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推荐对象进行公示的公告
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科学技术部《关于评选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通知》(人社部函〔2012〕329号)要求,我省上报的4个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候选先进集体、3名候选先进工作者,经全国科技管理系统评选表彰工作领导小组初审,拟同意推荐4个候选集体、1名候选个人,现予公示。公示时间为2012年12月10日至12月14日。公示期间,如有异议,欢迎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进行举报,反映问题。举报电话:0431—88975471、0431—85611233。
拟推荐的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
1. 吉林市科学技术局
2. 通化市科学技术局
3. 四平市科学技术局
4.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科学技术局
拟推荐的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工作者:
姜永久 临江市科学技术局局长
附件:简要事迹
省评选推荐全国科技管理系统先进集体和
先进工作者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2年12月10日
附件:
简要事迹
吉林市科技局简要事迹:
在省科技厅开展的科技工作考核中,市科技局连续三年均被评为全省科技管理系统标兵单位。2011年,吉林市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称号;局长缴润利被国家科技部评为科技进步考核工作先进个人。
(一)加强核心技术突破,全力推进碳纤维产业迅速崛起。2010年全国唯一国家级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落户吉林市,2011年吉林化纤5000吨原丝、吉研高科8万辆碳纤维自行车等重点项目进入产业化阶段,碳纤维产业作为吉林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和亮点,继续保持国内领先优势。在第八届东博会碳纤维产业对接会上,吉林市成功签约3个项目,签约项目总投资额达31亿元。2012年全国碳纤维产业发展大会在吉林市成功举行。
(二)加强项目建设,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市科技局牵头拟定了《关于2011年科技创新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工作安排意见》,组织编制了《吉林市十项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工作方案》。2012年,通过抓好70个重点工业项目,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奖励发展资金,设立科技专家服务企业创新顾问团,积极为战略性产业企业发展提供政策扶持,注入发展动力。
(三)加强自主研发能力提升,促进工业企业快速发展。市科技局组织编制了《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规划(2009-2012年)》,启动了重大科技专项攻关、重点科技成果转化、传统技术升级、科技平台建设、创新人才培养五大工程。同时,吉林市与吉林省建行联合开展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合作,省建行为吉林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10亿元的信贷支持,有效缓解了科技型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四)加强产学研用平台建设,加快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一是汇聚长吉图科技发展合力。2012年9月,吉林市组织开展了2012中韩技术转移大会,促进了长吉图区域与韩国间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其中,吉林市共有26个项目与韩国企业达成了合作意向。二是深入推进厅市会商工作。2012年,吉林市年产2万吨异戊烯醇专利技术产业化、中药大品种丹蒌片产业化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普康有机猪产业化技术开发等3个项目列入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三是加快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2012年9月28日,举行了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和吉林市人民政府产学研合作项目对接发布会,会上发布了81个项目,涉及光机电一体化、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多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成功签订了5个项目合作协议。
通化市科技局简要事迹:
(一)重点抓好重大科技专项实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2008-2012年,全市共实施国家、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84项,获得资金支持14243万元。其中: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建设项目17项,吉林省“双十”工程项目8项,吉林省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35项。通化市在这三大专项方面,无论在争取立项数量上还是获得资金额度上,在全省九个市(州)中名列前茅。市科技局认真贯彻科技进步“一法一例”,不断加大地方科技投入,每年争取市级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500万元,用于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推进地方科技进步。
(二)突出地域特色,产业园区和医药高新区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市科技局围绕全市医药城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特色产业基地,先后被科技部命名为国家火炬计划通化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2010年12月,通化医药高新区获得省政府批准建设,成为全省唯一以地方支柱产业命名的省级高新区。2011年,通化医药高新区积极争创国家级高新区,申报材料已报国家相关部委并成功进入国家高新区新一轮认定批准名单中。
(三)创新体制机制,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制定《创新型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争创吉林省创新型试点市,努力为地方创新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环境。几年来,市科技局先后建成并投入服务运行的有“通化市12396农村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吉林省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通化服务站”、“通化医药科技产业园企业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和“通化市农村科技(星火)网站”、“通化科技网站”、“通化生产力促进中心网”。正在建设中的有“通化中医药产业物联网信息服务平台”和“通化市专利信息公共平台”。 “通化市12396农村科技综合服务平台”等, 这些平台的开通运营,对我市整合科技资源、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提高服务功能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四)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是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组织参加省内外专家专题讲座培训20余次,培训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800余人,2009年和2011年通化市两次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评为知识产权培训先进单位;二是通过建设“通化市专利展示交易中心”,2010年,我市发明专利授权量达到297件,超过过去20年专利授权量的总和;三是为更好促进发明成果快速转化,市科技局成功争取了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贷款试点,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给予的16万元前期工作经费,正在与财政、银行等部门研究推进此项工作的具体办法。
四平市科技局简要事迹:
四平市科技局先后荣获市委、市政府“工业提速增效先进单位”、“三走进 三帮扶 三提升”工作先进集体、 “市直机关先进党组织”。连续3年获省科技厅“科技管理工作先进集体”。
(一)创新能力建设实现新跃升,创新工作取得新突破。2011年2月,在市科技局的努力下,四平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获得批准。多年来,有300多个科技项目列入国家和省科技发展计划,争取补助资金突破2亿元,60项科研成果获省科学技术奖,发明专利授权数达99项。五年来,全市大中小企业共转化科技成果近千项,6个省级“双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户四平,在全省9个市(州)中进入了第一方队。目前我市已有高新技术企业12户、国家级创新型企业2户、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3户、吉林省科技型培育企业12户、省级科技企业40户。我市正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设,积极谋划换热器和现代医药两个高新技术产业园。2012年吉林大学、中科院长春分院与我市分别签署了科技框架合作协议,与我市企业签订了50多个合作项目,在相关企业设立了3个博士后流动站及研究生培养创新示范基地及教学实践基地,院士工作站即将在四平相关企业建立。
(二)创新平台建设大跨步,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市财政每年拿出850万元作为发展研究经费投入,以支持创新发展。为达到信息畅通、资源共享先后投入资金近百万元,完善四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四平市技术市场办公室、四四平市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四平市红嘴大学科技园以及六个县市区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四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成为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获得2012年度国家生产力促进奖。四平市技术市场办公室获得省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连续2年荣获吉林省综合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先进集体。四平红嘴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大学科技园。
(三)心系百姓,科技惠民服务得到百姓赞誉。组织了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面大的国家、省级农业科技项目的大面积示范推广工作。2009年,公主岭市承担的“科技富民强县专项”在全国作了经验介绍。梨树县承担的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在全市推广面积达100多万亩,为农民增收超亿元,被中央新闻媒体宣传报道。累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1500万亩、生物防螟面积2500万亩、农田灭鼠1000万亩、保护性耕作100万亩,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粮食阶段生产水平稳定在130亿斤。农技“110”服务咨询平台在全市启动。全市每年举办各类农业科技培训班100多期,培训农业科技人员达20000多人次。2010年、2011年四平市技术技术市场办公室荣获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三农科技服务金桥奖”。
延边州科技局简要事迹:
延边州科技局连续3年被评为全省科技管理工作标兵单位,吉林省“双千活动”中获得优秀组织单位,2人获得国家级奖励、3人获得省级奖励,18人获得州级奖励。全州8个县(市)中有6个县(市)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延吉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高新区,延吉市被列入首批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市。
(一)抓重点促发展,科技项目建设成效显著。近五年来围绕我州食品加工、农业育种与栽培、林产、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技术领域,组织各类技术攻关项目485项,投入资金16351万元。自2009年起已连续四年成功实施省“十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争取到扶持资金4100万元,极大地推动了全州重点产业的发展。五年来,全州累计获得省科技进步奖46项。专利申请量快速增长,5年间全州共申请专利1816件,获得国家授权1343件,各项专利申请数量以年均12%的速度递增,全州专利申请数量和授权数量均位居全省前三位。
(二)抓载体促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围绕延边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发展,建立了林业、医药和能源矿产三个创新平台。建立起我省第二家院士工作站——珲春国遥博诚企业院士工作站,4个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8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28个企业技术中心,以及55个企业自办科研机构。经过不懈努力,延吉高新区于2010年末正式升格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珲春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设立了日、韩、港、俄工业园,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48户高新技术企业入园。延边敖东医药科技园区被正式批准为省级科技园区。自《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修订以来,对每个获得新批准的高新企业给予3万元资金补贴,全州共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3户,年产值超过32亿元。经省级认定的科技型企业总数达到169户,年产值接近45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全部销售收入的比重接近85%。深入开展以人参、林蛙、蓝莓、蜂业、木耳等为代表的长白山林下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成功实施“黑木耳新品种栽培技术示范推广”等60多项国家、省、州级科技项目,落实科研经费2000多万元。成功开发出 “延粳26号”、延边黄牛肉用新品系等5个新品种。积极争取6项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落实科研经费900多万元。建成了梅花鹿、黄芪、五味子等7个国家级、省级中药材GAP示范基地。
(三)抓合作促发展,国际合作交流取得突破。2011年,州科技局主动谋划并成功承办了由国家科技部合作司、韩国科技信息研究院、省科技厅和延边州政府主办的“2011年长吉图区域中韩技术转移大会”,来自韩国、长吉图地区涉及新材料、生物医药等11个行业领域的154个项目参会,实现21户企业14个项目成功签约。延边州生产力促进中心建立的“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基地”已被国家、省批准为国合基地和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四)抓优势促发展,政产学研工作广泛深入。2011年5月,延边州政府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签署了全面科技合作战略协议。聘请中科院、吉林大学、、哈尔滨工大、大连理工、山东大学、上海交大等30余家科研院校的64位延边籍专家(院士、长江学者近20人),成立“延边州应用技术专家委员会”,已成功对接了“无胶高密度纤维板生产技术”、“城市污泥微波干化技术”等多项科技项目。
姜永久同志主要事迹:
(一)开展科技服务 增加农民收入。为发挥林地资源特色和产业优势,他积极指导农民在天然林下引进中草药的模拟繁殖,并使其于各种野生植物资源共生,保护了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他与吉林农业大学密切合作,引进葡萄品种,科学安排品种的结构,使临江成为吉林省重要的食用葡萄和加工用葡萄基地。
长期以来,他一直把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当成自己重要任务,共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150余次,先后培训农民达25万人次,建立个类科技示范户2000余户,逐渐形成了一批离不开乡土的科技人才队伍、致富能手。 如闹枝镇“红豆杉大王”王利德年繁育东北红豆杉100余万株,年纯收入100余万元;桦树镇“中药材大王”张建顺仅山参一项收入年近150万元;望江村“葡萄大王”王绪友带领全村种葡萄,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1万余元;“绿色食品加工大王” 柳忠润创建的吉林省利生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年创产值3000余万元,有人参露、刺五加叶茶等10余个专利产品。
(二)强化产学研合作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2007年他倡议组建了临江市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先后与中国矿业大学等20余所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技术合作关系,引进了低品位硅藻土综合加工技术等20余项新技术,成功的解决了低品位硅藻土生产加工的技术难题,截至目前共有200多名各类学科的专家成为临江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委员。
(三)科技项目推动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007年以来共承担了国家、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70项,累计获得国家、省级科技发展计划资助资金3200余万元,是“十五”期间400余万元的8倍。科技项目的实施使临江的企业从传统的初加工转向依靠科技实施产品深度加工和精深加工的转型。
(四)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综合竞争力。2007年以来,市本级科技共投入1300余万元,资助了60余个的科技项目,科技投入比“十五”期间增长2.1%。2007年以来全市企业共投入5000余万元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培育了金属镁、硅藻土两大优势产业,创立了以花山金属镁工业走廊为代表的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科技部镁合金产业化示范基地。通过科技投入,开发出了高品质镁合金、颗粒镁粉、硅藻土负载纳米二氧化钛、SII2型催化剂等20余个高新技术产品,培育了3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十九户民营科技企业。
在姜永久同志的领导下,临江市科技管理工作已步入国家、省先进行列。临江市科技局连续7年被评为吉林省科技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吉林省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县)。姜永久同志先后获得吉林省科技工作先进个人、十一五国家星火计划先进个人、2011年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先进个人的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