轴承、永年紧固件等一批特色产品基地、园区和集群。产业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在国家统计的68类重点机械产品中,我省输送机械、采矿设备、金属冶炼设备、交流电动机、变压器、金属紧固件、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低速载货汽车等43类产品产量位居前10名。
创新能力不断提升。60%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科研开发机构,其中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9个、工程技术中心1个、重点实验室4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2个、工程技术中心29个、重点实验室10个。CAD、CIMS、ERP等技术在大中型企业中得到普遍推广应用;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率明显提高。唐山轨道客车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组、保定天威1000kV特高压变压器、秦皇岛天业通联重工900t架桥机、宣化工程机械SD9高驱动推土机等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研制成功,并投放市场。
对外合作成效明显。积极推进与兵装集团、中船重工、北车集团、南车集团、中航工业、哈动力、北汽福田等国内大企业的战略合作,一批重大装备项目建成投产;积极参与京津冀装备制造业的协作和分工,零部件配套产业发展迅速;与德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的合资合作取得明显进展;不断加大机电产品出口力度,2010年,我省机电产品出口额已达83.4亿美元,保持了“十一五”期间年均30.18%的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