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州、直管市、神农架林区经信委:
为贯彻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省工业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努力保持在新常态下全省工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在分析今年经济形势和运行环境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工业增长点情况,研究制定了《2016年全省工业经济运行工作要点及预期目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抓好贯彻落实,确保完成全年工业经济运行工作目标任务。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6年1月6日
2016年全省工业经济运行工作要点及预期目标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工业经济形势更加错综复杂,面临新的挑战,蕴涵新的机遇,我们要主动适应新常态,把握好结构性改革攻坚期和工业转型关键期的新形势、新特点,迎难而上,主动作为,为“十三五”良好开局做出积极贡献。2016年全省工业经济运行工作思路是:认真贯彻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稳中求进”总基调和“以质为帅、量效兼取”工作总要求,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主要任务,突出稳增长,突出降本增效,强化生产组织调度,强化监测调节,强化企业服务,强化工作机制创新,努力保持工业经济平稳健康运行。主要预期目标: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工作目标按8.5%安排,工业利税增长7-9%,工业品产销率97%以上。围绕以上思路和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以稳增长为首要任务,着力加强生产组织调度。一是抓政策研究和落地。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系列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政策措施,推动出台全省关于促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的若干意见,督促各地落实工业扶持政策,确保稳增长政策效应发挥。二是抓首季开局。加强年初起步、节后生产的组织调度,督促各地搞好煤电保供、用工对接等,积极帮助企业恢复生产,提高开工率,确保首季平稳开局。三是抓增长点出力。省级要突出抓好预增产值过10亿元重大增长点跟踪调度,各地要抓好增长点投产出力,搞好协调服务,促进有效产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四是抓好“双万活动”问题协调。扎实开展“万名干部进万企”专题活动,做好问题收集整理,加强协调沟通,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确保工业企业稳定生产。
二、以要素保障和降低成本为重点,着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一是加强煤电协调。积极应对电煤市场化改革新形势,及时反映煤电保供过程中的突出矛盾问题。推进直供电改革,探索大数据作为新的要素在企业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二是加强资金协调。密切关注重点企业资金供需状况,防范困难企业资金链风险。开展新兴产业增长点银企对接,探索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贷款试点,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三是促进企业降本增效。贯彻国家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政策,引导企业强化管理,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协调落实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财务成本、电力价格和物流成本等主要成本,增强企业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能力。四是推动企业信用建设。探索企业信用标准体系,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守信纪律和失信惩戒机制。
三、以提升供给效率为切入点,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一是加强产能利用监测。坚持开展工业企业产能率利用监测分析,按季度发布行业产能利用及产能过剩情况,有效引导社会投资规模和流向,促进结构调整和过剩产能化解。二是开展产业链对接。推进湖北制造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国家对接,组织石化、冶金、建材等行业“走出去”专场政策咨询对接活动,引导企业扩大出口和加强国际产能合作。三是加强质量考核评价。围绕新型工业化建设,研究制定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评价体系,对市州实行分类别、分档级指导,引导工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四、以示范基地建设为依托,着力推进应急产业发展壮大。一是加强应急产业调研。深入开展应急产业发展状况调查,摸清全省应急产业家底和布局,明确应急产业发展方向、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二是出台政策意见。推动出台全省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在应急产业科研体系、投入机制、补偿制度、税收政策、发展规划等方面,研究出台我省应急产业扶持政策,将其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加强基地建设。加强规划,促进应急产业的技术和装备研发、应急产品生产制造和应急服务集聚发展,支持武汉、随州等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和物质储备建设。四是开展应急示范企业评选。在应急装备和救援处置等领域开展示范企业申报和评选活动,促进应急企业发展和提升应急产品保障水平。
五、以平台建设为支撑,着力提升运行工作能力水平。一是做实运行监测平台。按照“一平台四系统”新型体系,推进全省工业经济运行平台和企业监测直报系统、预测预警系统、信息发布系统和资源共享系统建设,提升省、市、县(区)工业经济监测预警能力水平。二是加强监测分析。密切跟踪调控政策动向和节奏变化,把握宏观经济动态。坚持经济运行日常监测分析、季度例会、季度报告及通报等制度,提高监测分析的深度广度和质量。三是加强信息引导。建立经济运行信息报送与考核制度,完善工业产能利用率、产品价格、汽车PMI等预警信息发布制度,有效引导企业生产和社会预期。四是深入调查研究。加大对工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研究,开展应急产业、企业成本和质量评价等专题调研,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领导决策当好“参谋”、“助手”。
|