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中心 » 广西 » 农业厅 » 正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关于2014年初审通过国家鉴定甘蔗品种的公示

发布日期:2014-06-09    浏览次数:6

  2014年5月26日,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甘蔗专业委员会召开初审会议,对通过国家鉴定的13个甘蔗品种进行初审,初审通过桂柳05136等9个甘蔗品种,现予以公示。如有异议,请于公示之日起15日内,以书面形式向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反映。

  联系人:罗志勇、钟波,电话:0771-2182686,地址:南宁市七星路135号广西壮族自治区种子管理局,邮编:530022。

  附件:1、2014年广西初审通过甘蔗品种目录

     2、2014年广西初审通过甘蔗品种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

2014年5月27日

 

  附件1

  2014年广西初审通过甘蔗品种目录

序号

品种名称

序号

品种名称

序号

品种名称

1

桂柳05136

4

福农30号

7

粤糖03-393

2

福农41号

5

福农02-3924

8

云糖05-51

3

福农39号

6

粤糖00-236

9

桂糖21号

  

  附件2

  2014年广西初审通过甘蔗品种简介

  1、桂柳05136

  品种名称:桂柳05136

  选育单位:柳城县甘蔗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美国甘蔗品种CP81/1254 (CP72/1210×87P8)×新台糖22号

  特征特性:植株高大,株型紧凑适中,中到大茎,蔗茎直立均匀。蔗芽芽体中等,园形,下部着生于叶痕,芽尖到生长带,芽翼下缘达芽1/2处,芽孔着生于芽体中上部,根点2列;根带紫红色,生长带黄绿色。节间圆筒形,茎色:遮光部分黄绿色,露光部分紫色,腊粉多,芽沟浅。茎实心,有浅生长裂纹(水裂纹)。叶姿挺直,叶色青绿,叶鞘紫红色,57号毛群多。外叶耳过渡形,内叶耳为三角形,易脱叶。

  产量与蔗糖分表现:2012-2013年国家甘蔗品种区域试验两年新植和一年宿根试验,平均甘蔗亩产量6716公斤,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产0.87%,其中新植增0.15%,缩根增2.1%;平均亩含糖量为1010.7公斤,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糖5.41%。新植11月至翌年3月份平均甘蔗蔗糖分为14.99%,比对照高0.57个百分点;缩根11月至翌年3月份平均甘蔗蔗糖分为15.01%,比对照高0.53个百分点。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蔗量为6328.7公斤,比对照新台糖22号减产2.75%。

  栽培要点:

  1. 种植行距以100—120㎝为佳,亩下种3000段左右双芽苗为宜。下种时最好用0.2%的多菌灵药液浸种消毒3-5分钟,以防凤梨病。同时种植时应施药防治地下害虫,覆土后加盖地膜达到保温保湿目的。

  2. 在肥料施用上注意氮、磷、钾合理配施,不仅要避免偏施、重施氮肥也要保证有充足的磷肥。施肥时间尽可能早些,新植蔗应该在5月下旬施肥,宿根蔗在4月中旬施肥。

  3.早防虫、早施肥管理,并宜保留3以上年宿根,提高甘蔗种植效益。

  4. 田间管理要及时、到位,该品种拔节生长速度快,要注意做好甘蔗螟虫防治,注意施好芽前除草剂,芽后除草剂可以选择“莠灭净”等常见除草剂。

  初审意见:经审核,该品种2014年4月通过国家甘蔗品种鉴定,符合广西甘蔗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各甘蔗产区种植,建议用稍头部作种,适当加大下种量。

  2、福农41号

  品种名称:福农41号

  选育单位:国家甘蔗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福建农林大学甘蔗综合研究所、农业部福建甘蔗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品种来源:新台糖20号×粤糖91-976

  特征特性:属中熟、高糖、丰产品种。植株高大,中大茎,植株生长直立,茎略之字型;节间园筒形,有短浅芽沟;蔗茎均匀,遮光部分红色,露光部分紫色;无生长裂缝和木栓斑块,腊粉较厚,无气生根;芽卵园形,芽基离叶痕,芽尖不过生长带,生长不突出,带淡黄至黄色,曝光后紫色;根点2-3排,不规则排列;叶鞘黄绿,较老叶鞘有红条块,叶鞘抱茎松,易脱叶,57号毛群不发达;叶片浓绿,叶片较长,中等宽,叶片斜出,约1/3处弯垂;内叶耳为三角形,外叶耳缺。

  产量与蔗糖分表现:2012-2013年参加国家甘蔗品种区域试验,两年新植一年宿根平均甘蔗亩产量6813.3公斤,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产2.33%,比对照新台糖16增产7.6%;平均亩含糖量1020.7公斤,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产6.43%,比对照新台糖16增产10.03%;11月至翌年3月份平均甘蔗蔗糖分14.90%,比新台糖22号高0.47个百分点,比新台糖16高0.3个百分点。2013年生产试验平均甘蔗亩产量6698.0公斤,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产2.92%,比对照新台糖16增产14.89%。

  栽培要点:

  1.亩下种量以2500段双芽苗为宜。

  2.当茎蘖数足够时应及时培土,以免分蘖过多浪费营养,使茎变细。

  3.宿根发株早,提应早开畦松兜,早施肥。

  4.该品种宿根性强,可适当延长宿根年限。

  初审意见:经审核,该品种2014年4月通过国家甘蔗品种鉴定,符合广西甘蔗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各甘蔗产区种植。

  3、福农39号

  品种名称:福农39号

  选育单位:福建农林大学甘蔗综合研究所、国家糖料作物改良中心福建分中心、农业部福建甘蔗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品种来源:粤糖91-976×CP84-1198(美国佛罗里达州主栽品种)

  特征特性:植株高大,直立;中大茎至大茎,节间长,圆筒形,蔗茎均匀,充实;蔗茎遮光时为粉红色,剥叶短时露光后呈灰褐色,无生长裂缝和木栓斑块,无气根;芽圆形,芽体中等偏大,芽基离叶痕,芽尖达到或略低于生长带,芽翼较小,无芽沟;叶色淡青绿,叶片长度较长、宽度中等,心叶直立,叶姿好,植株紧凑;易脱叶,57号毛群不发达;内叶耳短披针形,外叶耳退化为绒毛。

  产量与蔗糖分表现:2011-2012年参加国家甘蔗品种区域试验,两年新植一年宿根平均甘蔗亩产量6876.7公斤,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产3.47%,比对照新台糖16增产9.63%;平均亩含糖量1032.0公斤,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产4.75%,比对照新台糖16增产12.76%;11月至翌年3月份平均蔗糖分15.0%,比对照新台糖22号高0.16个百分点,比对照新台糖16高0.41个百分点。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甘蔗亩产量6900.0公斤,与对照新台糖22号相当。

  栽培要点:

  1.亩下种量以3000段双芽苗为宜,亩有效茎数控制在5000条左右较为合适。

  2.应加强早期管理,促进分蘖早生快发,视有效苗达6000株时及时培土,以利用分蘖成茎。重施成茎肥,保证分蘖成茎齐、匀、壮。

  3.蔗种运输和搬动过程要注意保护蔗芽,避免损伤。

  4.使用含莠灭净和二甲四氯的除草剂时,要注意剂量。

  5.宿根发株早,应提早管理,早施肥。

  初审意见:经审核,该品种2013年通过国家甘蔗品种鉴定,符合广西甘蔗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各甘蔗产区种植。

  4、福农30号(福农99-20169)

  品种名称:福农30号

  选育单位:福建农林大学甘蔗综合研究所、国家甘蔗产业技术研发中心

  品种来源:美国佛罗里达州甘蔗品种CP84-1198×新台糖10号

  特征特性:属早中熟高糖品种。植株高大,直立;中大茎,节间园筒形,蜡粉中等,无生长裂缝,茎皮遮光部分黄绿色,露光部分灰紫色;根带淡黄色,根点2-3行,不规则排列;芽五角形,饱满,芽基平叶痕,芽沟不明显,芽尖达生长带,芽翼下缘在芽1/2以上处,芽翼弧形冒状,芽翼窄;无57号毛群,叶冠层松散,叶尖部弯曲,叶片中部宽,叶鞘花青甙显色强,外叶耳过渡形,内叶耳为披针形。

  产量与蔗糖分表现:2008-2009年参加国家甘蔗品种区域试验,两年新植一年宿根平均甘蔗亩产量7465.3公斤,比对照新台糖16号增产9.08%;平均亩含糖量1148.7公斤,比对照种新台糖16号增产11.72%;11月至翌年3月平均蔗糖分15.41%,比对照新台糖16号高0.29个百分点。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甘蔗亩产量7587.3公斤,比对照新台糖16号增产0.46%。

  栽培要点:

  1.亩下种量为5000芽左右。

  2. 该品种前期生长快,植株高大,要降低下种部位,提高培土质量防止倒伏。

  3.若有孕穗宜适当提早收获,注意防冻。

  4.提早开畦松兜,加强宿根管理。

  初审意见:经审核,该品种2010年通过国家甘蔗品种鉴定,符合广西甘蔗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各甘蔗产区种植。

  5、福农02-3924

  品种名称:福农02-3924

  选育单位:福建农林大学甘蔗综合研究所、国家糖料作物改良福建分中心、农业部福建甘蔗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品种来源:新台糖25号×CP84-1198(美国佛罗里达州主栽品种)

  特征特性:植株直立,高大;中大茎,节间长,节间园筒形,茎皮遮光部分黄绿色,露光部分浅黄色,无生长裂缝和木栓斑块,腊粉中等多;根带淡黄至黄色,根点4-5列,无气生根;芽园形,芽基离叶痕,不过生长带,芽沟短浅;叶鞘青绿,57号毛群不发达;叶片较长,中等宽,时片斜出,新叶叶尖直立,老叶叶尖下垂,易脱叶;内叶耳为披针形,外叶耳为过渡形。

  产量与蔗糖分表现:2008-2009年参加国家甘蔗品种区域试验,两年新植一年宿根平均甘蔗亩产量6720.0公斤,比对照新台糖16号减产1.81%;平均亩含糖量1085.3公斤,比新台糖16号增产5.53%;11月至翌年3月平均蔗糖分16.36%,比对照新台糖16号高1.24个百分点。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甘蔗亩产量7457.3公斤,比对照新台糖16号减产1.27%。

  栽培要点:

  1.亩下种量以3000段双芽苗为宜。

  2.流水浸种或石灰水浸种对促进发芽有利。

  3.该品种分蘖略迟,宜加强早期管理,促进分蘖早发生。重施成茎肥,保证分蘖成茎和前中期快速生长所需养分。

  4.宿根发株早,应提早管理,早施肥。

  5.注意防治螟虫,不宜在梢腐病高发区种植。

  初审意见:经审核,该品种2010年通过国家甘蔗品种鉴定,符合广西甘蔗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肥水条件较高的甘蔗产区种植。

  6、粤糖00-236

  品种名称:粤糖00-236

  选育单位: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品种来源:粤农73-204×CP72-1210

  特征特性:中至中大茎,实心,基部较粗,节间略呈圆锥形,无芽沟。蔗茎未露光部分淡黄色,露光部分经阳光曝晒后青黄色,茎表面覆盖薄层白色蜡粉。茎径均匀,无气根,无生长裂缝与木栓斑块。芽体较小,卵圆形,基部离叶痕,顶端不达生长带。芽翼宽度中等,着生于芽的上半部,芽孔近顶端。叶色淡绿,叶片稍窄、略短,心叶直立,老叶散生。叶鞘青绿色,57号毛群不发达。内叶耳披针形,外叶耳三角形。

  产量与蔗糖分表现:2008-2009年参加国家甘蔗品种区域试验,两新一宿平均甘蔗亩产量7002.0公斤,比对照新台糖16增产2.31%;平均亩含糖量1086.7公斤,比对照新台糖16增产10.26%;11月至翌年3月平均蔗糖分16.05%,比对照新台糖16高0.93个百分点。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甘蔗亩产量6677.3公斤,比对照新台糖16减产11.59%。

  栽培要点:

  1. 亩下种2600-2800段双芽苗,亩有效茎数控制在5000条左右较为适宜。

  2. 该品种特早熟,甘蔗蔗糖分积累早,以冬植为宜,种植时覆盖地膜。

  3. 应早防虫、早施肥管理,并适当延长宿根年限,以提高植蔗效益。

  4. 在肥料施用上注意氮、磷、钾合理配施,因对磷反应敏感,应适当增施磷肥,避免单一施用一种复合肥或偏施、重施氮肥。

  初审意见:经审核,该品种2010年通过国家甘蔗品种鉴定,符合广西甘蔗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各甘蔗产区种植。

  7、粤糖03-393

  品种名称:粤糖03-393

  选育单位: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品种来源:粤糖92-1287×粤糖93-159

  特征特性:植株高,中大茎至大茎,植株生长直立,节间圆筒形,无芽沟;遮光部分浅黄白色,露光部分浅黄色;蜡粉带明显,无气根,蔗茎均匀。芽体中等,卵形,基部近叶痕,顶端不达生长带;根点2-3行,排列无规则。叶色淡青绿,叶片长度较长、宽度中等,心叶直立,叶姿好(企直),植株紧凑;叶鞘遮光部分浅黄色,露光部分浅绿色;易脱叶,57号毛群不发达;内叶耳枪形,外叶耳缺如。

  产量与蔗糖分表现:2009-2010年参加国家甘蔗品种区域试验,两年新植一年宿根平均甘蔗亩产量8056.7公斤,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产10.04%,比对照新台糖16号增产27.32%;平均亩含糖量1164.0公斤,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产10.02%,比对照新台糖16号增产26.32%;11月至翌年3月平均蔗糖分15.30%,比对照新台糖22号高0.5个百分点,比对照新台糖16号高0.42个百分点。2010年生产试验平均甘蔗亩产量6916.0公斤,比对照新台糖22号减产4.16%,比对照新台糖16号增产7.72%。

  栽培要点:

  1.以冬植为宜,亩下种3300-3500段双芽苗为宜,下种时应用0.2%的多菌灵药液浸种消毒3-5分钟,以防凤梨病,同时覆土后加盖地膜达到保温保湿目的。

  2.应早防虫、早施肥管理,并宜保留1-2年宿根,提高甘蔗种植效益。

  3.在肥料施用上注意氮、磷、钾合理配施,适当增施钾肥,避免单一施用一种复合肥或偏施、重施氮肥。

  4.栽培上注意施用内吸性强的兼治地上害虫和地下害虫的高效低毒农药如5%杀单毒死蜱等颗粒杀虫剂防治螟虫和蓟马为害。

  初审意见:经审核,该品种2011年通过国家甘蔗品种鉴定,符合广西甘蔗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肥水条件较高的甘蔗产区种植。

  8、云蔗05-51

  品种名称:云蔗05-51

  选育单位: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品种来源:崖城90-56×新台糖23号

  特征特性:中大茎,易脱叶,节间长度中等、圆筒形,蜡粉较厚,无水裂,无气根,实心,叶片绿,长度宽度均中等, 57号毛群少或无。芽为棱形,芽体中等大小,芽沟浅,不明显,芽翼中,芽尖超过生长带,芽基与叶痕相平;根带适中;叶尖下垂;内叶耳为三角形,外叶耳缺。节间曝光前为黄绿色,曝光后为紫色,肥厚带颜色为黄绿色。

  产量与蔗糖分表现:2011-2012年参加国家甘蔗品种区域试验,两年新植一年宿根平均甘蔗亩产量6718.0公斤,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产1.08%,比对照新台糖16增产7.10%;平均亩含糖量1012.0公斤,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产2.72%,比对照新台糖16增产10.58%;11月至翌年3月平均蔗糖分15.00%,比对照新台糖22号高0.16个百分点,比对照新台糖16高0.41个百分点。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甘蔗亩产量6840.0公斤,与对照新台糖22号产量持平。

  栽培要点:

  1.种植行距以1.1-1.2米为宜,亩下种量以7500-9000芽为宜,旱地蔗可适当增加下芽量。

  2.旱坡地种植应采用深沟槽植板土栽培以有效利用土壤深层水分,冬植或早春植需要地膜覆盖栽培.

  3.苗期早追肥,生长中期施足攻茎肥,适当高培土,防止后期倒伏.

  4.加强宿根管理。砍收后,及时清理蔗田,有灌溉条件时要早灌水、早松蔸,同时地膜覆盖促进早发株、多发株,保证宿根蔗丰收。旱坡地甘蔗砍收后不要松蔸直接用蔗叶或地膜履盖,以充分利用土壤水分、促进蔗株萌发。

  5.加强对病虫草害的防治,苗期注意防治枯心苗,大生长期注意防治蓟蚂。采用人工和化学除草相结合的办法对杂草进行防控。

  初审意见:经审核,该品种2013年通过国家甘蔗品种鉴定,符合广西甘蔗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各甘蔗产区种植。

  9、桂糖21号

  选育单位: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品种来源:赣蔗76-65x崖城71-374

  特征特性:植株直立,高大,株型紧凑。中茎,节间圆筒形,无生长裂缝,无芽沟;蔗茎遮光部分呈黄绿色,露光后呈浅紫色,茎表面腊粉黑色。蔗茎小空心;根源3-4列,排列不规则。芽呈圆形,微凸,芽体中等,芽翼小,老芽黄带紫色;芽基离叶痕,芽上部不达生长带。新生叶片企直,中等宽,较厚,叶中脉较大,老叶伸展角度偏大。叶鞘浅紫色,有白色腊粉;较难脱叶。无57号毛群。内叶耳长披针形,外叶耳过渡形。肥厚带近似长方形。

  产量表现:该品种2005年通过国家鉴定(编号:国鉴蔗2005002),2006-2007年列入国家和广西重点推广甘蔗品种,2008-2011年分别在广西金光、良圻、露塘、滨海农场和柳城县寨隆乡进行生产示范,据专家测产,新植宿根平均甘蔗亩产量8651.0公斤,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产10.46%;平均蔗糖分14.30%,比新台糖22号高0.21个百分点。2013年河池市罗城县桂糖21号500亩高产示范田测产结果,平均甘蔗亩产量7406.0公斤,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产8.01%,2月份蔗糖分15.1%,比对照新台糖22号高0.5个百分点。近年来,河池、柳州、来宾等甘蔗产区推广面积逐年增加,年推广种植面积达50万亩以上。

  栽培要点:深耕,施足基肥,注意氮、磷、钾肥配合;亩下种量6500-7000芽;注重前期管理,促早分蘖;及时防治草害、虫害。

  初审意见:经审核,该品种2005年通过国家甘蔗品种鉴定,符合广西甘蔗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可在广西各甘蔗产区种植。

分享到: 收藏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