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社会发展建设“十二五”专项规划

发布日期:2013-11-22    浏览次数:2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和社会服务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重要内容。为明确我省“十二五”时期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建设重点及保障措施,根据《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规划内容涵盖教育、卫生、文化、人口计生、民政、旅游、体育等社会发展重点领域。

  一、“十一五”期间社会发展建设成就

  “十一五”期间,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社会服务业进入较快发展阶段。义务教育巩固率由88.8%提高到93.9%,学前三年毛入学率由54.8%提高到65%以上,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由53.5%提高到8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21%提高到25%。实施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初中学校改造和校舍安全等一系列建设工程,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中等职业教育规模迅速扩大,高等教育稳步发展。教育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全省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518.05万人,参保率89.93%;实现了新农合制度全覆盖,参合农民达到4998万人,参合率94.4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办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实现了每个县拥有一所标准化县级医疗机构。5个市17个区的12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42个县(市)的561个乡镇卫生院实现了药品零差率销售。公共卫生服务项目顺利实施,有效处置了问题奶粉、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建立了以省、市、县三级监测点为基础的全省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中医药事业进一步发展。实施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和农村书屋等农村文化建设五大工程。有1557个文化站列入“十一五”建设规划,获得国家资金补助;20户以上自然村全部通广播电视;建成各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和基层服务点3.6万个;组建16家股份制农村数字院线公司,基本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公益电影;建成农家书屋1.2万多个。改造扩建了河北博物馆、河北省图书馆等一批标志性重大文化设施。文物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50%以上行政村实施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配备了健身器材,建设了体育场地。三分之一贫困县实施“雪炭工程”,建设了小型健身馆。县以上城区公园、广场全部安装了健身路径,城市社区健身设施覆盖率达60%。人口自然增长率稳定在6.6‰以内。出生人口性别比下降到115以下。城、乡社会低保保障标准由每月154.5元和每年725元分别增加到265元和1493元,居家养老呼叫服务网络在设区市建城区实现了全覆盖。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初步形成。社会组织管理更加规范。

  文化产业形势喜人。形成了出版、印刷、复制、发行、版权贸易为主的出版业发展体系。全省电影票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广播和电视系统年均创收达到36亿元。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活跃,《唐山大地震》、《为了新中国前进》等为代表的影视精品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一批国家和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较快。动漫、网游等新兴业态正在兴起,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呈现互动发展态势。体育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全省体育用品制造企业产值12亿元。中国崇礼国际滑雪节、中国沧州国际武术节等竞赛表演和节庆活动影响日益扩大。全省旅游产业结构逐步优化,4A级以上景区达到99处。2010年,全省接待游客1.49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900亿元,初步形成了满足游客不同需求的产品体系。

  二、“十二五”时期社会发展环境分析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也是社会矛盾凸显期,经济社会将加速转型,社会结构、组织形式、利益格局将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对公平正义、公共服务的要求更加强烈,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许多新课题,社会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对诸多可以预见或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

  新的机遇是:各级政府更加重视,社会发展得到空前关注和支持;需求拉动更加有力,文化娱乐、旅游、教育培训、医疗保健等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迅速增加;财力支撑更加厚实,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和公共财政转型使民生领域的建设得到更加有效的保障;科技创新作用更加突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将不断催生新型媒体、文化创意等社会领域新型业态。

  “十二五”时期,社会发展在公共服务供给规模和质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这一主要矛盾不变的情况下,还面临诸多新的挑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要求更加迫切,太行山—燕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黑龙港流域的发展将倍受社会关注;人口布局和结构变动更加迅速,给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带来巨大压力,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难度加大;社会管理形势更加严峻,加快构建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和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等任务紧迫;体制改革任务更加艰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进入攻关阶段,教育改革需要逐步深化,长期积累的收入分配、就业、社会保障、食品安全等深层次体制机制矛盾需要通过改革进行化解。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促进城乡、区域和群体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加快建立健全与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发展需要相适应、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人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以消费需求为导向,加快发展社会服务产业,满足城乡居民多元化需要。大力提高人的素质,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良性互动,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